本报讯 近年来,冕宁县坚持把新村建设纳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构建长效机制摆在村建设优先位置,着力构建工作机制、工程质量监督机制、项目督 查督办机制和项目捆绑投入机制,扎实推进新村各项建设。2012年,完成村建设总投入8.2967亿元,新建新村25个点1698户、改扩建18个点 2688户新村建设。43个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980元,增长25%,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53元。
构建“四级联动”工作 长效机制。县、乡、村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新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县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包片,成员单位和包乡单位联点的工 作机制。该县按照《2012年度冕宁县安宁河谷地区新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冕宁县2012年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将任务分项量 化,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工作长效机制。同时,注重向群众宣传各项新村建设政策,采取召开党员会、干部会、村民代表会, 县、乡、村、组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增强了农民对新村建设的了解和认识,广大村民积极 参与新村建设,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农民建房的热情空前高涨。
构建工程质量监督长效机制。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整合、乡村负 责、村民主体”的建设原则,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作用,全面推行民办公助,引导村民成立业主委员会,采取对外招标比选,统规统建;多户农民联合 采购物资、统一施工,统规联建;农户按照设计标准,亲邻帮助,统规自建三种方式建新村。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的新村建设工程质量,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监 理公司与村民业主委员会联合监督,统规自建的新村建设工程质量由乡、村、组干部负责监督,确保了新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构建项目督查 督办长效机制。建立了月报和重点督查制度,由纪委监察牵头,督办、新村办、审计规建等单位参与,并组成督查督办工作组,对新村规划建设、工程进度、工程质 量、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同时,对新村建设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建设资金到位等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督办,有效地推进了新村项目建设,使 新村建设工作按时保质顺利推进。
构建项目捆绑投入长效机制。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投入新村 建设。发挥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0万元,整合农业、林业、畜牧、移民扶贫、水利、交通等部门,以及卫生、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民政等涉 农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撬动社会资金、金融部门资金和村民自筹及投工投劳建设新村。全面构建农民投、项目找、政府补、行业帮、部门扶、银行贷、村级集体 筹的多元化、捆绑式的新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2012年,累计整合项目资金达3.19亿元、群众筹资和投劳折资3.7846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 38.45%、45.63%,确保了新村建设资金的需求。
构建土地审批出让长效机制。对新村建设所需土地,以村为主,坚持村民“一事 一议”的原则,在县国土部门的指导下完善上报相关审批手续。建设农户所占用的土地由乡、村组织协调,建设户内部有序互换调整,新建户在新房建成后逐步拆除 旧房,实行拆屋还耕,探索“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用地政策,确保了新村建设用地需求。
2012年,村建设总投入82967万 元,其中省财政补助130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400万元、州专项资金810万元、县财政投入5128万元、整合项目资金31900万元、 群众筹资和投劳折资37846万元、工业企业及其他投入4583万元。新建新村25个1698户,改扩建18个2688户,西河村村综合体基本建成, 完善和提升了建设村村综合体。新建“1+N”村级活动中心9个、改扩建12个。新村新建民居推广西式瓦覆盖率达到100%。修建村内道路29.58公 里(其中硬化27.55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7899人,架设输电线路26100米,新建农用沼气1676口、垃圾池430个、绿化植树51.6万 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030亩,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410户,年出栏牲畜91800头。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80元,增长25%,高于全县农民 人均纯收入553元,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