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咸阳: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完美的阐释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1-16  互联网

    “广场、花园、超市、医院、幼儿园……这些在城里人被看作置房首选的优越条件,如今,我们却可以享受,城里人看了后都觉着眼馋,谁能想到这是农村人住的地方。”指着宽敞的街道、阔气的门庭,咸阳市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党支部书记焦宗民显露出骄傲。
    告别昔日的危漏房,住上村的样板房,不再纠结于以往的家长里短,而是谋划邻里和睦下的产业发展……从硬件环境的建设到软环境的培育,从腰包鼓囊到活出了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村,是咸阳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更是咸阳儿女谋求农村社会经济变革的强烈愿望!
    咸阳用社会主义村建设敲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符,让这一民生、民心工程惠及农村,真正甜蜜到广大农民的心里。
    市委书记千军昌在全市村建设会上鼓舞广大干部群众:新形势下推进村建设,最核心的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村,内容极其丰富,含义十分深刻,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社会主义村” 惬意享受现代生活
    “王家社区是由原先的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在这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村风等已经脱胎出传统的农村,并且成为社会主义村典范,未来我们要把它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村!”旬邑县郑家镇党支部书记曹忠印说。
    整齐划一的街道、靓丽优美的环境,彬彬有礼的老少……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跃然于眼前,谁能相信几年间,咸阳的社会主义村示范村已经遍地开花。
    在咸阳,像旬邑这样高标准示范新村总数已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0%以上,在2007年、2008年度全省目标任务考核中,咸阳市级重点建设示范村全部通过考核,总得分连续名列全省第一!
    社会主义村建设已经成为咸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守旧生产变模式,传统农村改新颜。
    按照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推进”的方式,咸阳市累计建成各类示范村825个,占到全市行政村的29%,达到或基本达到省级验收标准的市级重点建设村示范村765个,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7%。已经建成的市级重点建设示范村,全部实现街道硬化绿化,广播电视、电话、宽带入村及自来水入户,村委会、卫生室、警务室、农家书屋、便民超市、休闲广场等公益设施完备,太阳能、卫生厕所、吊炕、沼气池等节能设施普及,村民过上如同城里人一样的便利生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村的首批受益者。村建设刚刚开始,朴实憨厚的庄稼人就小尝甜头,他们知道,随着咸阳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村的逐步推进,更大的利好将扑面而来。
    新村建设上的逐步推进,咸阳也在探索推行整村推进、旧村改造、乡村旅游、农村社区、产业同布、一村一品、生态文明七大示范模式。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实施粮食高产优质化,果品品牌特色化,畜牧小区集约化,蔬菜绿色反季节四大措施,为村建设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随着渭南、铜川等兄弟城市的考察学习,一些省外的都来咸阳学习取经,咸阳的做法,也引起国内知名学者的研究和探讨,他们认为:咸阳是社会主义村最好的样板!
    “三告别” 迎来亮丽新居所
    说起以前的居住条件,咸阳市永寿县常宁镇房家村村民们一片唏嘘,“土疙瘩天天掉,又黑又湿常常漏,水、电、路根本谈不上,真是遭了罪。”可如今,琉璃瓦衬着齐刷刷的白墙,柏油路映着整齐的楼房,卫生间、洗澡间、厨房样样都有,街道中满是幸福的笑意,这就是现代农民的生活……原先那些破落的居住环境,已经被现代农村发展的车轮所淹没。
    2009年8月,针对全市还有5.4万户21.3万贫困群众居住在土窑洞、危漏房和边远山区,生存条件恶劣、贫困情况严重的实际,市委、市政府从体察民情、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及时而英明地提出:用6年时间完成“三告别”(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让这些贫困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过上新生活!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生迁移工程拉开帷幕。
    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六年两步走,真心帮群众,“三告别”摆在了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市委、市政府殚精竭虑,强势推进、“三告别”呈现出良好态势,2010年,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飞进的速度,提出了力争3年,确保四年基本实现“三告别”的宏大愿望。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投入“三告别”各类扶持资金4.6亿元,搬迁4.6万户,其中特困户1.28万户。时至今日,当那些贫困群众搬进新居,惬意享受现代农村的伟大成果时,他们从心底由衷感谢这一盛世的惠民之举。
    “三农问题” 做出了最亲民的答案
    2010年,咸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6元,与2006年的2472元相比,增长了1.04倍。也就是说,短短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而且增长的幅度持续加快、加大!
    这喜人的数字背后,是咸阳300多万农民的真切感受。
    “现在的农民,种田可以挣钱,出门打工可以挣钱,在农村搞服务业可以挣钱,土地流转可以挣钱,还要算上政府补贴和社会保障!”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55岁的礼泉县史德镇榆村晁军深有体会,说起家里的收入来源他门儿清:近十亩桃子年纯收入三万元;儿子儿媳在县城打工挣五六万元;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政府补贴每亩100多元;在县里买的房子10年来价值翻了番,增值也等于挣钱;平时闲了在村里打打零工,也能赚上千元。
    农业兴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是社会主义村建设最明显的特征,而如今,咸阳的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农村经济异常活跃,农民真正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如今,咸阳建设社会主义村下的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社会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而稳健的一步,咸阳经济社会也已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这样比喻,咸阳的发展模式,既是社会主义村建设的一个等式也是一个完美的阐释。
    百倍信心齐努力,敢叫日月换新天!咸阳300多万农民在社会主义村建设中用务实、包容、发展、担当绘出了现代农村发展的新天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咸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11-16/10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