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唐山农村新民居建设纪实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1-01  互联网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王瑞志 徐宏伟 齐福臣)行走在冀东大地,不时能看到一片片新建起的楼群——农村新社区。走进新社区,道路整洁、路灯林立、绿草茵茵,休闲广场、活动中心、幼儿园、村民诊所、便民超市……各种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家家有楼房,做饭用天然气,活动有广场,锻炼有健身器,虽然还叫于林庄,我们却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说起变化,丰润区韩城镇于林庄村76岁的李俭满脸高兴。

  于林庄仅仅是我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2008年开始,我市把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三化”的重要举措,作为破解土地发展瓶颈、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加快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大胆实践,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新民居示范村725个,数量居全省首位。到“十二五”末,全市将完成2000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35%的农民将搬进新民居。

  规范运作稳妥推进

  农村新民居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为把好事办好,我市在建设之初就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民主决策,新民居规划建设全过程都充分发扬民主,特别是在是否建设、房屋样式、建设模式、拆迁补偿等方面,全部交由农民讨论,让农民自己说了算。严格按照政策办事,严禁出现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现象,坚决杜绝包办代替、“一刀切”和“形象工程”,特别是在企业开发、市场运作中,坚决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落实工程质量监督员制度,每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都从村民中聘请了工程质量监督员,对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坚持规划先行,始终做到先规划后建设。2009年,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统一聘请了300名规划师,深入10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编制建设规划,打造了一批新民居建设示范样板。2010年,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规划编制奖补,在全域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四规合一”。今年,市财政又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20个精品示范村进行了规划设计。按照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保证了农村新民居建设质量和水平。

  坚持依法依规,始终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依据国家土地政策和省新民居建设政策规定,制定出台了《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周转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和《关于新民居示范工程旧村址土地复垦验收的意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规范运作。具体工作中,坚决禁止在农村违规开发商品房及小产权房,坚决杜绝未批先建;对使用周转用地的村,加大旧村址、宅基地复垦奖励扶持力度,确保按期归还周转用地;在新民居示范村确定、项目申报、规划编制、用地审批等环节,严格审批把关,保障了新民居建设在运作程序、选点布局、土地使用、资金管理、建设管理上不出问题。

  高瞻远瞩 坚定信心

  当新民居建设经过了最初的平稳发展阶段之后,各种矛盾不约而同地凸显出来,新民居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以来,国家和省对农村新民居建设用地政策进行了调整,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强、区位优势好、具备整体新建条件、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前几年大多已开展了新民居建设,剩下的村整体新建难度越来越大,部分干部群众产生了“还建不建、还怎么建”等畏难观望情绪。面对新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农工委开展专题调研,专门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做法,取得经验。先后10多次到各县(市)区征求意见,20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座谈。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村停批宅基地,年轻人结婚分户建房和部分富裕农户要求翻建新房的愿望强烈,农民对建新房、住新房有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项目建设、城镇发展需要占地,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从三年多的实践看,新民居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建新房、住新房的现实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拉动农村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可以通过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建设用地,而且可以通过市场运作,为村建设注入大量资金。新民居建设是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突破口,以新民居建设推进村建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此,市委、市政府坚定了组织推进新民居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层层动员部署,统一了全市上下思想,并把新民居建设纳入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总结实践经验、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即把握“一条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坚持“两个为主”(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遵循“三化同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四个重点”(县城扩容、中心镇扩张、中心村扩大、规划保留村改造提升),抓好“五个结合”(与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以人为本、规范运作,挖掘潜力、破解瓶颈,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积极稳妥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村建设。

  多措并举破浪前行

  用足政策,挖掘潜力,着力破解土地瓶颈难题。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新民居建设的主要瓶颈。在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以及我省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一方面,充分利用获批周转用地和城镇置换指标,加快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目前,我市共获审批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13197.9亩,用于城镇置换指标20661.3亩,有力地推动了新民居建设。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农村土地潜力,积极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整合停产的企业用地、停办的学校用地、停用的供销社用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利用村内空闲地、未用地、闲置宅基地,挖掘“空心村”治理潜力;通过开山造地、填坑平沟,挖掘土地整理潜力;通过拆旧建新、边拆边建、滚动建设,挖掘旧村址土地潜力;将多年未批、已批未建宅基地指标集中使用,挖掘宅基地指标使用潜力。通过五措并举,全市挖潜新民居建设用地4700多亩,有效破解了新民居建设用地瓶颈。

