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四个加强”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6-06  互联网

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具体要求和措施为我国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村建设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动态性、层次性和阶段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千村一面,须反映、体现地域特色。新晃村建设,必须立足于山区侗民族农业县这 个最大的实际,突出加强土地保护与利用、村寨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和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要加强土地利用与保护

随着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对当前新晃农村土地零碎、经营分散、利用低效,甚至耕地抛荒等情况,需要使土地利用方式从传统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

一方面,从土地流转来看。当前的紧迫工作应当是确认、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利用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一是要探索土地流转新形式。基于当前 农村土地不能买卖而又需要流转的现实,可以深入探索“租赁制”和“股田制”,鼓励龙头农业企业通过租赁和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建立产业基地。 二是要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土地经营者、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的利益,流转必须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流转关系确定后,双方要签订 合同,明确流转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并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使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三是要完善土地流转机 制。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在承包期内,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要建立调节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培育土地使用权市场,培育和发展各 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公平、有序流转。

另一方面,从土地治理来看。土地治理既是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的来讲,从以下两点着手。一点是,加大农地整理力度。把一些畸形零散,高低不平,沟、渠、路等设施不配套的基本农田农地进行科学规范化整理,提高耕作面 的质量和复种指数,完善水利设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产能运,提高耕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另一点是,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建 设用地整理是土地利用科学、合理、有序的手段之一,是充分挖潜村内空闲地,逐步调整超标用地户,盘活村内建设用地存量的内在要求。对集镇村庄的建设用地进 行科学调整,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提倡农村居住方式逐步向多层公寓式楼房发展,可以减少占地数量,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和利用 率。

二、要加强村寨规划与建设

民族地区情况千差万别,村寨规划与建设必然特色有不同,不可能是一个模式,也不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对我们来说,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要坚持统筹城乡,又要彰显侗民族地区农村的个性魅力。

(一)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科学规划是布局村村寨建设的重要前提,一定要因地制宜,通过规划,全面统筹各方面因素,使村寨布局实现整体最优。通 过规划,长远考虑,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就新晃来看,加强村寨规划,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防止规划滞后。坚持规划先行,使发展的机会成本最小,确保现 在不走弯路、将来不留遗憾、长期不会落后。二是避免覆盖不全。村寨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制定规划时,要尽可能覆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从农村 的自然条件状况出发,又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经济基础。三是保证执行有力。规划一经确立,就要坚决执行,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落到实处。

(二)要以彰显特色为重点。新晃地处偏远山区,传统农耕经济长期延续,经济发展滞后,但大多村落建筑及其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美,因此,其村寨建设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传统、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注意保留历史文脉,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着力打造“一个村,一个景”,村村都有亮点的特色村寨,充分彰显侗民族农村自然风貌、民族特色以及个性特点,最终形成的应是宜居为上,多姿多彩的侗乡村。

(三)要以基础建设为保障。目前,仍要把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拓宽投资渠道作为村建设的着力点。一方面,努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 金投入。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认真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把基础设施 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改革投资支持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 与村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村建设投入机制。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抓好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过去,我们的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了城镇,农 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当前,我们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生态建设项目密集的特点,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城乡环境同治,从多方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一)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引导农民群众回收废旧地 膜、棚膜等塑料垃圾,防治白色污染。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农村人畜混居现状,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 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二)着力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在各乡镇村组广泛开展以村庄绿化、庭院绿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乡镇、生态村组创建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三)着力农村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习俗。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环境公德以及环境法律观念。

四、要加强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最直接体现。新晃在推进村建设的同时,一方面,要对于一些群落文化、群 落建筑,应加大保护力度,对这些群落中的一些传统风俗和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以保留和扶持,特别是对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要保持其文 化的稳定,保住其民族群体不流散。只有解决好特殊群体的稳定性,才能留住整体性的文化,留住这种文化的原生环境。另一方面,要把侗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 代的进步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新文化。建设村说到底是个文化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扬,当然,传统观念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一 经形成就有着巨大的惰性和惯力。我们既不能停留在传统,也不能摆脱抛弃传统,而只能在传统的制约下谋求发展和前进,求得不断的创新。总之,通过大力弘扬传 统民族文化,推陈出新,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从而使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

作者: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委办政研室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06-06/10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