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安徽省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零零社区网友  2012-11-20  互联网

安徽省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2009年-2012年)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按照科技部的总体部署,结合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提出安徽省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意义重大 

 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安徽是农业大省,又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1.3%。这一省情决定了“三农”问题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发挥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农村信息化是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而农村信息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安徽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有利于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我省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2、农村信息化是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安徽现代农业,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信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要素之一,农村信息技术发展和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用信息手段服务农村,是当前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需要。

3、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村建设的迫切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民生必须推进农村信息化,实现农村信息化技术在农村文化、农民健康、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村建设目标。

4、农村信息化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渠道。安徽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强度低,每万名农村人口仅有5名农业科技人员,缺乏技术转化的信息平台,亟需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通过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二、安徽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的优势条件  

多年来,安徽省农村信息化以实施“信息入乡”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到企”活动。特别是安徽省提出“861”行动计划,建设“数字安徽”以来,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目前,农村基础信息网络比较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组织体系较为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为安徽省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网络建设已具规模。截止2008年底,安徽固定和移动电话网全省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家庭覆盖率80%以上,宽带数据网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9.3%,广播和电视行政村覆盖率近99%,农村居民家庭覆盖率97%。全省已经具备性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信息传输网络。安徽移动用户数量超过1700万,互联网用户数量突破200万,且呈快速增长势头。安徽农网已建成省、市、县、乡四级信息服务体系,成为省内最大的农业专业性服务网站;安徽星火网完成省、市、县三级网站群建设,实现了星火科技惠“三农”目标;安徽农业信息网网站群框架基本形成;省委组织部实施的“安徽先锋网”,实现了党员远程教育城乡全覆盖;省文化厅实施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已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

2、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安徽农网和安徽星火网日访问量达20万人次,用户遍及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信息服务促成网上交易额达150多亿元。农村信息短信用户突破200万,受益农民超过1000万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热线,组织农业科技专家1000多名,日拨打量在5000次以上。电视上网工程将视频课件和图文信息传到16100多个行政村。安徽农村广播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深受农民听众欢迎,也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3、基层信息服务队伍逐步加强。目前,我省拥有省级认证的农村信息员5000多名,初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依托专业技术协会、星火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星火学校、科技园区、科研院所等优势智力资源,建立2000多人的专家队伍。为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4、农业信息服务资源日趋完善。安徽农科院拥有农业声像素材8千多小时,各种已鉴定的农作物病虫草害图片5万多张。安徽农网和安徽星火网信息服务平台拥有5TB(5000G)的农业信息服务资源。中科院智能所拥有农业信息聚合和共享平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资源数据库。

5、乡村信息服务站点融合初见成效。2009年4月,安徽省政府在铜陵市启动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试点工作,以安徽农网、安徽星火网、安徽先锋网、安徽农业网等信息平台为依托,为下一步全面实现涉农部门“多网站合一、多部门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应用效果明显。中科院智能所成功研制500套农业专家系统和应用平台,精确指导农民播种、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全程管理。开发国内首个农业专业搜索引擎“中国搜农”和农业综合信息个性化精准推送服务系统,开发低成本信息接入终端设备,并提供配套服务。安农大开发了农作物生物灾害预警决策支持系统。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稳定”的发展要求,紧扣我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科技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融合各类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综合水平;遵循“多部门共享、多网站合一、多服务并举、多手段惠农”的宗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民融入市场经济,为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达到“互联互通”的目标。

2、坚持部门联动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科技、农业、气象、信息产业、文化、计生、民政、组织等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优势,加强横向联动,最终实现“部门融合、投入集合、信息聚合”。

3、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在完善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自主运营、农民受益”的思路,逐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实体的长效运行机制。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我省各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模式,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5、坚持方便、适用、快捷原则。利用语音、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多维化的信息形式,传播农村急需适用的信息;通过平台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能够快捷、有效地帮助农民实现产销对接、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

(三)总体目标

按照“探索新模式、建立新机制、推广新技术”的要求,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合作,企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服务、农民受益、多方共赢”的新模式,按“管用够用、简便易行、普适价廉”的目标建设,为全国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示范。到2012年底:

——建立“三网融合”为平台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以电脑、农村专用信息机、手机、电话、广播、电视为信息终端,以现有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为依托,以音频信息、视频信息、数据信息应用平台整合为基础,建设融合电话、手机、广播、电视、信息机、电脑终端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县级以上全部建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乡镇全部建有网站,行政村全部建有网页,农户至少拥有1个信息服务终端。基本实现“县县有平台、乡乡有网站、村村有网页、户户有终端”的“四个有”目标。