  整合资源,多元融资,着力破解资金瓶颈难题。为破解资金瓶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唐山市统筹城乡发展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全市初步形成了“农民为主投一点、财政支持补一点、级差地租积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企业占地助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17.47万户,完成投资328亿元。其中2011年度省级示范村完成主体工程户数达19631户,完成投资76.98亿元。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一是市、县财政积极扶持。在落实好省财政扶持资金基础上,建立市、县(市区)新民居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将省、市、县三级新民居建设专项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支持新民居建设。三年来,市、县、乡三级财政累计安排新民居建设扶持资金4.8亿元。二是农民、村集体直接投入。三年来,农民累计投资达82.85亿元,村集体投入达16.57亿元。三是金融信贷、建筑企业先行垫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入开发企业、金融机构、农民企业家投资新民居建设。三年来,开发建筑商、农民企业家垫资达到192.49亿元,金融机构直接为农民建房贷款3626万元。四是社会各界全力帮扶。开展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村建设活动,每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都安排一个以上单位帮扶;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新民居建设。三年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帮扶新民居建设资金达31.2亿元。

  深化改革,配套措施,着力破解持续发展难题。在破解土地、资金瓶颈,解决好“能建设、建得起”问题后,我市积极采取配套措施,着力解决好“住得起、住得好”的问题,推动新民居建设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开展。坚持把新民居建设与农村改革相结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在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先行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林地、林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农村资产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土地流转为重点引导新民居示范村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和社区股份合作社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为农民新居提供产权保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农民住得放心;而且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新型产业开发,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好地解决了“住得起”问题。

  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先行覆盖。按照“职责不变、渠道不乱、项目整合、资金打捆、统一拨付”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扶持资金,优先支持新民居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新民居示范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覆盖率,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农村基层组织先行联建。按照到2020年全市建设344个中心村、1152个基层村的空间布局规划,为推进中心村联建新民居,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两个联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今年全市确定了189个农村“两个联建”试点,通过实施村党组织、村委会先行联建,创村社会管理模式,推动农村新民居持续建设。玉田县高桥新村、乐亭县赵蔡庄等20个新民居示范村,都是先行“两个联建”,进而推进了新民居联村并建。

  典型示范,打造精品,推动新民居建设上水平。按照“三沿”突破、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全市谋划打造了十个“村建设示范区”、两条新民居建设展示带、一批精品示范点,即在10个较大县(市、区)至少各打造一个“村建设示范区”;在唐曹高速公路沿线着力推进联村并建,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带。在北部山区沿路、沿旅游景点打造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观光新民居展示带;围绕县城扩容、中心镇扩大,依据区位优势和产业带动,打造农村融入城镇社区的示范典型。同时,探索总结了推进城镇化建设模式、工业发展带动建设模式、现代农业同步建设模式、旅游开发联动建设模式、联村并建集约建设模式、原村改造提升建设模式六种新民居建设模式,通过精品典型示范、不同模式引领,推动全市新民居建设出精品、上水平。

  成功实践春华秋实

  我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已走过了三年路程。三年,筚路蓝缕,春华秋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批省级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776个,完成建设新民居、改造提升旧民居17.4万户,完成投资328亿元,创造出了独具唐山特色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工业发展带动建设模式、现代农业同步建设模式、旅游开发联动建设模式、联村并建集约建设模式、原村改造提升建设模式等六种新民居建设模式。

  农村新民居建设六大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丰润区韩城镇于林庄村以钢铁为主的14家民营企业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2009年开始了新民居建设。用原村址四分之一的土地,分三期实施新民居工程,配套以城郊农业、商贸产业、新型工业产业,并按近期、远期规划,将小崔庄、刘各庄东、西村纳入于林庄新民居建设范畴,实行整体搬迁,形成以于林庄为中心、人口达1.6万人的新型社区。作为省级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于林庄村以工业化拉动了新民居建设,新民居建设又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工业化跃上新的高度,实现了良性循环。

  新民居→新产业→新环境。东房子村、北港村、老丰沟村是遵化市西三里乡的三个普通村庄,虽邻城而居、山水清幽,但房屋依山而建、布局杂乱。在新民居建设中,遵化市推出了村企共建的发展思路:由遵化市舒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35亿元,统一为3个村集中建设530套单元楼房和别墅。然后,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由企业对2000余亩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以板栗园、桃花园、银杏园、蔬菜园为符号,打造“富力绿洲”高效农业观光园,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农村环境改观。我市每一个新民居区(片)的建设,都会催生出一个或几个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在为新民居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还为农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分工明确→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丰润区李虎庄新村是由李虎庄村、大官沽堼村、小官沽堼村三村合一、联建而成。新民居投资5.8亿元,建多层住宅47栋,总建筑面积22.29万平方米。在置换出的1500亩土地上,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不同功能建设高产粮食示范区、精品种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建成后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将成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窗口、现代农业的典型样板和农工创业的崭新天地。农村新民居建设,使昔日“凿井以饮、耕田以食”的众多农民就地完成了一次蜕变和转身: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业,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新民居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书写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历史。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11-01/10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