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着眼新跨越 建设新农村

网友投稿  2012-10-30  互联网

  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广大农村地区是焦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着眼于新跨越,建设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标本兼治、有表有里。村建设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贯彻5句话、20个字的要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村建设的“表”,可以视之为整洁的村容、文明的乡风,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则是“里”。表里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生产发展了,生活宽裕了,村容村貌的改进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环境美化了,社会和谐了,则有助于发展生产、增进幸福。正确处理表里关系,必须把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与美化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要大力发展生产。生产发展是村建设的根本点。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要根据各地农村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的专业村。推进设施化和标准化,发展设施农业,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技术,提高设施装备,强化生产标准,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集成应用。提升产业化和组织化,扶持一批不同层次的农业龙头企业,创办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订单农业,引导农民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的联合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龙头企业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工艺分离出来,在农村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改造提升农村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要大力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村建设的落脚点,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构建便民惠民的农村公共服务新体系,解决行路难、喝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做到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村建设,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村建设。重点加强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灾害避难场所、户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室、敬老院、学校、卫生所等基本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村村通客车”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养老服务工程、乡村卫生室提升改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信息下乡入村工程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好办实,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美化环境。美化环境是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良好的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要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村庄绿化等工作,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面貌,打造宜居农村生活环境。

  示范带动、有点有面。2006年以来,我省按照“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创新机制、建立制度”的要求,开展村试点示范工作。开展试点、建立示范是推进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展示村建设成效,开创村建设新路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注重方向引领,科学选择典型。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发展生产上,可以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在农民增收上,可以在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农民培训机制创新、农民转移就业、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在改善村容村貌上,可以在环境卫生整治、危旧房改造、村庄绿化美化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可以在农村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创建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在农村社会管理上,可以在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示范过程中,既要进行专项突破,又要实行综合治理,着力树立一批各方面都比较先进的村示范村;既要着眼于全局发展和全面工作需要,进行安排部署,又要时刻关注农民群众的生动创造,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把基层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作为典型来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宣传发动,加强顶层设计。

  内外统筹、有取有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省农村人口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村庄从小规模传统村落向大规模现代村居转变,居住从零星分散村点向集中村社转变,居民从传统农民向现代社区居民转变,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把工业化、城镇化与村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就业容量与村落取舍、农民去留衔接起来,科学谋划村庄布点布局,突出重点抓好村建设。要在中心聚集中壮大一批。选择一些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产业相对发达、村两委会班子和群众基础较好的建制村开展中心村建设。要在城镇建设中提升一批。抓住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城镇化和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具有城镇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和资源要素、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和公共服务拓展,提升村建设水平。要在集中安置中扶持一批。要在整村扶贫中改造一批,把贫困村建设成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村。

  高效服务、有分有合。村建设涉及面广,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的各个领域,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推动村建设,需要处理好分和合的关系,既要有工作的专业分工,发挥各部门服务村建设的职能作用,也要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村的强大合力。特别是在服务方向上,要把推动生产、改善民生与优化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联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各类工作,集中力量扶持村建设的重点项目,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整合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造林绿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协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在服务实施上,需要加强对服务场所、服务项目、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着力打造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站),对上承接各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服务资源,对下整合村干部、农村“六大员”和科技特派员等服务队伍,有效开展点多面广的村建设服务工作,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水平。在服务力量上,要充分凝聚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大力提倡机关部门结对联村,工商企业结对帮村,在外人员结对扶村。鼓励、动员、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知名人士、大学生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有资金带资金、有项目带项目、有技术带技术、有信息带信息,共同投身村建设。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10-30/10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