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个西部山村的“凤凰涅槃”

网友投稿  2010-01-09  互联网

     新疆有个库车县,库车县有个阿格乡,阿格乡有个栏杆村,村里有一位维吾尔族农民卡德尔·巴克。卡德尔39年时间用心地做着一件事——记录周围解放军为栏杆村百姓做过的一桩桩好事,他的“解放军爱民日记”感动了万千群众,2006年1月23日和9月10日胡主席分别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次接见了卡德尔。

  从此,卡德尔大叔和这个村一起成了“明星”。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记者慕名来到栏杆村,聆听76岁的卡德尔大叔和乡亲们讲述栏杆村的故事。

  10年前,最值钱的家当是一部双卡收录机

  一大早,喷薄而出的红日,将阳光洒满了这个家家门前都飘扬着鲜艳五星红旗的“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村示范村”。一座座具有浓郁维吾尔族建筑风格的新房整齐排列。卡德尔大叔在村头迎接我们,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就像城里的住宅小区一样。记者顺着大叔的手指方向看去,村里的水泥地广场真是气派,“一”字摆开的健身器材站满了锻炼身体的“老乡”,有的在甩腿,有的在“拉身”。不远处村委会办公楼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与背后湛蓝湛蓝的天空和高山组成一派天然的风景画。

  十年一瞬,变化多多。走在村里宽敞洁净的水泥路上,呼吸着冬日清新的空气,卡德尔大叔给我们讲起了栏杆村的故事。

  “过去,栏杆村因为贫穷,这里的姑娘都嫁到其他村去了,其他村子的姑娘大多不愿意嫁过来。村里平均嫁出去两个姑娘,才能娶回一个媳妇,总是吃亏一个。”卡德尔大叔说,“别看我们村子不大,那阵子却有三十多人打光棍。”卡德尔大叔因家庭孩子多,家里穷,一度也有儿子找不上媳妇。“我家里10年前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台双卡收录机,连台像样的电器都没有,姑娘都不愿意来。”卡德尔说。

  十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来水通到家、有线电视通到房、太阳能热水器、电脑、网络纷纷走进了村民的房里房外,现在外村的姑娘都愿嫁到村里来,多少年不来村里的亲戚也走动起来了。”卡德尔大叔说。

  除了小儿子在部队上军校外,卡德尔大叔其他几个儿子都找上媳妇了。

  村里最“火”的地方是夜校

  “汉语太重要了!不懂汉语就影响你和别人交流,汉语会了,你就敢往外走,就会努力要快快地赶上去。即使解放军帮我们了,政府帮我们了,但我们不能总让别人帮,得靠自己的双手。”卡德尔二儿子穆塔里夫在外地打工回来后,逢人便讲。

  夜晚,乡野的山村格外静寂。然而,在栏杆村夜校里却是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力米提·艾克木告诉记者:“前来学习都是自觉自愿的,他们当中最小的14岁,最大的58岁。虽然他们干了一整天庄稼活很累很累,但从来没有人迟到。这里是我们村最‘火’的地方了”。

  这个乡村夜校每天晚上9点上课,一个半小时学习农业技术,一个小时学习文化。开办快5年了,参加的人数连村支书也记不清有多少了。

  在栏杆村被大家尊称为“手到病除”的医生阿布拉·努尔告诉记者,尽管他今年55岁了,但夜校的课几乎没有落过一次。

  阿布拉·努尔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医生,是乡亲们眼中的文化人,他说,知识改变命运,学好“双语”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这位曾经在阿克苏地区卫校学习3年的医生,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家中有4个孩子,省吃俭用都读到了高中毕业,两个女儿还考上了大学成为全村学习的榜样。

  卡德尔大叔告诉记者,2000年,国家决定在内地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对于支持新疆加快培养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民族共同团结繁荣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和边防巩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2004年起,新疆参照内高班模式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2007年,自治区又举办了区内高中班,栏杆村每年都有人考上这几个班。

