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开封市回回寨村和谐发展纪实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1-22  互联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 刘跃伟)去年9月,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区水稻乡回回寨村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村党支部书记郭红旗在参加全国表彰大会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回回寨村促团结、谋发展,首先要感谢驻村工作队给我们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民族村建设关键在于强有力的基层组织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黄河滩边的回回寨村,这里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户户通上硬化路,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卫生室一应俱全。

        回回寨村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曾经是全省民族团结先进村,一度因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变成了“矛盾突出、经济下滑、人心涣散、纠纷不断”的问题村和落后村。2004年底,开封市抽调数十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广西带队,进驻回回寨村开展工作。在三个月时间里,他们了解民情,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把工作和感情都融入到村里的建设上,通过“两推一选”在回回寨村换届选举出新一届“两委”班子。

        短短5年时间,“两委”班子促团结、谋发展,因村制宜,迅速提出了“长抓林、短抓牧、以窑业为支柱”的工作思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显著变化。村支书郭红旗说,新的村党支部成立后,我们从“自身建设强班子、因村制宜找路子、和谐观念入脑子、文明新风进村子”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组织生活、议事表决、无职党员议政和村务公开制度,先后成立了村理财小组和窑业商业协会,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推进村建设步伐。

        据水稻乡党委书记周玉岭介绍,现如今回回寨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达13000余元,每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生活用水、用电、医保全部由村集体承担,基本形成“窑业、渔业、林果业和运输业”四大支柱产业,还与周边村庄签订了友好协议,以巩固民族团结基础。

        “一支永不撤离的驻村工作队”

       回忆起往事,老党员郭金岭说,几年来,我们村由“乱”到“治”到发展,驻村工作队真是帮了大忙,他们就像是“一支永不撤离的驻村工作队”,时刻关注着回回寨村的发展变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999年至2004年期间,回回寨村因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管理不善,积累了一些矛盾和纠纷,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当时一些村民有抵触情绪,不配合工作。驻村工作队就以“开展工作从交朋友开始”,要求每个队员责任到户找群众谈心,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感,并对困难户和五保户进行慰问,礼节性地拜访村里的阿訇和长者。“在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里查账目,清欠款,建章立制,主动解决村民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联系市直机关推销当地的农副产品,邀请市宗教局回族干部来回回寨村谈民族政策,讲古兰经,化解各种矛盾,工作局面很快就打开了。”周玉岭说。

        在谈到驻村工作队开创性地把“两推一选”运用到“两委”班子选举时,郭红旗说,“两推一选” 透明度高、可操作性强,党员、群众能够积极参与,既合情合理合法,又公平公正公开,选举下来群众很满意,对我们开展日常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帮助。

        老支书张玉和对驻村工作队印象最深。他说,驻村工作队在这里虽然只工作了三个月时间,但是,他们给回回寨村打下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如今,队员们人走了,心却留了下来,隔三差五来村里看看,在帮助村里修路、贷款、建学校等方面,依然是忙前忙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提起回回寨村,当时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广西如数家珍,他说,回回寨村历史悠久,民风民俗纯朴善良好客,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不和谐的音符。为了解决回回寨村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驻村工作队经认真分析认为,仅靠修一条路、拉一些贷款,绝不可能改变回回寨村的现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陈广西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紧紧抓住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团结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地把一般性的民事纠纷和矛盾在基层给予消化解决。实践证明,回回寨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的确是和“两推一选”产生的新一届“两委”班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民族村建设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近年来,开封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族村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郭红旗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有问题、有困难、有纠纷,都能够主动到村‘两委’解决,‘互谦互让、勤于致富、民族团结’在回回寨村已蔚然成风。”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0-01-22/10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