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平乐:寿星村奏响新农村建设“三部曲”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1-24  互联网

 人民网平乐1月23日电(记者张克庆、通讯员莫运珍、苏丽红) 10年收入翻了8翻,全村53户建有50多座别墅式的楼房,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垄垄绿油油的葡萄园环绕周围……这,就是平乐县同安镇平山村委寿星自然村的真实写照。

平乐县同安镇平山村委寿星自然村原本是个少田少资源的高山贫困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10年来,寿星村党员群众“不等、不靠、不要”,以山里人特有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坚毅品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葡萄发家致富,2012年人均纯收入高达140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新村,走出了社会主义村建设的成功典范。2007年,该村被列为市、县社会主义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该村被列为全区社会主义村建设百村示范村;2010年,该村被列为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综合整治示范村;2011年度被评为桂林市“十佳”魅力村,是平乐县继“大塘口”之后又一曲村建设的赞歌。

一部曲:党员群众一条心 高山建起村

寿星村,位于同安镇东南部,距同安镇3.5公里,座落在半山腰上,全村53户225人,共产党员19人,其中2人为预备党员。20世纪八十年代,寿星村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质朴、保守的村民靠几分“龙脊”般的梯田种粮为生。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传统年代里,“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住着泥砖瓦屋,走着黄泥巴路,养个肥猪要8个人才能抬到集市。1999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是远近闻名的“有女莫嫁寿星村”的穷村。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随着大山的青年走入城市、融入现代文明,“外面世界很精彩”深深刺痛了尘封的生活与思维。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2000年,村党支部带领一班人反复考察,决定改变单一的水稻种植现状,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田里不种水稻种葡萄,没有粮食怎么行?再说也没有本钱呀?祖祖辈辈种了几十年田地的村民怎么想也想不通。村支部书记覃武生与村班子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带头贷款几千块钱,买来葡萄苗,在自家的田里种上葡萄,在他们的带动下,当时全村44户共有42户都贷款种上了葡萄,不仅水田种上了葡萄,而且还将山上的农作物砍掉开垦出来或在旱地种葡萄,少的五六分,多的两三亩。由于没有技术,第一年不少村民亏了,有的村民血本无归。继续种下去会不会欠下更多的钱?村民们开始怀疑。覃武生和各村民小组长又分别做村民工作,“不种经济作物,靠种田永远都是穷”。大家受到鼓励决定再种。第二年不少村民又贷款种植葡萄。为了让大家掌握技术,村支部书记覃武生和各村民小组长除了照顾好自家的葡萄外,每天都到其他村民的葡萄地里去转,观察葡萄的生长状况,将各村民的葡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一但发现谁的葡萄有问题就立刻通知村民。为了让村民们掌握技术,村党支部还专门请了外县的技术人员来指导,也经常去兴安等地去偷师学艺。每隔10天,村党支部就召集各家各户到村委开会,一起研究葡萄种植技术。由于技术不熟的问题,他们还是连续3年都亏本了。屡种屡败不但没有击垮村民,反倒激发了村民们的斗志,大家觉得在葡萄种植技术上已经慢慢成熟,如果这时放弃将前功尽弃。于是村民们坚持种植,并且更注意技术的积累与运用。工夫不负有心人,第四年,葡萄果然大获丰收,每户都赚了上万元。葡萄一卖,10多户村民立刻到县城买回了一辆辆崭新的摩托车。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寿星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葡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到2011年,全村种植高产优质葡萄达到了280亩,户均种植葡萄5亩以上,亩产值上万元,寿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全村还种植月柿250亩,种植板栗、柑橘等水果60多亩,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百亩生态水果示范园。曾经贫穷的“龙脊田”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寿星高山葡萄”也成了该村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该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建设村的积极性高涨。2007年,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寿星村紧紧抓住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每家每户贷款五六万元对泥砖瓦房进行了全面建设,家家都建起了水泥楼房。家家户户投工投劳,进一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修路、修水渠要用到哪家的田地,大家都主动无偿出让,毫无怨言。每天清晨,只要村里已近古稀的老队长覃文友的劳动哨子一响,无论大人小孩老人齐上阵,劳动场面热闹非凡。老队长一把哨子“吹”出一个村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据统计,该村总共完成主村道、巷道硬化1.8公里,完成通往“花果山”的机耕路硬化1.2公里,铺设排水管道700米,栽种桂花树68棵,完成农户门前、庭院绿化改造420平方米;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和清洁能源,入户率达100%,农村改厕率达98%;建好了垃圾池,落实了专人负责村屯卫生。2010年,该村以自治区在我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为契机,积极投入资金50多万元,对全村房屋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的外立面改造,别具一格建筑样式,极具桂北民居特色的装修风格,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为使新村更具特色,该村还投入资金6.5万元,完成了入村门楼的建设。同时村里建成了三层的办公楼,办公楼设有文化书屋、图书室,拥有图书共3000多册;篮球场、文化室、活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电视、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拥有率达95%;组建治安联防队,设立“法制村长”,维护全村治安环境。据统计,近十年来该村无一例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无一例重大刑事案件,无一例群体性上访事件,无一例因民间纠纷激化转化为刑事案件、无一例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为100%。全村呈现出了“比、学、争、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了邻里和谐、尊老爱幼、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

