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洲城村 住新房子过好日子

网友投稿  2010-01-29  互联网

  已经是第5次前往金堂县淮口镇的洲城村了。记者去采访的那天,川西平原上出现少见的冬日暖阳,与以往冬日的严寒、大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宽阔的大路上,一辆又一辆的婚礼车队扎得花枝招展……

  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洲城村一幢幢漂亮的新楼、平整的小区道路和窗台上偶尔闪现的人影,去年这个时候,这里的房子刚封顶,地面上堆放着水泥、砖头,一片忙碌的场景……

  记者的采访车停在村委会院子里,老支书出门办事去了。听村民说,农民新居——洲城花园一、二期已经修好了,这段时间陆续交钥匙,老支书特别忙。记者站在阳光下等老支书,不远处,一名妇女带着孩子在健身器材上正玩得不亦乐乎,往来的乡亲不时发出愉悦的笑声。今年洲城村又要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村里所有拆迁户都已经住进新房了吗?村民陈刚到底是买的车还是买的铺面?村民任真富还在打工挣钱吗?

  老支书的恋留

  想多为乡亲们做点事

  一辆摩托车直奔而来,远远地,村支书邓家柱朝我们挥手,后面还载着任真富。“欢迎,欢迎,想着你们今年也该来了,我们一直盼着呢!走,去见证一下我们村是不是一年一个样地在变化。”伴着爽朗的笑声,老支书下了车,身姿依然挺拔。

  看到邓家柱回来了,几位村民赶忙围过来办理各种手续。“洲城花园一、二期已经修好了,这几天忙着交钥匙,大伙都急着搞装修,想早点搬进新房!”邓家柱告诉记者,1500多户的安居房,现在已经有1100多户拿到了钥匙,这意味着不到5100人的村子,已经有2400多人变成了市民。不仅如此,技师学院的学生、新政府的人员……有近6000人陆续住进了村里,按照属地管理,昔日的村庄已聚集了1万多人,村委会的工作更加繁忙了,“等将来规划图上的制鞋工业园、成都纺织印染工业集中发展区、第二机场都建起来后,村上至少会有2万多人,相当于一个镇的规模,到那时候才热闹呢!”

  “从27组通往工业园区的依山路西山通道完工了,连接安居房和中心城区的道路修好了,淮口四小、五小也建起来了,还有洲城花园三期和500套廉租房正在修建中,今年村里还计划修建一个标准化幼儿园,修建占地30亩的市场,投资80万元在洲城花园安居小区附近修建占地600平方米的新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站、多功能超市、警务室……”说起一年来的变化和今年的打算,邓家柱如数家珍,“咱们这里再不是农村了,教育、医疗、市场、公共服务……所有城市具备的配套,到今年都会完成。”

  说话间,来村委会办事的村民越来越多。村落繁荣了,人丁兴旺了,这位老支书今后将要承担的责任也更重了。今年10月就是老支书任期年满的时候,已经50多岁的邓家柱已经开始有“预谋”地做女儿的工作——在城里上班的女儿又升职了,给他在县城买的房子已经空了3年,女儿一直劝老父亲功成身退,早日回家享福,可邓家柱不甘心,因为他心里盘算的事情还有很多:淮口镇已经纳入大规划项目的两座桥的建设,需要整改的村道,灌溉沟渠的建设,丘陵地区城乡结合部要打造的一个生态观光农业园,他还计划着让全村的老人都能享受到社保……

  “能赶上这么好的时代很难得,我一辈子勤劳惯了,舍不得闲下来,想多为乡亲们做点事!”邓家柱说。

  任真富的算打

  当名副其实的“包租公”

  从摩托车上跳下来,任真富看起来有些“灰头土脸”。“我正在父亲的新房子里搞装修,还没来得及换身衣服就被拉过来了。这身形象对不住记者同志了。”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尘,一边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父亲的新家看看,言语中很是自豪。

  新房紧靠着小区正中的大花园,有着与城里高档商品房一样的“中庭”。小区的一楼是铺面,虽然没开始卖,可卖地砖的、卖建材的、卖家具家电的,还有超市、小卖部、理发店,已经一家挨着一家地开张了,一条商业街的雏形已经显现。两边的楼上不时发出电钻的声音,拿到钥匙的村民都迫不及待地进场装修,准备早日住进新房。任父的房子接近100平方米,一套三居室的小户型十分紧凑,墙壁已经粉刷一新,闪着光的地砖也安好了,工人正在安装热水器,任真富一家人都在新房里帮忙。“这房子不错吧!当时我们只补了1.5万元,地段、结构、档次都比原来的好太多了,还通水、电、气、光纤呢。现在赶着装修完,春节前就可以搬进来过年了!”

