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县新农村建设展新貌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7-30  互联网

  要建设先规划,做好村庄规划,是当前我县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创建浙江省社会主义村实验示范县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紧密结合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程,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开展了全县村庄布局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完成了全县各行政村的村庄总体规划,并将村庄规划统一纳入县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做到“两规合一”。“两规合一”结合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以及“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加快了中心村建设,推进了村庄集聚,在我县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我县村庄规划“两规合一”成果初露端倪

  前阶段,经过我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并依托规划编制单位的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村庄规划“两规合一”的初步成果。全县166个行政村(涉及农村人口约31万,目前共有1751个居住点)根据县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8个行政村(涉及农村人口约6 万)统一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形成25个城镇型社区,其余128个行政村(涉及农村人口约25万),集聚发展到183个居住点(规划剩余农村人口约20万,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度约80%),其中124个为集中居住点(中心村),59个为一般居住点,8个行政村实行了跨行政村联合布点。

  记者从县建设局了解到,接下来,我县计划将于2010年底前完成新一轮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镇(乡)域村庄布局规划,完成全县50%行政村新一轮的村域规划和集中居住点(中心村)建设详细规划。2011年底前,完成全部行政村新一轮的村域规划和集中居住点(中心村)建设详细规划。

  各乡镇行政村纷纷结合各村实际,通过“两规合一”,推进村庄集聚,加快村建设。

钟管镇青墩村:村庄复垦推动强村富民

  实施村庄复垦后,土地从复垦前户均占地2.24亩至复垦后户均占地0.44亩,每户节约土地达1.8亩,钟管镇青墩村成为全县节约型土地、合理利用资源的成功典范。

  村民住有别墅,学习有图书室、电教室,活动有文体活动室、健身设施,服务有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南庄居住区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跟城里的高档社区相媲美,怪不得村民老沈不愿意住在钟管镇上宁愿选择这个“世外桃源”。有这么好的环境,性格直爽的老沈坦言:“这都是村庄复垦给我们带来的好生活!”

  青墩村原有村庄布局散乱,共有自然村13个,建设用地为49.25公顷。在面临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农村用地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过大的情况下,青墩村从2000年就开始新村规划,在全县开创性地实施了村庄复垦,赢得了用地空间,取得了可喜成效。

  “那年是一个小自然村叫花灯郎,只有十来户人家,却很偏远且分散,村里要通闭路电视线,还要装其它电话线、通水管线,算来算去不合算。干脆搬出来算了。”一名村干部回忆道,“2002年的这18户首批搬迁的人家就是花灯郎村民。现在,大部分村民都理解了当时村委的决定是正确的。”

  青墩村党支部书记吴金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村庄复垦,给我们村带来了三个好处,一是加快了村建设步伐和农村居住的集聚度。二是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供了生活质量。三是通过复垦后,增加了大片土地,增加了集体收入。村里通过发包的形式增加了农民纯收入。”

  这几年来,青墩村经过三次村庄复垦,累计实施总面积1041.5亩,其中宅基地面积460.3亩,实际新增耕地791亩,获取复垦指标92亩。通过村庄复垦和宅基地整理,土地集中连片,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200多万元。去年,全村土地流转率达97.8%。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民就业转移,全村已有90%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近几年农民人均收入年递增14%以上,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4012元。

钟管镇钟管村:“土地魔方”转出百姓幸福感

  7月27日上午8点多,钟管村村民欧子法吃过早饭悠闲地走到家附近的老年活动室打牌。4年前,欧子法住了一辈子的小自然村开展土地复垦,和其他村民一样,老欧喜滋滋地搬离了原先居住的自然村,住进了宽敞整洁的小别墅。

  原来,闲不住的老欧每天晚饭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打着手电到邻村找几个老伙计聊天。“那时村与村的路哪有现在好,想找个人聊聊也要走上老长一段路。”老欧说,现在每天早上都要像城里的老人一样散散步,散完步后就径直来到老年活动室喝早茶打牌,这么多老朋友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远远望去,钟管村新村俨然是一个仿古式的别墅群。篮球场上,几位放假的同学打球打得热火朝天。

  从2005年开始,钟管镇按照“缩减自然村、合并小型村、建设中心村”的原则,将原来21个自然村规划成一个中心村,五个居民点。今年按照“两规合一”的要求和本村实际现状,规划成一个中心村和一个居住点。中心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农户自建”的模式。目前,已有120多农户建设完工,今年年底将达到180户。

