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有一种声音,激昂而鼓舞心扉;感觉有一种力量,强劲而势不可挡。这股金色的洪流,奔腾在江西省农村田野山水间,它就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村建设目标要求,从江西省欠发达省情的实际出发,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村建设村建设。
翻开了赣鄱大地切合省情农情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的新篇章。五年来,各地立足科学发展,着眼社会和谐,坚持城乡统筹,创新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村建设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村建设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产业发展篇
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亮点荟萃]
●5年来,全省粮食生产持续丰收,年总产量200.25亿公斤,首次突破200亿公斤大关。
●柑橘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赣南脐橙面积和产量均居亚洲第一。
●水产品出口连续10年位居内陆省份首位。
●培育规模以上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2192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293亿元。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达到5075元。
●5年来,全省4.6万个建设点中,有近4万个发展了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县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特色品种、户户有致富项目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建设点农户来自“一村一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5年来,建设点共有128万农民参加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合作社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联系。
[新闻点击]
推进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最重要。江西省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大农业发展思路,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对全省3200万亩耕地、1.5亿亩林地陂地、2500万亩可养水域进行综合开发,通过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和“一村一品”项目,着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江西省把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动村建设长效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建设点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多形式创业、多渠道就业。目前,全省建立起粮油、生猪、水产、蔬菜、禽蛋等五大省级支柱产业基地和棉花、甘蔗、茶叶、烟叶、蚕桑、白莲等六大区域主导产业基地,构建了“南橘北梨、东桃西枣”的水果生产布局。
农村清洁工程篇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亮点荟萃]
●全省已在52153个自然村、564个集镇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一批试点村镇面貌焕然一新,初步达到了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效果。
[新闻点击]
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鹰潭市召开全省村建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现场会,提出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操作标准,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一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至五年大见成效”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在推进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中,江西省始终坚持以“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为目标,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江西省农村实际的“3+5”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有效杜绝了垃圾不分拣、不减量、不回收便简单填埋(焚烧)、一埋(烧)了之的问题。今年3月,中农办唐仁健副主任在江西调研时,对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撰写了《农村垃圾怎么办——对江西“3+5”模式的调研》一文,在中农办《农村要情》第19期上刊发,全面推介了江西省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经验做法。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篇
农村旧貌变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
[亮点荟萃]
●5年来,江西省已在4.6万多个自然村点开展村建设,共硬化村组道路和入户便道7.5万公里,解决了180万农户870万农村人口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的问题,新修户用水冲厕169万多个,新建沼气池36万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2万多个。
●5年来,各建设点栽种各类树木2000多万株。870万农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看有线电视,打全球通、居优美村”的目标。
[新闻点击]
在村建设中,各地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每年安排8千至1万个自然村开展村建设,以期通过10-1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省17万多个自然村通过整治建设切入,逐步实现“五新一好”的目标。
各地始终坚持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而政府又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入手,以规划编制为先导,突出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房、改环境“六改”,普及沼气、有线电视、电话、太阳能“四普及”,农户庭院、村内道路、村庄四旁“三绿化”和农村垃圾“3+5”模式无害化处理等村庄清洁绿化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得到实惠,从而使村建设比较顺利地走进千家万户,涌现了一大批村容整洁、生态优美、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型村落,让农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看有线电视,打全球通的愿望。
机制创新篇
统筹城乡发展快农民群众受益多
[亮点荟萃]
●5年来,全省通过直接统筹资金和衔接统筹资金互补、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形式,累计投入村建设财政性资金88.34亿元,直接撬动民间资金312.56亿元,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投资乘数效应。
●5年来,各地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引导帮扶单位、工矿企业等社会各界支持村建设,帮扶资金达57.36元。
●5年来,建设点农民通过投资投劳的形式,积极行动、自建家园,农民自筹资金和投劳折资达167.2亿元。
[新闻点击]
江西省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村建设的支撑点,让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快起来。各地创建了“两统筹、三共建、七个一点”的资金筹集机制。通过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两种渠道,将各级财政资金,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等实行适度集中,按项目投放,支持村建设,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基本建设投资结构的大政策真正落实到了小村庄。
各地创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把村建设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级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并保持逐年递增,形成了一任接着一任干、常抓不懈见成效的工作氛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省直40多个部门单位,形成了领导小组抓总、成员单位履职到位的工作合力,全省村建设一年比一年富有成效。
村新社区建设篇
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民幸福指数提升
[亮点荟萃]
●从2005年开始,省财政累计投入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5.2亿元,实施了由政府买单,农民免费看戏、看电影和举办文体活动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
●仅2009年,为农民送文艺演出9000余场,放映公益性电影27万余场,开展公益性文体活动5000余次,举办公益性展览350余个,惠及群众达4500余万人次。
●5年来,全省初步建成了3万余个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
[新闻点击]
各地坚持把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村建设的着力点,把城市社区化管理模式引入村建设,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以和谐文化为主轴,以创业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群众文化和法制文化为覆盖,党群组织较完备、产业较发达、社会功能较齐全的农村新社区。同时,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村镇、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大力实施“村新家庭计划”、“农家书屋”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等,在全省农村形成了知荣辱、思创业、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尚。
在今天的村建设点上,磁卡电话、邮筒、卫生所、文化室、体育器材、便民超市等已不是新鲜事物。农村袖手旁观的人少了,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多了;无事生非的人少了,学技术忙致富的人多了……乡村处处,清新和谐之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