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河北临西万庄村:和谐在这里延伸

网友投稿  2009-11-20  互联网

       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是冀南平原的一个传统小村庄。2006年初,一座占地30余亩,投资3200多万元的巨大工程--万和宫开始建设,继而,以弘扬和谐文化为己任,以打造"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为目标的二三期工程相继铺开。然而,这样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竟然是由一位民营企业家王殿明一手策划与设计的。一时间"万和宫"、"万庄"、"王殿明"……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白石曾讲到:"这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之村、和谐之村、文明之村、生态之村,成为燕赵大地上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典型。'万庄现象'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宣传。"


       党的十七大在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人的热切愿望。同时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缶鼓乐,一场传统色彩浓郁的"和"文化表演让世人叹为观止,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和"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一位叫王殿明的万庄人,他对和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见解和强烈的认同感。他深深地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使命。

      王殿明曾是一位军队退休干部。退休后,筹措两亿元跻身教育产业,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企业家。2007年,他怀着不忘乡土、回报乡亲的感恩之情,斥资3200多万元,在自己的家乡建成了一座占地30余亩的中国首座万和宫。从此,万庄人以弘扬和谐文化为己任,他们在王殿明的带领下,积极模范践行"学和的文化,说和的话,办和的事,做和的使者"。努力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村的目标。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万庄悄然兴起的"和文化"令万庄人引以为荣的同时,也使这个寂静的小村庄逐渐走向热闹和繁华。万和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学界人士认为这是一种以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万庄现象"!不知何时,万庄早已被人们赞誉为"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

     "和"的使者王殿明

      王殿明,一位从万庄村走出来的军人,退休之前一直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儿时在农村的贫苦生活和父亲的乐善好施培养了他关心他人、热心助人的良好品德。上世纪90年代,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36人,累计15.6万元,这些学生分布在安徽砀山、河北赞皇、灵寿、临西等地。从部队退休后,王殿明成功创办了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他仍不忘帮助别人,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多次慷慨的帮助同事、朋友和战友,累计62.5万元。为了回报家乡父老,王殿明给老家农村打自来水井,安装管道,使家家用上自来水,并修路、硬化路面,方便了村民出行,累计近30万元。他还多次捐助善款用于救灾,累计6万多元。

      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生活教会了我们选择,使我们懂得了"取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儿。"王殿明谈起了他投资建设的"万和宫",以及他所宣扬和践行的"和"文化……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终极价值之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贵和执中"、"和为贵"等积淀了数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村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漫漫人生,我们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曾无数次的受到亲人、朋友,还有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每个人都曾为他人的关爱而感动。王殿明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往事:"儿时,一个上门乞讨的老人来到王家宅前,老娘把仅有的半块窝头送他,后进门的老爹见状,追上去补送半片咸菜……"儿时的场景,让"和"字深深的扎进了王殿明的内心。他继承父母的乐善好施,长存感恩之心……他说,自己曾是一个军人,现在是一个商人,一路走来,他领悟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起初他希望用"合"字解决一些问题,后来才感悟到另一种境界,要想做成一件事,不仅需要"合作"的"合",更需要"和谐"的"和"。

      王殿明向我们解释道,"和"意喻"和谐、和美、美满、幸福",是世上美好事物的浓缩。这也使他想到以"和"为理念,建立"和"的大观园--"万和宫"。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殿明指着村口高高伫立的一个"和"字,向记者诠释了他们对"和"的理解。他接着又说,"这就是我们万和宫的标志。社会主义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块,光靠政府有些杯水车薪,我们万和宫就是要用一些文艺的形式作为载体,向附近的村子及村民们,介绍、宣传一些文化和理念,使它成为农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形成和为真、和为善、和为美、和为贵的共识,形成城乡、村镇、邻里、家庭与人际和谐融洽的局面,使万和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呼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王殿明道出了他在万庄建设"万和宫"的想法。他称,在自己的故乡着力打造中华特色"和"文化建设的实验基地,除了历史的原因,也是顺应时代的呼唤。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庄现象"是当今村建设中富有时代特征的现象,是民营资本直接介入村建设的现象,是社会公益与产业化投入双重意义俱在的新苗头、新现象。燕山大学王明霞博士经过考察认为,这在河北尚属少见,具有典型引路的意义。

