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东力度空前展开反贫困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6-11  互联网

 

在帮扶单位扶持下,贫困户走上种养结合的脱贫之路。谷立辉赖南坡钟华摄

  ■核心提示

  数千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数以百万的“扶贫大军”作后盾,近万名干部驻村扶贫……记者从昨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现场会获悉,自去年6月份我省正式实施“双到”扶贫新模式以来,全省“双到”工作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好形势,取得初步成效,一场参与广泛、力度空前的反贫困运动正在我省轰轰烈烈地铺开。

  到目前为止,全省3409个贫困村,已有3263个帮扶单位派驻帮扶工作组到定点帮扶村开展工作,占95.7%,驻村干部达8533人。

  勇于破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多年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这一“广东人精神”,在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径的过程中,同样表现得相当充分。随着“双到”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省“用3年时间帮扶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达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的目标变得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在这场力度空前的反贫困运动中,一条条扶贫开发的好路子、好经验也不断涌现,为我们今后的扶贫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模式一

  韶关

  绿色扶贫产业助推农民解困

  ◎发展特色农业是韶关扶贫开发的一大利器

  ◎将贫困村建成专业村,在贫困地区已打造20多个特色品牌

  夏日时节,在乐昌市梅花镇梅花村的一片蔬菜田边,村民们正兴高采烈地议论着美好的未来。这片500亩左右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是省交通厅对梅花村的帮扶项目之一,它带动了250户农户,包括86户贫困户,预计蔬菜种植每年每户贫困户可增收8000元。8000元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的贫困农民来说,却是一个跨越性的突破。

  梅花村是韶关“绿色扶贫”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如今,发展特色农业已经成了韶关扶贫开发的一大利器。

  培育发展特色专业村

  韶关是全省贫困面较大、扶贫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自省委、省政府作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大决策后,韶关市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突出“绿色牌”,发展绿色扶贫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韶关以规划为先导,科学制定具体可行的帮扶规划。在产业扶贫中,韶关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紧抓“特色”不放手,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品,扶持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努力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专业镇。目前,在贫困地区已培育优质蔬菜、优质稻、优质水果、优质黄烟、优质鱼等6个特色产业,打造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20多个特色品牌。同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粤北山区特色的种养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

  在乳源县,记者了解到,该县通过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把各地的传统优势产品做成各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基地,进而带动更多农户、贫困户加入基地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目前,全县已引进惠州四季绿蔬菜公司、深圳嘉农公司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并组建了 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了30个注册品牌,带动2100多贫困户种植蔬菜、油茶、笋竹等绿色食品5800多亩。全县在石灰岩山区建成了1万亩黄烟和7 万亩蔬菜产业带,在瑶区建成了1万亩茶叶和正在建设5万亩油茶产业带,在深山区建成了10万亩笋竹产业带,在平原区建成了1万巴西果、3万亩李果、30万头良种猪产业带,使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扶贫呈现百花竞放、以特见优、以优创强的良好局面。

  ■模式二

  河源

  数千商企牵手帮扶贫困村户

  ◎“企帮一村、一店扶一户”,企业认捐资金1165万

  ◎“千村解困”工程:1117个贫困村筹资在市高新区建厂房出租,累计分红4000多万

  “不仅要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柠檬种苗,而且保价收购,确保每亩柠檬收入1万元。”这是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向东源县涧头镇乐平村支援了20万元的帮扶资金之后掷地有声之承诺。

  企业参与“双到”扶贫蔚然成风

  如今,在河源,企业参与“双到”扶贫已经蔚然成风。据了解,河源市5个县都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有贫困户6.67万户,贫困人口21.8万人。贫困人口量大面广的现实昭示着河源扶贫开发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为此,河源市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发动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企帮一村、一店扶一户”等形式参与“双到”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18 家企业、2201户个体户报名参与,有112家企业每家选择帮扶1个以上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认捐资金1165万元,到位资金343万元。

