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云南峨山县彝家山寨走出致富创新路(图)

网友投稿  2009-12-18  互联网

      

       良好的村容村貌与现代烟草农业相辉映

      

 

       凤凰窝村众诚烤烟专业合作社分小组统一进行农事操作

  烟草在线据玉溪新闻网报道  云南省峨山县岔河乡河外村委会凤窝村民小组,是一个山区彝族村寨。地处低热河谷,海拔1313米,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900毫米,河西公路穿境而过,具有发展烤烟、畜禽、经济林木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村59户219人、有120个劳动力,耕地275亩,人均1.26亩;林地3179.7亩,森林覆盖率86%。今年以来,凤窝村扎扎实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了烤烟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达到了减工降本和提质增效两个效果,构建了专业化服务、生产技术和生物综合防治三个体系,建成了烟水烟路、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养殖小区四个工程。预计到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将突破100万元,其中烤烟30.5万元,畜牧业收入23万元,除虫菊20万元,务工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比去年增加400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凤窝村充分发挥丰富的山、林、水和土地资源优势,抓住红塔集团打造玉溪香味型生态烟的机遇,围绕增收调结构、依托烤烟建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发展多种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以提高群众收入为主要目标,以组建烤烟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的股份合作发展模式,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产出与分配机制,走农业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在组织生产、经营管理、资源利用、收入分配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促进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初步形成了集现代农业、田园经济、彝族文化风情为一体的村雏形,对周边村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创新组织形式 组建专业合作社

  凤窝村在认真总结近5年来烤烟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户为主体、经济效益为中心、合作发展为纽带,依托自我教育、相互带动的组织优势,以农户自愿、平等、互利为原则,积极探索自愿入社、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组织方式。全村41户农户于今年4月自愿组建了生产、经营、管理、利益一体化的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选举产生理事长1人、理事2人,会计、出纳和监事各1人。合作社的组建,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户依靠村组干部催收催种、被动种烟的状况,推动了烤烟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管理,为挖掘烤烟生产内部潜力、促进烤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创新经营方式 化解管理难题

  今年以来,凤窝村为了推动烤烟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按照“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的原则,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农户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由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在生产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进烤烟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烤烟生产由过去的零星种植转变为集中连片,将入社农户的耕地划为4个片区,连片集中种植烤烟最大面积84亩。

  在生产环节上,村民由农民变为“职工”,合作社根据生产环节特点,因事设岗,择优选人,优化组合,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和专长,分别组建育苗、机械、植保、采摘、烘烤等5个专业作业小组,在烤烟育苗、移栽、施肥、灌溉、除虫、封顶打杈、采摘、烘烤等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实施。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解决了烤烟生产管理的四大难题。

  解决了科技推广难的问题。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烤烟生产,全面推进了烤烟生产科技措施的落实,积极推广有机肥,大力推进烤烟病虫害的防治,按照绿色食品1A标准组织生产,实现了“10个100%”:即烤烟生产100%隔年轮作,100%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100%统一茬口作物,100%漂湿育苗,100%测土配方精准施肥,100%秸秆还田,100%落实“深耕深翻高起垄、高茎壮苗深栽、适时封顶留足叶片”关键适用技术,100%病虫害综合防治,100%化学抑芽,100%成熟采收。

  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合作社统一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统一生产交售烟叶,不仅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而且增加了烟农收入。专业合作社与未入社的普通农户亩均烤烟种植成本比较,专业合作社加大肥料投入力度,亩均投入212元,比普通农户增加投入59.2元,增长38.7%。但专业合作社亩均成本只有1347.5元,比普通农户减少投入221元,下降14.1%。其中农药投入26.2元,下降68.2%;烤煤190.6元,下降19.4%。专业合作社烤烟亩产量157.9公斤,比普通农户增产39.4公斤;均价15.82元,提高0.76元;产值2498.68元,增加716.84元;纯收入1151.18元,增加937.94元。

  解决了家庭承包基础上的农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难的问题。合作社将资金与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结合,实行农业基地建设标准化和生产经营集约化,特别是使用机械设备开展预整地、大田移栽和统防、中耕培土等,提高了机械化作业在烤烟生产的应用程度,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普通农户每亩烟田从移栽到交售结束需35.36个工,专业合作社为23.97个工,节省11.39个工时。

  解决了部分农户种烟难的问题。过去,凤窝村有5户农民缺乏烤烟生产管理的技术和经验,亩均烤烟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比同村种得最好的农户亩均收入少近2000元。今年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后,有效解决了烟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存在的差距,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实现了烤烟生产的均衡发展,促进了共同富裕。合作社种烟122.2亩,交售烟叶19298.1公斤,亩均157.92公斤;上等烟比例55.6%,比普通农户高11.42%;单产比去年提高22.14公斤,比普通农户高39.45公斤,增收350.25元。

  创新资源利用方式 发挥集聚效应

  凤窝村在发展玉溪香味型生态烟的过程中,注重有效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资源,增强烤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及有关企业的支持,把政府、企业支持的资金和项目整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614.3万元(其中红塔集团投资260万元,市政府投资11.2万元,县级政府补贴91.9万元,乡镇投入及农民投工投劳84.7万元,烟草公司166.5万元),全面开展烟水配套工程、烤烟育苗工场、烟叶烘烤工场、水禽养殖基地、林产业种植、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村组道路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建设,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综合开发。

  目前,凤窝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50万元,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后,生产上可实现烤烟育苗、烘烤工场化,生产环节专业化,将有效控制烟叶生产成本和用工,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自然灾害抗御能力,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和增收渠道,实现烤烟提质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生态上将实现土地合理轮作、用养结合,加强基本烟田保护。通过沃土工程、生物防治等技术落实,减少无机化肥、农药用量,有效降低土壤污染,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通过改善烘烤条件,减少燃料用量,保护林木资源及煤炭资源;通过水禽养殖基地建设和林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发挥烟农的主力军作用,为增强发展后劲,拓展发展空间,科学开发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投工投劳,疏浚治理河道、修路架桥和灌溉沟渠,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耕地。筹集资金上,合作社统一申请和使用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3万元,统一购买烤煤60吨,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烟农,解决了长期以来一家一户贷款难的问题,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分配方式 促进增收致富

  在收入分配上,坚持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土地入股与劳动用工分配相结合,注重调动烟农积极性和主动性。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每亩为1股,以每股600元作为股本基本收益。今年入社烟农除基本收益外,每股还分红300元,实际收益达到900元。同时,入社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管理者,每人每天还可以获取30元劳动报酬,全年全社烤烟生产管理劳务收入达到87874元。土地入股经营管理,增加了土地财产性收益,农民有了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有限的耕地上解脱出来,农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劳动力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解决了农民持续增收问题。今年全村劳动力积极参与本村各项工程建设,利用农闲时间开出打工,人均务工收入达500多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凤窝村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搞好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村形象。计划投资216万元,实施沼气池“三配套”工程、党员活动和科技文化室、露天活动场、医疗室、垃圾处理池和村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目前,凤窝村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视,已安装固定电话17部,拥有移动电话75部,完成沼气池“三配套”工程50户,装有太阳能26户,购置手扶拖拉机48台。全村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数十年没有发生过打架斗殴、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每逢节假日或农闲季节,村民自娱自乐,唱歌跳舞,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和谐共进的欢乐景象。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2-18/10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