  任真富的房子要今年3月才开始修建。去年底,听到父亲的房子分了下来,在福建务工的他立马赶了回来,“这是家里的头等大事!”精明的任真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镇上的商品房至少要2000多元/平方米,而洲城花园却只需要两三万元就买下来了,档次、规模一点不差;等三期全部修好后,这里不仅商机无限,还会不断升值。

  出于这样的考虑,任真富还与幺爸一起出钱帮爷爷申请了一套房子,这就等于任真富一家花了不到10万元就拥有了2.5套房子。现在,这里房子的租金已经在3000元/年以上,以后把爷爷接过来一块住,把多余的房子出租出去,每年至少有几千元固定收入。

  “村里人算盘打得可精啦!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情况,也多亏了现在的政策好,以后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包租公’了!”邓家柱笑道。

  陈刚的决定

  春节后就买车搞运输

  今年没能见到“老朋友”陈刚,据说他到新津上班了。“实在对不起,上班不能请假,我现在不是农民了,从土地上腾出手来,得赶紧赚钱,以后做生意!”拨通陈刚的电话,他满是歉意。

  陈刚现在还是租房住,本以为今年就可以搬进新家,然后好好做点生意,可一个好消息把他的计划打乱了——洲城花园一、二期都是80—100平方米的小户型,三期才修110平方米的大户型,于是陈刚和妻子毫不犹豫地选择再等一年,要最大的户型。前段时间一、二期开始交房,陈刚去亲戚的房子里看了一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新房的结构、地段、档次都很好,环境也非常漂亮,以后不仅住着舒服,增值的空间也大,我们选大户型肯定没错!”

  像陈刚这样因为房屋拆迁后彻底腾出手来的人,在村里还有很多。陈刚去新津打工后,他的妻子就和村上的老人、妇女一道就近拾菇、打小零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邓家柱告诉记者,房子拆迁后,村里的项目建设多了,村里的小工也“俏”起来了,女工一般都50元/天,男工60元/天,最多的达到100元/天,比成都城区的价位还要高。目前村里就近务工的达到200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000人。

  去年,陈刚没有买铺面,也没有买车搞运输,而是跑到新津打工挣钱去了。“今年交钥匙的都是小户型,而他们家当初就选择了110平方米的户型,是安居房户型中最大的一种,多出的那部分还根据楼层不同补钱,他们家大概补了3万多,但他和妻子都觉得值。目前大户型安居房正在修建中,预计明年初完工。”提到陈刚,老支书邓家柱忍不住夸了他几句,“现在镇上发展这么快,他们没有因为打工把孩子耽搁了,他在外面打工挣钱养家,他妻子就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听记者问到买铺面的事,电话那头的声音变得激动起来,“当初才卖6万元的铺面,现在都已经涨到10多万元啦!”记者记得,2006年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就说想买铺面,但2007年第一批铺面销售的时候,价格超出了他的预算,他想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现在看来,铺面是越来越贵,两口子早就后悔当初的“犹豫”。在电话里,他长吁短叹了一番。

  不过,现在的陈刚又有新的想法了。去年,他“偃旗息鼓”打工赚钱,把希望寄托在2008年就看准的货车运输上面。这几年随着淮口的飞速发展,他发现无论客运还是货运都十分紧缺,工人要上班,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和企业的原材料、产品也要运输。“制鞋工业园、成都纺织印染工业集中发展区现在还在建设,其他工业园区需要货车运输建筑材料;以后都修好了,也需要货车运输原料和产品。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3—5年就能收回成本。”看准里面的商机后,夫妻俩在继续寻找铺面的同时,决定先买车搞运输,陈刚的驾照在去年已经拿到了,准备今年春节过完就买车,“大好的形势,可不能再错过了! ”

  结束语

  关注的目光不会停止

  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5年。在这5年里,金堂县洲城村、双流县昆山村、青白江区甘泉村、大邑县青龙村、彭州市姚家村……这些寂寂无名的小乡村牵动着我们,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城乡统筹发展大背景下,成都市基层的惊人变化。我们庆幸,见证了这些小乡村的“一年一变”;我们庆幸,用我们的笔为这些变化留下了印记。

  对成都而言,2005年后的这5年绝不平凡。从“三个集中”到城乡统筹,从村建设到全域成都,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长远目标的确定,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得到了升华,也为广袤的成都大地撒下了新的希望。

  改革的春风拂过,曾经迷茫的陈刚、想买铺面的任真富、因为修路而举家搬迁的陈嗣俊、受了地质灾害的陈万寿、期待开农家乐的朱雪兰……他们都是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人,但从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这5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变。虽然我们的追踪报道就要结束,但我们关注的目光却不会停止。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0-01-29/10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