  据了解,河源还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新带动贫困户3380户。同时,鼓励本市企业使用本地贫困农户劳动力,全市有 120多家企业与贫困村建立了定点劳务输出关系,今年以来共组织4800多名贫困农户劳动力到全市工业园区就业,通过劳务输出带动了大量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免费培训种养技术1000人以上

  据介绍,河源还通过实施“三个1000”帮扶计划(即为贫困户子女解决免费入读高中或中职学校名额1000个以上,免费培训种养技术1000人以上,免费培训职业技能并输送企业务工1000人以上)、“千村解困”工程(全市有1117个贫困村筹资在市高新区建厂房出租,已累计分红4000多万元)、完善贫困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等措施,打好“双到”扶贫这场硬仗。

  目前,河源的“双到”扶贫已初见成效:对贫困户、贫困村的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电脑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已完成,已帮助完成硬底化村道145公里;修水利174宗,完成三面光水渠4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680亩;帮助1385户贫困户建新房(已竣工);解决了30多万人饮水安全。该市还计划筹集2 亿多元补助款,以整村推进为主,在今明两年完成318个贫困村2.12万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省工商局

  发展养牛提高收入七大工程稳定脱贫

  ◎找准主业增收入:养牛可帮助贫困户每年纯收入8437元

  ◎七大工程稳脱贫:增收工程、安居工程、医疗工程、教育工程、培训工程、特殊群体帮扶工程和固本强基工程

  缺乏主导产业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是贫困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关键原因。省工商局挂钩帮扶揭西县五云镇宝石村后,在这两方面狠下功夫,使得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

  充分利用贫困村资源

  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这就要求帮扶项目要充分利用贫困村的资源,发挥村民自身的能力,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省工商局从调研工作入手,寻求帮助宝石村脱贫致富的对策方法。

  经过多次的调研,该局发现,在宝石村养牛有几个优势:一是山多田少,山间草木茂盛,具有发展牲畜养殖业的天然优势。二是养牛经济效益较好,养殖技术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宝石村青壮劳力外出较多的实际。三是很多村民都有养牛的经验和意愿。经过统计,有32户村民希望养牛脱贫,占了宝石村实际贫困户的一半。因此,省工商局把养牛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

  去年以来,该局垫付买牛全部经费58.4万元,解决了村民没钱买牛的问题,引导宝石村村民发展养牛业,并从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方面,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去年以来,省工商局投入资金62万元,计划帮助宝石村村民养牛270头,预计每年纯收入27万元,平均每户每年纯收入8437元。

  更为重要的是,省工商局看到,宝石村养牛是纯天然养殖,绿色养殖产品有巨大市场前景。目前,该局正着手探索做大做强养牛产业,力图通过物色一家公司、申请一个品牌、成立一家农村合作社,建立一个公司+基地+农户的养牛模式,为村民养牛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带动宝石村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全面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据了解,宝石村村民贫困的原因,有些是因病致贫,有些是孩子教育负担过重,有些是没有劳动能力,单纯提高村民收入还不足以帮助他们稳定脱贫。因此,省工商局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契机,制定了增收工程、安居工程、医疗工程、教育工程、培训工程、特殊群体帮扶工程和固本强基工程7大工程16个帮扶项目,计划3年投入138.6万元,全面改善宝石村居住、教育和医疗条件,改善该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宝石村全面和谐发展。

  肇庆市委组织部

  扶贫先扶志开展“新三同”

  ◎同吃:自带油、米、肉、菜,每两个月一次到贫困户家中一起做饭、进餐

  ◎同商:与贫困户共同商量脱贫致富措施

  ◎同建:与贫困户建成“亲戚”,共担脱贫责任,共建美好家园

  “扶贫先扶志。”今年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河源就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专题调研时如是说。

  如何“扶志”?肇庆市委组织部在开展“双到”扶贫工作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三同”活动。

