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石棉县新农村建设掠影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22  互联网

12月16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去,石棉县先锋 松林村浸浴在一片宁静之中。“嘎嘎……”清晰的叫声突然划破了山村的安静,从山半腰望去,原来是一只野鸭子优哉游哉闲游于湖中。湖水碧绿,犹如一面明镜般 倒影着远山;近处,是一排排藏式风格的“小洋楼”,整齐排列着,围绕着湖面,形成“众星抱月”的景观,美不胜收。

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6.18”石棉地震后,集中安置点内的石棉县松林一组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一排排藏式风格的“小洋楼”,前环“松林海子”,整齐干净的街道,设施齐全的广场,松林一组改头换面,一派美好家园的景象。

住幸福屋,生活美起来了

整齐美观,富有民族特色,松林一组的民居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更为重要的是,新村新居的修建,让农民搬入了新房子,踏进了新生活。

据松林一组组长汪学全介绍,全组现共有村民 158户,根据每户人口数分为两人户房型、三人户房型、五人户房型等。其中,三人户房型的面积便达到一百七十多平米,最大的五人户房型足有239平米。民 居外观由统一设计,藏式风格兼带有大气简约的格调及民族风味的美丽。同时,整个新村共有六条街道、一个广场,街道干净整洁,广场又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 场所。另外,停车场也在修建中,修建完成后,将会为游客提供便利,也将为松林一组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石棉县以村建设、民俗旅游开发、城乡环境 在综合治理示范村等为契机,按照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实施风貌塑造,体现地方特色。安顺乡、小水村体现川西仿古民居特色,红旗村以精品枇杷园为 主题,挖角村、松林村、利吉堡注重藏式风格打造,坪阳村打造“红瓦、白墙、绿树、碧水、蓝天”的现代山水田园风格,孟获村突出高山彝族民居特色,江坝村着 力打造尔苏藏族文化特色,安靖村结合黄果柑产业文化,打造休闲文化广场,基本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乡村风貌,乡村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从前啊,还是土墙房,冬天要灌风的。”松林 一组村民王启华回忆起从前的住房,感慨万千。他于2009年腊月入住新房。两层的小洋楼共148平米,一进门是客厅,仅底楼除却客厅外还有四间房,王启华 将其分作卧室与杂物堆放室,各司其能,十分宽敞。厨房和卫生间也是干净卫生,设施俱全。王启华特别提到,新居以沼气为能源,十分方便并且节约。“曾经用柴 火的时候满屋熏的黢黑哦”他乐呵呵的笑容挂在脸上。

走出新居,记者发现,每户人家房屋背后都还有个小园子,约五十平米,村民们可以在里面种花种菜。这样的“别墅”生活真舒适哟!

走致富路,生活富起来了

汪学全说,松林一组的村民以前收入都只源于种 玉米谷子等粮食,村民年收入仅几百块,仅仅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灾后重建中,由政府引导,村民将粮田变果田,发展水果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相比5年前, 村民收入翻了3倍。现在的松林一组共有黄果柑和枇杷果地400多亩,大部分果树已开始作为石棉特色水果,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现今已挂满果实的果树也将预 示着村民来年的好收成。

黄果柑与枇杷作为松林一组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自然也得到了村民的重视。据悉,松林一组还计划争取政府的扶持,将四百多亩果地安装上节水管道,以节水灌溉促进水果效益的增长。

发展水果农业的同时,松林一组将以打造“乡村度假游”为亮点的特色旅游业,以新村新景新风貌迎接观光游客。汪学全表示,已经有许多村民有意愿将自己的民居打造为“家庭旅馆”。此外,发展佛教文化也被列入松林村发展的规划之中。

石棉县始终坚持把“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 程”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以点带面,以局部促全局,打造特色精品。去年,石棉县城和7个村庄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今年坚持把创 建成果作为推进今后创建工作的榜样和标杆,抓巩固、重考核、强机制、形常态、保成果。有1个乡镇和7个村庄挤进全省创建行列。

石棉两化互动,加快发展,城镇化进程稳步推 进。为实现规划蓝图,今年7月底开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在全县抽调200名干部组成拆迁工作组,深入城北、岩子、向阳等城乡结合部开 展征地拆迁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拆迁1200户。不断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逐步将城北建成极具文化魅力的县城背景图,将岩子建成滨水商业服务区,将向阳 建成宜居、宜商、宜业的城市新区。县城和乡镇开启的新一轮规划定位了我县“一核两翼三支点”的城镇空间布局构造,形成以县城为核心,安顺、回隆为副中心, 挖角、丰乐、栗子坪为区域中心城镇,一般乡镇,新村聚集点为支撑的四层级城镇体系,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松林村正是石棉县结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多产业并举的一个典型。石棉县正以特色村面貌,走向致富之路,走向幸福家园的道路。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12-22/10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