  钟管村党支部书记唐新康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该村通过存量资产的盘活,引进了尚坝包装纸箱厂等10多家企业进驻,每年村集体资产租赁收入达40多万元。 “不算不知道,算算原先的死角落也都财源滚滚。”唐新康说,以前,零零碎碎的小鱼塘300元一亩也无人问津,整理后租金达到了七八百元,成了抢手货。

  村集体经济富裕了,道路平坦了、路灯亮了,钟管村这几年花大钱为村民建成了傅云龙纪念馆、数千册书籍的图书馆、乒乓球室、便民超市、老年活动室等,增强了村民生活幸福感。“篮球场旁边还新建了戏台,我们以后看戏很方便。”老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钟管镇东舍墩村:率先推行“记账式”管理模式

  盛夏时节,走进钟管镇东舍墩村内,鲜花吐艳、绿树成荫,一幢幢农家别墅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笔直。“活了这么大半辈子,现在能住在这么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村中,以前想也不敢想。”村民倪信毛居住在这样的环境而备感自豪。而这样的新村模式得以顺利推广,得益于东舍墩村2003年以来开展的“记账式”管理。

  所谓“记账式”模式就是在进行村庄复垦、村建设中,对于率先向新村集聚的农户先丈量好他们旧房屋的面积,待复垦后一次性补偿经济损失,多的有五六万,少的也有两三万,从而克服了建设新村与村庄复垦的矛盾。

  2004年,东舍墩村就率先开展了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对于村建设,更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长效性管理。而东舍墩村以前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拥有14个自然村, 498户农户,自然村分散杂乱,对推进新村集聚有一定难度。早在2003年,东舍墩村就对村建设进行了规划编制,把自然村合并成6个新村居住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率先向新村集聚,大力开展村建设。今年,东舍墩村被列入和美家园创建村,结合村现状和今后远期发展规划,又进行了村庄总体规划,由原来14个自然村拆并到一个居住点。东舍墩村村支书张小乐告诉记者,他们将力争通过三年计划使农户在新村达到全覆盖。

钟管镇沈家墩村、新联村:跨村置换打造联合中心村

  “用5—10年时间,实现村庄集聚,规划建造一个包含种养区、工业区、新村规划区的现代化村。”这个规划在钟管镇沈家墩村党支部书记梅新章心中已经盘算了很久。

  “农村住房面积大,居住都比较分散,通过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可以把撤并的零散自然村和需要整治的‘空心村’宅基地,改造成为耕地,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节约集约用地,让土地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还可以把安置的建房户集中到中心村统一建造,有效提高村庄建设的集聚度,彻底治理老村庄的脏乱差环境。”梅新章告诉记者,虽然跨村置换土地问题比较多,工作开展起来难度也大,但对于今后两村的发展和改善村民的生活来说这是件大好事。

  根据沈家墩村和新联村的实际,上一轮规划中,把沈家墩的路字圩与新联的中心合并规划成一个居住社区,并跨村进行土地置换。今年按照村庄集聚两规合一的要求和两村实际,规划建设成一个联合中心村。2010年联合中心村已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已建农房60户。

雷甸镇镇西社区:为经济发展赢得空间

  7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雷甸镇村洋北新社区建设工地,见到的是一派火热的场面。机声隆隆,运送材料的车辆来回穿梭,一幢幢房屋正在加紧建设中。

  “确保今年年底主体工程结顶,力争一年半时间内完成小区的建设,交付使用。”施工方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小区现在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

  项目选址雷甸镇镇西,规划总用地面积38.3公顷,规划居住农户1200户,成套住宅2600多套,总计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一期雷甸镇村新洋北社区,由洋北村和雷甸村、光辉村各1个组的村民组成,计划安置农户415户,规划占地面积205.6亩,总建筑面积17.86万平方米。配套9个班 33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和116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完全按照城镇小区的建设标准建设,整个小区的容积率为1.35,绿化率为 30%。

  临杭工业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有项目苦没有土地,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雷甸镇镇西社区项目建设不仅给“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通过推进土地集聚更为工业区内招商选资、项目落地腾出了大量土地,赢得了发展空间。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0-07-30/10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