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庆市巴南区新屋村:八年变迁创奇迹(图)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2-08  互联网

      

      新屋村党委书记刘永涛  
  穷则思变,怎样变各有各的招数。与发达地区富裕起来的农村相比,新屋村变得晚一些。然而晚也有晚的便利,人家的经验拿来就可以用。建工业园、做标准厂房、为进园企业服务,这些都不是什么新招,但及时抓住机会就发展起来了。新屋村就贵在“抢”上了,抢抓政策机遇,抢时机建好厂房引进企业入住,抢着为企业做好服务,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效益。就这样“抢”了八年,一个富裕小康村在长江上游边出现了。

  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新屋村是一个传奇。八度春秋,八载风雨,新屋村党委书记刘永涛带领新屋人在长江岸边铸造了辉煌,书写了传奇。

  八年前,新屋村还是一个负债百万的贫穷村庄;八年后,一跃成为年经济总量超10亿元、巴南区乃至重庆市的名村、强村。八年,弹指一挥间,在刘永涛等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新屋村发生了巨大的变迁:2008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营业收入10.6亿元,总利润7939万元,税金1612万元,集体资产上千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98元。村域经济快速增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近年来新屋村先后荣获“区级村建设推进村”、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集体)标兵”、“全国特色村”、“全国巾帼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强村富民 别无选择

  新屋村地处重庆市主城区的西南部,市内环高速公路以及李家沱长江大桥和马桑溪长江大桥的连接道在此交汇,水陆路交通便捷。村里原有土地5500亩,辖18个社、2437户、4552人。2004年起,重庆建设集团、花溪工业园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等在村内征用土地3467亩,涉及15个社、1847户、3277人。

  新屋村的过去破旧贫穷。远的不说,就在2001年以前,这里仍然是“房屋破破烂烂,道路坑坑洼洼,经济紧紧巴巴。”当地的老百姓介绍说:“那时候村民除了种点蔬菜,养些鸡鸭挣点活命钱,再也没有别的收入。新屋人外出乘车也要比别村的人多花钱,因为跑运输的说,新屋村的路太烂了,要收汽车磨损费。甚至很多客车不准去集市卖菜、卖鸡鸭的新屋村农民上车,嫌我们太脏太邋遢。”那时的新屋村是花溪镇(2009年改制为花溪街道办事处)最落后的村,连村办公室都没有,只有临时租用管理乡村公路的道班房;村里唯一的卫生室也是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破旧屋。村集体不仅没有存款,而且还欠银行债务100多万元,村干部年终分配也仅有白条。

  刘永涛是新屋村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文化,原来在花溪镇经管站工作,工作环境和经济收入都算得上称心如意。然而,工作之余她常常会有莫名的惆怅和郁闷。刘永涛说:家乡的落后,乡亲们的遭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那种感觉简直是寝食不安,心急如焚。她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只要人心齐,干劲足,黄土地里照样能刨出金娃娃,落后的村子也一定能够奔小康!”2001年8月,源于强村富民的愿望和追求并受镇党委的重托,刘永涛毅然回到生她养她的新屋村,顺利地进入了正在换届的村班子。在7名平均年龄32岁的新班子成员中,女同胞就有4个,被人们称为“红色娘子军。”娘子军果真是一支铁军,为带领乡亲们早一天脱贫致富,她们与男同胞一道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实地调研,尽快熟悉村里情况,基本找到了穷的根源。2001年,村委会向村民大力推荐种植“三高”农作物,引导农民种植养殖产值高、见效快的新品种,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请来农技科研人员,为村民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知识,并作辅导示范。时任村委会代理主任的刘永涛,以敬业实干的精神和锐意创新的胆识,获得村民的普遍认可。在年底的换届选举中,老百姓一致推选刘永涛为村委会主任。接着,她又被选民们选为重庆市、巴南区、花溪镇三级人大代表。2007年10月,新屋村成立党委,她任党委书记。

  突出“三抢”超群胆识

  刘永涛坦言:“上任之初,压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我们4位女同胞,本来就好面子,到镇上开会时总是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不敢发言;到区里去办事,压根儿就不敢去敲领导的门。”刘书记说:“女同志好面子是一个方面,但关键还是咱们新屋村穷,怕人家瞧不起。”古人云:“知不足,然自反为强。”生性要强的刘永涛面对当时村里的烂摊子、穷摊子,想到过成功,想到过失败,但没想到过放弃。她在一次班子会议上坚定地说:“群众在盼望着我们,领导在期待着我们,我们没有退路可走,只有迎难而上。”她说:“要彻底改变新屋村面貌,首先要让全体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充满希望。”刘永涛坚信:只要信念不缺失,就能够走出贫困,创造奇迹。只要创新不停止,村的蓝图就会变为现实。村委会响亮地提出了“四心”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建家园,真心实意为百姓,一心一意创平安。

