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2007年,国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几年过去了,农家书屋这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文化粮仓”预计到2011年底,将构筑50万家左右。到2012年,农家书屋工程将提前完成,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
但是,由于各地区文化经济、农村读者阅读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农家书屋的建设也面临着不少困惑。有的地方政府投巨资修建乡镇图书馆,实际收效有待日后验证,有的地方早年建立的图书馆现在却门可罗雀,农家书屋俨然成了摆设。如何对书屋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书屋正常运转,满足农村读者的阅读需求,保障其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这才应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也是农家书屋工程的真正意义所在。编者
新闻回放
镜头一: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陆庙图书馆,这个建在农村核心区广场边的图书馆,显得很醒目,灰色的墙体上,镶着一个红色的篆书大字:书。而图书馆的房顶,则是透明的蓝色琉璃瓦。图书馆落成后,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经常有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以图书馆作为背景。
像陆庙这样的图书馆,在信阳市平桥区的其他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平桥区从去年决议花费2000多万元建设图书馆,到今年4月第19座乡镇图书馆开馆。据了解,平桥区是我国第一个出资建设乡镇图书馆的地方政府,每座图书馆工程造价110万元,由财政全额出资,同时对图书馆实行专业化管理,招聘21名本科学历大学生村官,到武汉大学进行图书馆管理专业培训,并纳入事业单位人员管理。
镜头二:2011年5月的一个下午,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新勇村委会上能村小组的农家书屋,骄阳之下锈迹斑斑的铁大门紧闭。村小组长为到访的记者拿来钥匙打开门,记者来到二楼的书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凌乱的座椅,上面沉积着不少灰尘。翻开借阅记录,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今年来此借阅的总共3人次。
而在2007年,上能村农家书屋刚开放时,这里很热闹。参与书屋建设的人遗憾地说,由于种种原因,上能村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有些有益的探索没能坚持下来,是一个不成功的尝试。
网友评说
因为没人读书、读书人少,我们才要建图书馆。有人想读书,政府便提供条件,这是应该的。
因为从目前来看,乡镇图书馆去的人并不是很多,这样一个工程,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形象工程”?
造成农家书屋冷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农家书屋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这些微型图书馆,除了向农民借阅书籍外,大多别无他用。二是读者阅读方式变化,不适应年轻人。来书屋阅览图书的多是中老年农民,年轻人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网络、电视等,在他们看来,在家里上网学习要比去农家书屋方便、舒适。
现在,很多农家书屋的建设是风过无痕,开了几天的农家书屋不少是大门紧闭,遍地开花的农家书屋能够正常开放的并不多。为什么?最最急需解决的是经费和人员问题。这些正是保证书屋能够长期、正常开放的必要条件,而我们缺乏的恰恰就是能够解决他们这个难题的有效并且长效的机制。
在国外,早已有“乡镇图书馆”的做法,如瑞典等国家,平均30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最少也合一万多人有一个图书馆。在国内,上海、广东东莞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社区图书馆,只是其功能尚未向乡镇延伸。
政府资助农村基层建农家书屋不是为了当摆设、当政绩给人看的,而是要解决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匮乏,满足农民求知致富和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但愿农村各级部门和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当成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把农家书屋这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效果,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 “文化粮仓”。这样才能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引领广大农村群众提高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村。
政策解读
农家书屋工程从2005年开始试点建设,2006年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重点工程之一。
2007年初,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八部委共同发起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旨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满足广大农民基本文化需求。同年,国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
“农家书屋”工程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农家书屋”这个载体,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重心“沉”入基层和农村,向那些最需要帮助的“文化洼地”集聚,体现了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变化的新走向。为支持地方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规范和加强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在2008年,财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就曾联合下发《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了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安排原则、申报与审批程序,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和检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地在资金落实、书屋选址、选书配书、政府采购、督查验收、管理使用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使农家书屋在建、管、用上得到了基本保障。
近年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重点惠民工程加以推动。据了解,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重点民生工程或为民办实事项目当中,给予财政上的保障,并建立了专门的责任机制和督查机制。
截至到今年年初,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几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地方投入资金达到了30多亿元,并且正在相应地加大配套力度。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38万家。随着当前新一轮建设工作马上启动,预计今年农家书屋建成数量将达到50万家左右。到2012年,农家书屋工程将基本竣工。按照计划,2010年底,全国将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每一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村村有书屋,人人有书看”,中国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