——建成全省性的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信息资源符合国内与国际信息描述标准,信息本身具有时间、空间、农业本体与信誉等级等属性,信息总量达50TB。

——建设并推广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村建设的农业信息精准推送服务平台和低成本个性化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体系,示范地区农民从中明显受益。

——建立并完善一支有专业技术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显著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探索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四、主要任务  

针对我省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的具体任务,建立省、市、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农村信息化“四个一”推进工程,共建农村综合资源共享数据库,开发和应用“八大”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价廉实用信息终端技术与产品,强化农村科技信息12396、12316(农技110)呼叫服务中心建设,为安徽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服务。

(一)建立省、市、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整合我省已建立的省、市、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按照“省中心集中技术支撑,市县乡虚拟应用服务”原则,通过技术支撑上移,应用服务下延的方式,建立1个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7个市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61县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我省农村信息化的载体。各部门、各行业共建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并通过平台的技术支撑、应用服务建立本部门、本行业的服务门户网站,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的内部管理和应用服务,减少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维护成本。

平台将建立二元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提供三类服务(政务、商务、公众)、实现四流交互(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依托五种手段(手机信息、数字广播电视、语音电话、网络电视、电子期刊)、利用六个终端(电脑、农村信息机、手机、电话、广播、电视),代建代管百家网站的信息技术服务。

(二)加快实施乡以下农村信息化“四个一”推进工程

在现有省、市、县农村综合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用3年时间,在全省乡以下实施 “四个一”工程。

1、建立1千多个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

在全省1317个乡镇全部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100%视频接收和信息互动,并按照一站一员配齐信息员,开展以星火科技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服务,实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全省乡镇的全覆盖。

2、建立1万多个村级网页

在全省1610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星火科技网页,能够全部通过网页互动,并配备信息员,实现星火科技网页全省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

3、实现1千多万个用户终端

全省农户可通过电脑、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等服务终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等立体服务。

4、培训和服务1千万农民

利用以上星火科技网络,建立省、市、县级专家、服务站技术人员、农村科技能人等组成的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星火科技信息服务队伍,集农资企业、专业技术协会、星火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星火学校、科技园区、农技站、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优势智力和人才资源,为农民和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每年培训和服务农民1千万人。

(三)共建农村综合资源共享数据库

按照“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思路,汇集农业、科技、水利、林业、农垦、土地、民政、文化、气象、专业市场等多部门的信息资源,共建安徽共享性农村综合资源数据库,为农村信息网络提供资源支撑。

1、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建设
基于OWL、RDF、XML等W3C信息描述标准,对农产品价格数据、供求信息、实用技术、政策新闻等WEB信息统一标准化表达,并按我省农业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不同层次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的具体业务需求,建立对应的内容模型与数据模式。

2、WEB数据资源的自动开采与动态补充

采用先进的软机器人技术、信息资源虚拟访问与协同技术,对我省涉农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自动聚合,包括自动采集、自动清洗、自动分类、自动存储,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快速动态补充和规范化整理,按照各业务数据库之间的内在逻辑,将各数据内容规范地纳入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

3、农业资源数据库质量控制

采用基于先验知识的文本聚类与集成学习等技术,对WEB农业文本信息进行精化与净化;通过时序与空间插值算法,异常点检测方法等对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冗余、矛盾、缺损等系列不一致数据进行处理,对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进行控制与评估,保证数据库的内容建设的一致性。

4、现有农业信息资源集成

针对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具体需求,采用虚拟访问技术,对我省生产技术、农业标准、病虫草害、农产品市场、土壤、气象、水情、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经济、农村能源、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信息资源整理、融合,建立我省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各专业数据库。

5、建立统一数据共享服务

基于农业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一站式WEB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农业专业垂直搜索技术,通过电脑、手机、信息机、IPTV、广播、电话等用户终端,为涉农政府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村信息员、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协会等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

(四)开发和应用“八大”信息服务系统

1、精准施肥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系统

通过遥感作物反演、地面土壤测试、土壤类型和农户投入产出调查等数据融合技术,建立土壤肥力分等定级与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家知识库、模型库,集成相应的知识推理决策机制,为终端用户提供优化施肥决策支持。同时,利用该技术帮助农民咨询决策,指导科学选种、肥料运筹、合理灌溉,以及其他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管理。

2、“农业病虫草害”诊治信息服务系统

根据我省农作物病虫害诊治的具体应用需求,集成农业专家智能推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远程诊断的各种有效方法,建立农业病虫害自动诊断与服务系统,适时为我省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案和无公害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

3、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建立一套完善的集市场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发布、价格趋势智能分析预测以及供求信息自动对接为一体的智能化集成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主要农贸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网站的相互通联和信息共享。建立虚拟企业、商务撮合、供求对接、广告精准投放等服务,为拓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销路提供指导,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增效。