  当时的新屋村一无地理优势,二无交通便利,三无企业落地。面对重重困难,刘永涛带领大伙开始了艰难的“三抢”。一是抢企业。村委会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争取大家集资修路、建厂房,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回忆当时创业之艰难,刘永涛脸庞挂着一丝严峻,她说,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村民大开荒。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没日没夜地干,硬是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标准化的厂房,抢时机成功地引进了机械厂、摩托车配件厂、零配件厂……荒地变工厂,当年见效益。截至目前,重庆市内外已有34家企业进驻新屋村。全村4552村民中,已有3277人实行了农转非。

  二是抢机遇。新屋村抢抓政策机遇,利用市里出台农村土地相关政策,动员群众成立了股份公司,村集体也办起了股份公司,共同出资购买了几十亩土地,兴建了6万多平米的标准厂房,引进了国美电器、上海佳洁物流等大企业租用,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三是抢服务。村里为所有的入驻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从征地、拆迁、兴建到办证,还有保洁、保安等,村里都抢着为企业做好服务,营造了外地客商来村投资经营的良好环境。就这样用“三抢”的精神坚持八年不放松,保证了村办企业和入驻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使新屋村从一个贫穷落后出名的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心忧群众 为民谋利

  随着重庆市近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屋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转工、转居的农民洗脚上田变成了城里人。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由于这些农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缺乏,因此就业困难,收入微薄,同时面临着下岗失业的威胁。眼看着这些失地的农民被边缘化,心忧他们的长久生计,刘永涛充分发挥其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四处奔波,多方调研,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倾听并传达失地农民的迫切呼声。写出了很多有关失地农民生计的提案或议案,她反映桥南社区农转非人员生活困难的议案,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提高征地农转非人员待遇的文件》。刘永涛还积极争取,为新屋村被征地的老年农民,在全区率先办成了全额储蓄式养老保险,解除了老年农转非人员的部分后顾之忧。村里成立以被征地农民为主要入股对象的股份公司,就是为了能让村民入股分红,保证其有一个长久稳定的生活来源。刘永涛对记者说:“作为一个从基层走出来的人大代表,更应该时时关注群众的情绪和呼声,同时作为一名党委书记更应该把群众情绪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所盼当作第一需要,把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利益!”

  活力之源 巾帼风采

  回忆新屋村八年来的发展历程,刘永涛对关心、支持过自己工作的上级党委政府,对与她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总是心存感激。她说,从一个角度来说我的活力是村里妇女姐妹给的,她们是我的支撑。

  她说,我们班子里的这支娘子军经常在考虑一个问题:在带领全村发展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妇女在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怎样激发妇女这个创业群体巨大的创业热情和发展潜力?新屋村有2435名女性,要是科学、合理地将她们组织起来,那该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创业力量啊!刘永涛与班子成员采取了三招:一招是营造平台,让妇女们有戏可唱。全村成立了18个妇女小组,一所女性素质学校,一个女性就业培训中心,一个女性就业基地,一个1900多平米的活动阵地,为妇女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发展平台。二招是提升素质,让妇女们有才可用。村里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基金免费对妇女进行技能培训,确保每一位妇女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分期分批组织妇女们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坚持开展“和谐家庭”、“文明家庭”、“美德在农家”活动,自编易学易记、朗朗上口的“文明建设五字经”,并且编成快板、歌舞参加市、区组织的文艺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素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预防、化解了矛盾,增强、巩固了团结,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三招是广辟渠道,让妇女们有业可就。村里主动与入驻企业开展“企村”对接,为企业定岗、定点培训和输送技术工人,先后有近千名妇女实现了“转移就业”,数十名自主创业的女性总共招收失业妇女数百人。参与村建设,尽显巾帼风采。新屋村的妇女们在村建设中,形成了一个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创业群体。继被巴南区、重庆市授予“巾帼示范村”之后,2008年,新屋村又荣获“全国巾帼示范村”。还被重庆市授予“三八红旗手(集体)标兵”称号。

  造福一方 百姓受益八载变化不寻常,新屋新貌美名扬。今天的新屋村交通便捷,房屋整洁;厂房鳞次栉比,花木飞红流翠。富庶的景象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大江两岸羡慕的目光。

  “治穷致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刘永涛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当“官”的宗旨。新屋村的经济很快好转,为村民办好事实事有了物质基础,村里每年定期给予家庭困难的村民和残疾人发放救助金;给予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费,2009年达到人均750元,55岁以上的村民也纳入了补助范围;70、80、90、100岁的老人,还分别增发100、200、500、1000元。2004年,建立了村民生病住院报销补助专项基金,村民患重大疾病住院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对生病住院的村民实行报销制度,这在当时的重庆市还是首开先河之举;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全由村里出资,村民生病住院自付费部分村里按比例给予报销费用,最多达到5000元;村民子女考上大学,村里给予1000元奖励金。村里投资180多万元兴建改建通村道路并安置了路灯,夜幕下华灯初上,新屋村流光溢彩,昔日贫困山村的老百姓,今天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刘永涛显得很淡定,她说她是新屋的女儿,新屋就是她的家。青春年华随岁月褪去,为村民百姓谋利益的情怀却一如既往。因此,她的追求仍在继续,开拓的步履也从来没有止歇。祝福新屋更加美好的未来,期待刘永涛再创辉煌的明天!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2-08/10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