  何谓“新三同”?肇庆市委组织部介绍说,一是同吃。挂钩帮扶干部自带油、米、肉、菜,每两个月一次到结对的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家庭一起做饭,一起进餐,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增进与贫困群众的感情。二是同商。挂钩帮扶干部与结对贫困户交流沟通,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共同商量脱贫致富措施,共同解决难题。三是同建。挂钩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建成“亲戚”,建立深厚感情,共同制定脱贫目标,共担脱贫责任,共建美好家园。

  据了解,开展“新三同”活动以来,肇庆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到村入户10多人次,机关干部到村入户40多人次,全面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家庭情况,落实帮扶措施20多条,帮助解决影响生产生活问题20多个。通过开展“新三同”活动,袁村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变,被动依赖的少了,主动发展的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更重要的是,“新三同”活动为锻炼培养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了有效载体,机关干部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深刻教育,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据了解,开展“双到”工作近一年来,肇庆市委组织部以开展同吃、同商、同建“新三同”活动为抓手,推动帮扶责任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初步成效。

  东莞市石牌镇

  金融扶贫让贫困户有尊严致富

  ◎通过设立金融扶贫专户为贫困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贴息90%

  ◎实施金融扶贫,创新了扶贫开发方式,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需求不足的问题,又树立了金融理念、创业精神

  最近,郁南县平台镇大地村村民周郑新因一帮人的到来而改变。周郑新所在的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520户2080人中,有171户802人是贫困人口,与其他贫困家庭一样,周郑新家里每年的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

  随着“双到”工作的推进,今年,东莞市石牌镇对大地村实施了对口扶贫。经过深入的调研,石牌镇决定采取一条“金融扶贫”的新路子:通过设立金融扶贫专户为大地村贫困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从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稳定脱贫。

  “金融扶贫专户”应时而生

  为此,一个“金融扶贫专户”在郁南县平台镇大地村应时而生。据了解,金融扶贫专户首期由石牌镇投入25万元支持资金而设立,该基金在郁南县农村信用联社开设金融扶贫担保基金专户,实行封闭运作、专款专用,由石牌镇政府和郁南县有关部门共同监管。

  随着金融扶贫专户的设立,大地村的村民可通过该专户申请不超过2万元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贷款利息由扶贫专户贴息90%,贫困户负责10%,实行按季付息,到期前还本的原则。

  穷得叮当响的周郑新懂得驾驶拖拉机,一直希望购置拖拉机搞运输增加收入,今年初在金融扶贫专户的担保下贷款2万元,购置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搞运输业务,按照目前正常营运每天可稳定收入100多元,有望在今年内实现脱贫。这使他感到似乎换了人生。

  在大地村与周郑新一样在金融扶贫中获益的并非少数。据了解,自今年1月开始试行了金融扶贫以来,金融机构先后为大地村15户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担保贷款19万多元。

  引导贫困户选准发展项目

  据介绍,在实施金融扶贫的过程中,石牌镇还注意引导贫困户选准发展项目,做到理性办贷,加强发展项目跟踪服务,注重帮扶实效。根据贫困户发展项目资金需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同时提供农资赊销和“订单农业”帮扶方式。石牌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贫困户莫雪梅贷款2万元扩种300棵砂糖桔和1.5亩巴戟,贫困户陈平新贷款2万元用于发展养殖生猪20头/批,均由石牌镇实施“订单农业”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路出路问题。既防止贫困户因项目失败而增加债务负担,又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确保金融扶贫专户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扶贫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通过设立金融扶贫专户,为贫困户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提供农资赊销服务,解决贫困户购买种子、种苗、肥料、饲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资金需求,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大地村贫困户聂少伦与周郑新一样幸运,他通过金融扶贫专户获得小额担保贷款2万元,用于购买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解决种植资金投入,同时加强对砂糖桔管理,并扩种马水桔200棵,力争实现增产增收并稳定脱贫。

  有关专家认为,实施金融扶贫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立金融扶贫专户,为贫困户实施担保贷款,解决贫困户因缺少有效抵押物和担保物而无法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既解决了贫困户资金需求不足的问题,又树立了金融理念、责任意识、创业精神,使被帮扶群众有尊严地脱贫致富。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0-06-11/10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