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50个,累计投资244万元,建设农家书屋122个,投放书籍366万册;实施村级农民健身工程,投资160万元建设农村篮球场地80个,有效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一是把握主动脉,制定总体规划。蛟河市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整体升位”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的原则,遵循“典型带动、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城乡联动”的运作方式,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成立了以组织、宣传、政法、文化、农业等16个部门为成员的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列入市、乡、村领导责任目标考核中,做到农村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运行。
二是锁定突破口,建立工作机制。建立投入机制。在人、财、物上做到统筹安排,齐抓共管,城乡联动。采取部门扶持一块、乡镇政府投一块、村里补一块、农民义务工出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共享机制。将文化大院建设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电影数字化放映、党员远程教育等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同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组织检查、评比。对工作效果明显的乡镇街,在各类文化资源的配备上予以优先落实,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三是找准切入点,实行分类指导。按照突出硬件、规范软件、强化配套、开展活动的总体要求,对于基础条件好的村,鼓励按照“一个农家书屋、一个综合文化室、一个文体广场、一支文体活动队伍”的标准进行建设;对于条件一般的村提前一年采取对口支援、联合共建、捐赠赞助等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尽量保证基础设施完备,达到开展活动的要求。
四是注重培育试点,坚持示范带动。各乡镇以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线的村屯为重点,先选择村班子凝聚力强、经济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搞建设,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文化部门定期深入镇村督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总结先进文化大院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五是切重着力点,培育新型农民。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文化大院建设成员单位,辅导农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等项培训,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