二部曲:筑巢引凤促发展 共建结出幸福果

寿星村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村的精神引来了大家关注。2010年9月,广西农机鉴定站党支部与寿星村党支部党建结对,两个党支部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开创寿星村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随着“结对共建、争优创先”活动的深入开展,广西农机鉴定站党支部组织寿星村党员到南宁参观考察、邀请村全体党员到南宁与鉴定站全体党员共上一堂党课、听一次形势报告、进行学习互动交流、邀请农业厅专家给寿星村党员讲授葡萄栽培技术和到葡萄园实地参观学习等各类活动,建立了城市党组织与乡村党组织互帮互助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共建活动中,区鉴定站党支部共向该村捐赠了总价值近20万元的耕整机、拖拉机等先进农机具和一批崭新的办公用品,使得该村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办公环境明显改善。

平乐县委、县人民政府将寿星村列为县村建设的示范点,对寿星村进行重新规划,要将寿星村打造成平乐县继桥亭乡大塘口之后的第二个村。2012年投入资金35万元修建2公里的葡萄观光长廊和百步阶梯。

2011年寿星村被评为桂林市“十佳”魅力村,整个桂林市只有两个村获此殊荣,寿星村是其中一个。

三部曲:抢抓机遇绘蓝图 乘势而上谱新篇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富裕起来的寿星村村民,没有在现有的成绩上止步不前,村班子在带领群众积极巩固、抓好现有特色产业的同时,更重视探索研究多方位、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2013年党支部以创建特色生态名村为目标,树立“山外资本进山,山内资源盘活”的创新发展之路,确立打造成集“饮食、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精品“农家乐”的整体规划:一是完善村庄屋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入村、环村道路两边的树木绿化,景区绿化、美化;二是投资10万元修建一座6层楼的观景台,让客人一进村门就能欣赏到整个新村的秀美风光;三是建设村公益文化综合大楼和村体育活动场馆;四是经过进村大门后沿村前规划建设长2公里宽6.5米的环村道路,在半山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停车场;五是科学综合利用天然的水利资源,建设一个台阶式的游泳池,让夏天来游玩的客人能泡在冰凉的水池里悠然避暑;六是开设一定数量的以当地特色名菜为主的农家餐厅和农家舒适旅馆,方便游客就餐和住宿。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让寿星村“春可赏桃花采蜜桃;夏可摘葡萄、泡冷泉;秋冬可品桂花、游柿园、打板栗……”,从而形成一年四季都受游客喜欢的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休闲旅游新村。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1-24/10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