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县探索实施“支部 + 中心”工作模式,将村党支部建设成为产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技培训中心、村务处理中心、支农惠农中心,切实提高了村党支部服务发展的能力,促进村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支部+产业服务中心”,促进支部经济服务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和谐。该县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在各农村党支部建设产业服务中心,通过明确中心负责人和中心会员的有效措施,直接为产业经济提供服务。中心一方面连接企业和市场,一方面连接农户,引导当地党员和经济能人加入中心,积极培育产业带头人、产品销售中介人和技术信息服务中坚力量,为农户提供技术管理、产品销售和利益协调等服务。各农村党支部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村制宜组建中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霍漳逯、旦寨村等自行车配件加工大村,建立了自行车配件加工业服务中心,帮助提供市场供销信息,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效益;庄头、南柳村等棉花加工大村,成立了棉花加工业服务中心,联合本村棉花加工户,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相互支持帮助;枣坡、后小河套等养殖大村,建立了养殖业服务中心,辅导养殖技术,定期进行免疫,提高养殖收益;霍赵屯、东锚寨、谢里庄等林业大村,成立了林果业服务中心,目前东锚寨村林下柴鸡养殖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该村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规模化生态放养鸡养殖基地”,“锚寨”牌柴鸡蛋畅销石家庄、邯郸各大超市。霍赵屯、谢里庄等村的红芙蓉巨桃、美国大扁桃等特色品种种植已形成规模产业,产品俏销各大城市。陈村、杨二庄等回族集居村成立了清真肉食品加工业服务中心,扶持建立的康远清真肉食品公司,牛羊肉产品远销中东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
“支部+文化服务中心”,促进支部文化服务能力与乡风文明发展相和谐。该县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实施“文化先进县”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在农村党支部建设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不断加强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农民学习和享受先进文化成果,组织群众性的文体娱乐活动,让更多的村民广泛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该县香城固镇付东村修建了投资80余万、占地120亩的邯郸市第一座农村公园—青龙公园,公园中建有卧龙塔、清新厅、百果园,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又为群众增收提供了一条途径。同时在农村“两室”内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和娱乐室,订阅了报刊,购买了图书,购置了乒乓球、台球、象棋、军棋、扑克等,在农闲时节读读书报、打打台球、下下棋,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层次。
“支部+农技培训中心”,促进支部科技服务能力与农村科技需求相和谐。该县充分发挥支部在农技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在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技培训中心,不断扩大技术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技培训。坚持“村级牵头,县、乡联办”的模式开展农技培训,由村党支部制定农技培训计划报乡镇党委组织实施,乡镇党委结合县委培训规划组织人力深入各村培训农民。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根据产业需求组织群众收看科技节目。实行村两委干部“半月一讲”制度,重点讲解最新的农业政策、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同时,邀请种植、养殖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授课,为群众致富提供技术保障。
“支部+村务处理中心”,促进支部社会管理能力与农村社会稳定相和谐。该县推行党员村务管理模式,在农村党支部建设村务处理中心,组织文化程度高,管理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党员,建立村务处理工作组,认真宣传政策,收集意见,协助处理民事纠纷、群众信访、社会治安、村容整洁、计划生育等工作。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各农村党支部积极推行“民情联系户”、“民情日记”制度,配套建立党员月访农户制度、月末综合汇报制度,让党员有足够的时间与村民加强联系,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调解有关矛盾,及时收集并向上反映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80条,采纳使用210条,协调矛盾纠纷33起,有效维护了农村稳定,形成了“群众反映问题有秩序、宣传教育群众有渠道、党员参与村务有平台、解决村务工作有效率、密切干群关系有纽带”的民主管理格局。
“支部+支农惠农中心”,促进支部服务群众能力与农村协调发展相和谐。该县始终把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关爱弱势群体作为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村党支部建设支农惠农中心,认真实施经济发展援助活动,通过发动本村经济、技术、信息等综合条件较好的农户和外出务工能人,每年从经济、技术、信息等方面帮扶2至4户困难户。同时启动村级劳动就业互动服务平台,建立本村富余劳动力台帐、外出务工和外出能人通讯录,加强与县镇劳动部门沟通联系,为农民提出就业信息,方便农村富余劳动力联系就业。目前,该县共组织帮扶困难群众326户,培育外出务工专业村12个,全县共组织输出务工人员17630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