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昌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推进办《关于在2011年村建设成片推进中务求取得“三个明显成效、两个新成效”的意见》精神,切实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机制,念好“新、强、快”三字经,超额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51元,比去年增加1371元,增长 19.36%。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39.3%。
本着“新”字抓落实
示范片建设显成效
科学规划,打造民居建设新风貌。以川滇(青瓦白墙红门窗)、彝族、傈僳族风格特色定位,坚持“四统一”,以新带旧、改旧建新,建设现代宜居和谐新村。
新村(聚居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麻栗螺髻水镇村综合体建设。以溪洛渡移民安置为契机,与综合体试点建设相结合,规划建设规模200户,安置移民800余人。目前,在建住房74户,整合项目资金1894万元。
银鹿工业园区移民安置点建设。投资1174万元征地450亩,安置173户。目前,在建住房51户。
安宁新村聚居区建设。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支撑,实施拆院并院工程,规划建设411户,入住社员1600余人。
农房风貌改造稳步推进。已完成1647户。
转变思路,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烤烟种植稳中有升。秉承“全省唯一以烟叶为主导产业示范片”基本理念,依托四川三益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金叶化肥厂等突出发展烤烟产业。今年种 植18216亩,完成规划年度目标任务的104%。收购烟叶6.47万担,产值5700.1万元,比去年增加1687.3万元,人均增收842元。
蔬菜产业发展迅猛。依托蔬菜藏业开发有限公司、元坤果业等全面推行“公司+农户”生产方式,着力推广“烟+蒜”轮作模式,建设“烟+菜”轮作高效栽培展示基地。今年实现产值8439.3万元,比去年增加1789.3万元,人均增收893元。
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依托建昌食品有限公司、汇德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规模养殖。全年收入4213.8万元,比去年增加1262万元,人均增收624元。
劳务输出增收明显。超额完成各类培训,今年劳务收入7228万元,比去年增收1275万元,人均劳务收入增收129元。
生态阳光游日益兴旺。今年接待生态观光游客6.8万人次,比去年增加0.6万人次,增长9.7%,旅游收入657万元,比去年增收100万元,人纯增收49元。
夯实基础,谱写民生事业新篇章。
加大整合中央、省、州项目和资金的力度,积极争取烟草行业扶持,全面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90%以上的村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
县委、县政府在确保完成规划任务数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两化互动带三化联动”会议精神,依托大项目为示范片建设和持续发展添项目、添后劲。一是新 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沟渠126条75.747公里,机耕道32条30.632千米,建设水池22口,容量1640立方米,铺设管网9条,长 96.67公里,实施土地整治3369.91亩。二是新增移民后扶项目:建设渠系13.6公里,投入资金1000万元。三是新增三水厂建设:投入资金 4000多万元,统筹解决县城及沿途农户和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用水。四是新增工业集中区项目:硬化园区公路2.5公里,收储土地1300亩,拆迁农户80 户,铺设园区供水管网7公里。园区入驻企业4家,投资1.2亿元。五是新增麻栗风电项目:投资1.6亿元,已并网发电。
公共保障,开创文娱生活新局面。
按照“1+6”模式建成村支部活动室2个,远程教育点2个,农家书屋1个,村计生室2个,村卫生室4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4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所3个,治安室4个,专业合作组织办公室3个。
同时,有效开展了公益性服务,普遍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培训率115%;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纵深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形成文明村风,村民满意率达99%。
坚持“强”字创机制
示范片建设有保障
强领导结合换届,及时调整充实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四个一”推进工作机制,包村县领导每月多次深入示范片检查指导工作。
强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构建“一本蓝图、一张图纸、一套指标”工作推进指导体系。省委刘奇葆书记调研我县新村建设,给予麻栗大坝水井凼新村以“全省一流新村”的评价后,我县认真总结经验,优化户型,注重实用。
强宣传诚邀省级媒体专题报道我县,精心制作专题片《新村放歌》;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参加村建设的积极性。
强探索探索移民新村建设机制。新村聚居点修建房屋实行业主委员会负责制:建房户民主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选择施工队伍,专业监理和村民监管 相结合;移民安置征地拆迁补偿金封闭运行,乡政府统一监管,建房资金由业主委员会负责竣工结算,施工单位和农户双方结算后多退少补;按照地随人走原则,就 近调剂耕地,保证搬迁农户人均耕地1亩。
探索项目整合机制。统筹捆绑农业、农村,涉农项目和烟草基础设施项目,与工业园区移民、电站移民、扶贫移民、地质灾害移民相结合,加大对村建设的投入,做到“统筹安排、打捆投入、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
强监督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重大工程网上招标。县纪委、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村民代表实地实时监督,工程监理部门专业监督。
强内务加强档案管理,县、乡两级购置档案柜、档案盒,分类建立档案专卷;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坚持信息“月报制”:上报信息简报被编制成《安宁河谷地区新村 建设简报》3期、《农村工作》1期,并在《德昌观察》、《凉山日报》、《四川日报》、《农村建设》、《四川三农新闻网》等媒体上登载。
立足“快”字争主动
示范片建设早安排
2012年是河东村示范片建设的收官年。县委、县政府抓早动快,早安排、早部署,以D级危房改造为依托,努力打好示范片建设“收官之战”。
抓新村建设。按照“集中新建、新旧融合、基础配套、完善服务”的工作思路,编制印发《2012年新村建设推进工作实施意见》,确保全面完成总体规划任务。
抓产业提升。按“2+3”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集中优势打造农产品精品名牌,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低于19%。
抓基础设施。加大生产性、生活性、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总体规划任务。
抓公共保障。11个村全部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性服务,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
抓资金整合。积极与省、州主管部门沟通衔接,争取省州扶持,进一步健全资金整合机制,做到“多口进,一口出”。
抓督促考核。推行督查通报“月发制”,连续3次被通报批评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一把手”向县委、县政府述职。同时将新村建设目标任务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和部门的年终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