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激荡高原 贵州新转折”第三篇:新农村新生活

网友投稿  2012-05-09  互联网

  中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记者王求)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年来,贵州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指导农民发展种植业、旅游业,这些努力悄然改变着农村贫困、落后的旧面貌,村民们手里宽裕,心里舒坦。今天的《激荡高原,贵州新转折》请听第三篇《村新生活》。

  半个世纪以前的湄潭县核桃坝村,种庄稼完全靠天吃饭,是远近闻名的穷地方。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上,一小包茶叶的价钱抵得上一大袋米,乡村干部商量决定:推广种茶。一亩地的收入翻了十倍以上,村民冉玉学说,生活状态也不同了:“吃的要讲营养,住的要讲宽敞,用的要讲高档,穿的要比时尚。走哪儿都是水泥路……”

  如今的核桃坝村,白墙灰瓦的小楼房,水泥街道,新建的医院,多功能农民信息服务站里,二十多台免费上网的电脑,可以看新闻,学农业技术。

  村民:“正在学栽培技术。”

  记者:“你家里除了茶,还种什么?”

  村民:“还有菜。”

  不只是种茶,黔西县的百里杜鹃景区,退耕还林发展旅游,村民们有了比种地要轻松的收入来源。在分布着四十多个民族的贵州农村,发展变化的同时,也有不少传统保留下来。江口县的土家族村寨云舍村,还可以看到传统的土法造纸,除了产品供祭祀等用途,更成为旅游参观的景点。

  记者:“有专门的机构来收你这个纸啊?”

  村支书杨兴春:“自由市场的。”

  记者:“都什么人买这个纸啊?”

  杨兴春:“每一家都买。”

  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的眼中,农村的变化在数字里,也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去年我们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一个年度增长了19.4%,增长速度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前。农村老百姓住的破房旧屋得到了改造,政府给予支持,生态环境非常良好,不愁穿、不愁吃,还有文化生活的享受。”

  而对71岁的冉玉学来说,经历了农村的这些变化,他现在的愿望就是,再多活几年,多看一些变化:“还要看些国家的发展就好了。”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05-09/10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