  从比生孩子到比文明星级

  西部大开发十年最大的变化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变化。卡德尔大叔说,这十年,村里发展了,生孩子是要讲究质量的,生多了养不起,供不了孩子上大学,自己都感到脸上无光,所以现在大家最多生2胎。过去是比谁家生孩子多,现在是比谁家培养的大学生多、谁家的文明星级高。

  在栏杆村,星级文明户评比最牵动大家的心。村里按照“热爱集体、民族团结、学文重教、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十项内容,细化成十条标准,分成十颗星,符合几项就评几星级文明户,并由村里制成金属牌挂在大门上,谁家的星越多脸上就越光彩。

  “过去我们这里土地少,农闲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常常蹲在太阳下打发时间。现在,不一样了,想出去的人多了,今年就有80多个人在外打工,是全村历史上外出打工人数最多的一年,相信明年会越来越多。”卡德尔大叔说。

  小毛驴换成了摩托车

  卡德尔大叔家小院干净整洁,院里停放着一部摩托车,这是卡德尔大叔出行代步工具。村里今年就有4户人家买了汽车,还有5家买了拖拉机,卡德尔大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骑毛驴到开摩托车,我花了60多年,村里从买拖拉机到买汽车只花了5年,我们村从土路到石子路用了35年,从石子路到柏油路只用了5年,这是国家对我们西部的关心,全靠党的好政策,全靠部队的支持。据记者了解,2000年以来,国家共给新疆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30亿元,相当于新疆自治区成立以来前47年投资总和的1.78倍。

  记者10年前去过栏杆村,那时的路面坑坑洼洼,忽高忽低,风起沙扬,如今,这里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柏油路。某师政委党增龙告诉记者,2007年,为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师里投资并派出官兵帮助他们把这条进出村里的唯一通道建成了柏油路,拉近了乡亲们与现代文明的距离,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开着“商务车”的艾山江今年刚20岁。他乐呵呵地说,家里弟兄4个人合伙买了这台车,主要是给附近正在修建的水库工程和乡亲拉货,现在每天能挣300元左右。小伙子告诉记者,现在柏油路通到村头,出租车开到家门口,上趟县城抽一支烟功夫就到了。出门“打的”,以往都是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如今也成为栏杆村村民们的家常便饭。村里跑出租车生意的人还不少,村民们想要外出,只需出门招个手或打个电话就OK了。

  村民们选举的“名誉村主任”

  与栏杆村一墙之隔的某综合仓库的刘涪江主任,被村民们选举为“村委会名誉主任”,乡里还给他发了聘书。

  荣誉背后是责任。解放军是我们致富路上的“麦色来奇(好参谋)”,卡德尔在日记中写道。栏杆村人多地少,主要农作物是玉米,但产量很低。仓库领导多方打听到消息,得知新疆石河子有优良品种。他们派人为村民拉回1500公斤优良玉米种子,并挨家挨户给乡亲们讲授播种方法和防病知识。当年,村里玉米亩产量由过去不足1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村里人从惊讶到佩服,从半信半疑到全部参与改良品种,如今,科学种田、改良品种在栏杆村已成为自觉习惯。

  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共同确定栏杆村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村示范村。部队的支援更加常态化、规范化。

  为解决村里的吃水难题,2006年,新疆军区投资30万元为栏杆村打了一口深水井,将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经检测,水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

  部队还帮助村里建起了便民诊所、幼儿园,如今乡亲们看病、孩子们上学都不用愁了。部队医院与村卫生所结成帮扶对子,每年要为村里培训医护人员和计划生育干部,开展义务巡诊。部队官兵还无偿给村里提供优质果树苗,根据驻地的土壤条件,指导村民发展苹果树、梨树等种植,扩大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使村民的年收入由过去的几百元提高到现在的3600多元。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0-01-09/10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