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内蒙古扎兰屯市满都村:扶贫战歌倍嘹亮 民生硕果别样甜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1-25  互联网

  内蒙古扎兰屯市满都村是一个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村,全村总面积91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459户、2308人,其中达斡尔族169户、612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40%。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村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合力推进、整体脱贫”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扶贫战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曲拔掉穷根、致富一方的雄壮战歌。

  开发“开”出新天地,斩断农业贫瘠根。扶贫济困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村级两委的责任。满都村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采取定项目、定资金、定责任人、定包联领导的“四定”措施,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攻坚。整合各类扶贫资金85万元,新钻机井15眼,整理土地700亩,推建小型塘坝6座,一批水利骨干项目相继落成;坚持把生态环境“绿起来”与扶贫开发“富起来”有机结合,完成退耕及“三荒”造林5000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9%,基本实现了流域治理化。同时,招商引资500万元,引进了呼伦贝尔“蒙之花”生态菜盐渍公司,带动100名贫困农民进企就业,以增加工资性收入;呼伦贝尔龙头企业—鸿巍绿色小杂粮有限公司每年吸纳200余人前来打工,人均增收6000元;村办砖厂使70多名贫困农民劳有所获,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移民“移”出新气象,改变农村旧面貌。守穷窝一筹莫展,搬出去海阔天空。实践证明,与其年复一年地解决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不如一次性地选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另辟新址,移民搬迁、异地开发,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和发展问题。将本村核心组、口门子组和三村组的100户416人纳入《扎兰屯市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项目》,搬迁安置到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城镇周边,大力实施安居、饮水、通路、沼气、通讯以及广播电视等工程,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奶牛养殖、绿色食品、瓜果种植等产业,加快村建设进程。截止目前,全村养殖高效奶牛310头,带动112户农民实现脱贫,户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2009年,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集资116万元,完成了村内“六横五纵”水泥路硬化工程;55户农民用上了自来水;308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有35户建设了沼气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产业“产”出新希望,鼓起农民钱口袋。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是支柱。近年来,满都村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发展市场份额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种养业项目,着力做大做强奶牛养殖、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壮大民用建材、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三大新兴产业,并与扶贫龙头企业挂钩,逐步建立贫困农户持续增收的坚实基地,使贫困群众从参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稳定收入。在此期间,满都村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共为贫困户购买优质奶牛136头,当年入户当年产生经济效益,户均增收5000元;种植国家绿色食品大豆基地25000亩、有机无公害杂粮20000亩,亩均增收60元;2009年,全村养殖肉羊800只,组织劳务输出178人,发展建筑工程队2个,农民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

  帮扶“帮”出新路子,甩掉农民穷帽子。近年来,立足于为贫困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市上下在引进项目资金支持、资助贫困学生、引进智农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春耕时节和开学之际,各帮扶单位都深入满都村,慰问贫困户、搬迁移民户,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进程。“帮扶单位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党的政策好啊!”谈起社会帮扶,满都村党支部书记刘廷江激动地说,“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农忙季节,帮扶单位都会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竭尽全力组织人力、物力来帮助我们。村里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他们啊!”近年来,呼伦贝尔卫生学校、商检局、扎兰屯伊利乳业公司等单位先后作为包扶单位,为满都村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抗击自然灾害、扶贫帮困、送医送药、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上做出了一定成绩,群众无不拍手称快。经过五年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7000元,较5年前净增5600元,约有110户410人跳出了绝对贫困的圈子,另有420人彻底摘下了贫困帽子。

  时代改变着满都,满都追赶着时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扶贫开发工作使满都村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广大农民群众在发展中看到了希望,正借着村建设的惠风,积极投身到美好家园的建设当中。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1-25/10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