4、建设农村综合管理系统

将行政综合管理系统、乡村信息上网工程、乡村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农业生产安全系统融为一体,开发符合基层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和广大农民所需要的“农村综合管理系统”,为农村基层组织提供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政务公开、合作医疗、便民服务等计算机辅助服务。

5、应急信息发布系统

充分利用广电传播、语音电话、小区手机广播等手段,联合林业、农业、水利、卫生、地震等相关部门,对农业病虫害、森林火险、气象灾害、地震、突发传染病等预警信息进行定区域的广播式信息快速发布,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发布预警系统。

6、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应用系统

根据安徽产业特点和基层科技需求,丰富安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精品资源库、农业新技术与新产品资源库、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库建设内容,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为农村党员、农民、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以及学校提供多媒体培训服务,使农村远程教育培训能够成为农民家门口的图书馆、电影院和培训课堂。

7、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发挥气象服务农业的独特优势,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保障体系,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开发基于气象信息的农业应用系统,为农业产量预测估产、人工增雨、气象预警、农业防灾减灾等提供服务。

8、农村广播数字化信息系统

充分发挥广播方便、迅捷、实用的优势,依托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将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等进行整合,为农业生产提供快捷服务。以“点”盖“面”是广播的特点和优势。

(五)开发价廉实用信息终端技术与产品

结合当前我国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促就业的宏观政策要求,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研制开发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简单、快捷、便民的信息终端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多功能、低价位、系列化的信息终端设备:一是低成本3G上网可接收数字广播电视的笔记本电脑,达到农民对终端低成本、低功耗、易携带、好维护、上网快的基本要求,同时可接收“安徽农村广播”数据通道向全省推送的各类涉农信息和数据。二是智能农用信息机。直接利用农村现有的电话和电视上网,访问各种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发布、下载各种农业信息。成本低廉,使用简便,还可以互动,适于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三是内置大存储容量的数字机顶盒。通过电视转接视频电话,实现上网功能,进行收发电子邮件、游戏娱乐、网上学习等,同时应具有大容量存储,方便农民查阅存储的各类信息。四是内置视音频广播接收功能的移动终端——定制手机。根据农村用户的需要在手机中内置一些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精品业务,农户通过定制手机还可以实现互动。

(六)强化农村科技信息12396、12316(农技110)呼叫服务中心建设

升级完善星火科技12396、12316(农技110)农业公益电话服务热线语音服务模式,建立农村科技12396、12316(农技110)呼叫服务中心,实现网上服务和现场服务相结合。探索按照市场机制运作,鼓励企业参与,开展技物结合。联合农业服务企业、专业协会、农技人员、农村经纪人,建立强大的技术服务人员队伍。政府将从资金投入、服务设施配置和技术骨干培训等方面给予择优扶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能人加入其中。  

五、实施步骤  

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实施期为3年。

(一)试点阶段。从2009年10月开始,在合肥、芜湖、蚌埠、铜陵、六安市等选择10个县先行试点。至2010年底结束,10个县基本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和乡村用户的全覆盖。

1、依托安徽星火网,加快省级平台建设,聚合部门信息资源。

2、建设农村综合资源共享数据库和开发、应用八大信息服务系统。

3、加强乡镇和行政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网页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信息服务手段,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4、研究和推广乡村用户信息终端技术和产品。

5、配齐信息员队伍。对信息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和应用培训,提高应用示范效果和辐射示范效应。

(二)推广阶段。从2011年开始,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广至全省,2012年底,基本实现全省所有乡(镇)、行政村及农户的全覆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由省科技厅牵头,定期召开有关单位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有关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作的相关事宜,形成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协调机制,实现部门资源的聚合。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省内外权威农业科技信息管理专家,提供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各市、县(市、区) 人民政府要负责本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推进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按照省农村信息化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务实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一是加强政府推动。示范期3年内以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投入为主,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每年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试点示范。二是倡导社会参与。鼓励通讯运营商、高新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投资者以多种形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开展有偿服务。针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协会、专家大院、星火学校、科技特派员项目单位、种养大户等不同农村群体用户的需求,拓展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信息推送有偿服务。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加强乡村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省、市平台负责检查、指导信息员培训工作,县平台具体负责信息员集中培训任务。乡(镇)信息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岗位相对固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专职。村级信息员要了解网络基本知识,比较熟练操作电脑、信息机等终端。示范期内完成全省所有乡、村信息员的培训,培训人数超过15000人。

(四)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媒介,宣传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开展农业和农村化信息化优秀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等各种活动,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全社会重视和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11-20/10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