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玉溪桥头堡建设提速 生态效应大放异彩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9-20  互联网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通水后,不仅保护了抚仙湖,治理了星云湖,还使中心城区实现了‘三水’归流的盛举,营造出了一流的人居环境。” 在聂耳大剧院3楼上,透过玻璃幕墙,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指着聂耳音乐广场对记者说。

从2003年确定“生态立市”起,玉溪市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双赢,成为云南生态建设的范本。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揭开生态建设新篇章。

2003年,就在玉溪提出“生态立市”之时,省长玉溪现场办公会上确定了围绕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的目标,玉溪由此迈入了一个以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并重的“大生态时代”。

玉溪境内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大高原淡水湖泊,三湖的总蓄水量占全省湖泊总蓄水量的78%。其中,抚仙湖星云湖相距仅1.5公里,中间有隔河相连。

两湖相距如此之近,水质却有天壤之别,星云湖是五类水,而抚仙湖却是一类水,星云湖地势比抚仙湖略高,每年有4000多立方污水流入抚仙湖,成为抚仙湖的污染源。为保护抚仙湖,治理星云湖,在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底,玉溪启动了“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建设。通过提高抚仙湖的水位,使抚仙湖的一类水倒流入星云湖,对星云湖水体进行改善和置换,再经过湿地过滤后,由地下隧道把水从星云湖引入玉溪中心城区,作为城市景观、工业、农业之用。经过四年建设,总投资4亿多元,全长23.45公里的隧道工程于2007年12月26日竣工通水,在玉溪中心城区形成“三水归流”景观。

以水资源为基础,玉溪举全市之力,兴建了聂耳音乐广场、聂耳图书馆、聂耳纪念馆、聂耳大剧院等标志性文化建筑群,成功打造了聂耳文化品牌,为玉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灵魂;同时,完成了玉溪大河一期工程整治,并举办了“玉溪大河公开水域游泳赛”;在出流改道工程出水口处建起了“出水口公园”,建成了宽276米、高18米的人工大瀑布。经过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保护抚仙湖、治理星云湖的目标,还圆满实现了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工业经济三大建设目标,提升了玉溪的城市品位,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玉溪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光荣称号。今年上半年,玉溪市又通过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国家暗访。

玉溪大河城市生态景观走廊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中的玉溪大河二期工程,”玉溪市城市建设局副局长李长伟指着机声隆隆的建设工地说:“2006年,我们建成了长2500米的玉溪大河一期,成了玉溪一景,在河里面举行过省内首届公开水域游泳赛。2009年,玉溪大河二期工程开工,这段河长2293米,今年底就要完工。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拓宽河道,提高防洪标准,再进行绿化美化,营造好生态环境,使它与聂耳广场融为一体。‘十二’五期间,三期、四期还将不断地修下去。直到把12公里长的大河改造成一条生态走廊。”

玉溪大河全长12公里,与玉湖共同构成中心城区防洪水系综合工程。以前,玉溪大河的防洪标准是按二十年一遇的标准设计的,由于受城市建设所限,有的河段防洪标准只达到十年一遇,防洪体系十分脆弱。为让玉溪大河达到城市防洪体系要求,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对玉溪大河上段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玉溪大河一期总占地面积670亩,河道全长 2500米,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2万平方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经过改造的玉溪大河蜿蜒城中,宛若一条游龙穿行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形成“八桥、七景、两岸、两树、两闸”的总体布局,沿河岸还兴建了亭台、栈桥、树景、石景等城市景观小品,与聂耳文化广场浑然一体,待二期建设完工后,波光粼粼的宽阔河道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整个中心城区将呈现出一幅更加动人的“碧玉清溪”山水画卷。截至目前,玉溪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从1999年的15.8平方公里发展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6.18%,全市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7.8%提高到37%,建成区面积达到56.9平方公里,以水为特色,以聂耳文化为灵魂的生态城市雏形初现。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0-09-20/10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