     新兴的人文之都

      万和宫仿佛是一座新兴的人文之都!她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气势恢宏的人文景观浑然天成。走进万和宫,处处风光秀美景致宜人,楼台亭阁、石椅碑林处处传递着和谐的文化气息,时时闪烁着和谐的耀眼光芒……无不令人神为之动,情为所感。

      欣赏万和宫,不仅可以欣赏她博古览今融会中外的建筑格局,此中还有令人感染和启迪的美术和设计,使人对万和宫的欣赏超越了对建筑理解。比如孔融让梨,负荆请罪,岳母刺字,玄奘西游,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这里诗词歌赋、经融百家,孔子、孟子、关汉卿、陶渊明乃至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里的雕塑、碑刻、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充分体现了崇尚和谐、追求和谐、弘扬和谐的理念,构成和而不同、包容多样的文化景观。这里集文化产业、教育基地、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俨然是一座农民朋友安居乐业的生活家园,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走进万和门,自西向东,从佛教文化、儒教文化到中外诸大教派文化,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到世界精英文化,万和宫均囊括其中,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典故谏言,神话传说,无所不显。游走在一座座精雕细琢的雕像前,如同走进了"和"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晨崧先生游历"万和宫"后,写下诗赋:"心醉诗声月醉云,满园文韵梦追魂。圣宫更胜瑶池境,天下和谐第一村"。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欣然命笔"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

     气势恢弘的"和"文化宫殿,为什么会选择在一个普通的万庄,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呢?万庄,传说古时叫"万和庄"后被简化成为"万庄"。虽然村名中没有了"和"字,但是"和"的理念早已融入了万庄人的血液。当地人民世代尊老爱幼,民风淳朴。"万和宫"的创办者王殿明从小生活在万庄,对万庄有着深深的感情。"相传万庄为孔子讲学途经之地,深得儒家文化风气之先,村民间和衷共济蔚然成风。"

     上海社科院博士蔡丰明提出了"万庄模式"的概念,认为万庄现象形成了村建设的万庄模式,这种模式比政府动员群众、补贴群众建造新民居更具有时代意义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要动员更多的慈善家、企业家们向农村投入,向农村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投入。

     走向世界的万庄

      万和宫的建成,改写了万庄村的发展历史,填补了临西县文化旅游空白,为社会主义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经济繁荣,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发展农家院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高科技农业园区。以万和宫为龙头,二三期工程相继拉开了文化旅游项目的帷幕。万庄,一个集文化产业、教育基地、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村正在崛起。

     万和宫作为"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的一期工程建成两年来,万庄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造,村里开办"和"文化大讲堂、组织"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也使万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之村、和谐之村、文明之村、生态之村。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旅游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如今,作为"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二期工程的农家院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已经展开,部分新民居正在建设之中。王殿明希望和谐文化进入到每个家庭,一个家庭一个专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和谐文化,弘扬和谐文化。一个家庭也是一个旅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享受田园生活,接受"和"文化熏陶。

      "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的三期工程是建设高科技农业园区,重点是开通环村水系,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发展养殖业和水浇地,美化村庄。王殿明说,沿环村水系,还将在两岸建造唐诗、宋词、元曲意境苑,进一步扩大和谐文化的展示内容,使之更具高品位的观赏性,更广泛地吸引游客,扩大农民增收的渠道。

      2009年1月,"情系三农·和谐村"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王殿明应邀在论坛上作了《"和"文化是村建设的重要基石》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同时,王殿明也荣获了中央电视台2008年度"三农"人物推荐活动组委会授予的"情系三农·村建设杰出贡献奖"。

      王殿明正在倾力打造"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把它变成一个和谐文化的教育基地和旅游基地,使和谐文化在这里生根,生态环境在这里开花,高科技农业在这里结果,为农民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家园,也为农民创建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将和谐文化发扬光大,让和谐文化深入人心,仍然任重道远。展望未来,王殿明希望在"和"文化的传播上,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政府的支持。"万庄建设的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应该走到前面。希望在文化建设项目方面能给予适当的补贴或低息贷款。"

       期待万庄明天更美好!我们同王殿明的心情一样,对他所缔造的"中国首座万和宫"和由他亲手设计创建"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充满信心。相信万庄能在全国社会主义村建设中走在前列。衷心希望:在以王殿明所大力倡导与发展和文化的万庄一定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1-20/10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