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温岭洋呈村:四百农户爱上“低碳生活”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1-12  互联网

  在温岭市坞根镇洋呈村,记者看到全村屋顶上的一排排太阳能热水器,成了海滨山村的一道风景。

  “低碳生活”,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一种时尚的生活。

  装太阳能热水器、建沼气池、搞垃圾分类、倡导植树栽花……走进温岭市坞根镇洋呈村,各种时髦举措,近几年来是一项接一项,让村民大开眼界。村干部说,在别的村,社会主义村建设的拿手好戏,往往是拆旧楼建新房,修破桥铺新路,在洋呈村,重头戏却是赶一赶农村环保节能风尚,让村民过上“低碳生活”。

  转眼之间,一年就要过去了。洋呈村的“低碳生活”,进行得怎么样了?400多户山乡农户的“低碳生活”,过得惯吗?日前,记者专门跑到该村,去看了个新鲜。

  低碳“活法”一:家家用上太阳能热水器

  一幢5层独立小楼上,一台太阳能热水器高悬屋顶。冬日阳光里,银白色的储水罐和一排锃亮的太阳能管,晃得人眼花。

  “自从8月份我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后,眼下一家人洗脸、洗澡甚至洗碗,做啥都不用烧热水,真是太方便了。”拍拍圆乎乎的储水罐,房主童喜增一脸满意。

  在老童家二楼,还有一个烧煤气的热水器。老童说,这是前几年花了四五百块钱买的,自有了太阳能热水器,这煤气热水器就成了一件摆设。“用这玩艺,一个月买煤气就得花40多元,费钱!”

  在洋呈村,像童喜增这样的并非个例。在该村走一遭,那屋顶上的排排太阳能热水器,无疑成了这个海滨山村最吸引外人眼球的一道风景。

  这道靓丽的风景线,源于洋呈村大规模实施的太阳能安装工程。“洋呈地处山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冬季相对于城区里要冷一些。很早以前,村民们就养成了爱用热水的习惯。”村支书林宗喜说,今年8月份,村里在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中,给每家农户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的动议,很快成了班子为民办好事的首选。

  “经争取,这340多台太阳能热水器,村民只须花一半的价钱就可安装。”林宗喜说,乡亲们很快集资90多万元,不到一个月全村就都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老林介绍,使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后,按一个村民一天节省一度电计算,全村1300多口人,一年至少省电40多万度。

  低碳“活法”二:户户实行垃圾分类

  今年69岁的童善福,是洋呈村的卫生保洁员。每天,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推着清洁车,早晚两次到全村去打扫卫生。

  在童善福的三轮清洁车前,醒目地挂着一只黑色塑料袋。每当看见可乐罐、塑料瓶、旧书报、废电机等可回收垃圾,老童都会细心地放进塑料袋,然后拿回家保管好,等待小贩上门收购换钱。

  自负责村里卫生打扫3年来,如今老童捡到的可回收垃圾是越来越少。“在村里的发动下,今年全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如今村民都会事先挑一遍,有用的留下自个卖钱。”老童说,这不,大半年下来,自己捡破烂换回的钱,只有区区十几元。这跟以前动辄几百元形成鲜明的对照。

  印证老童话的,是越来越频繁出没于洋呈村的废品回收车。在该村,我们邂逅了开着三轮机动车来收破烂的河南人老张。   

  他皱着眉头,向我们抱怨,随着洋呈村户户实行垃圾分类后,如今来该村收废品的同行已越来越多。“今天早上,在我之前,就已来过三四拨了。这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

  低碳“活法”三:人人动手栽花种树

  在洋呈村村口,有一片上百棵桂花和杜英组成的小块绿地。冬日艳阳下,绿地里这批小树迎风摇曳,葱绿依然。

  “不仅有公共绿地,我们村还家家门前见绿,每户至少有两棵花或树。”带我们到村里参观时,村委会主任童喜标不无自豪地说。

  记者留意了一下,发现洋呈村村民户前,果然户户有花和树。就连门前铺了水泥地的,都不忘用大盆子栽上两株。

  发动每家在公共绿地和门前种花和树,是洋呈村今年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得意之笔。村民主任童喜标说,年初,村里的造树目标是:全村每人种树1.5棵。目前,大伙早已完成。“我们初步估计了一下,光栽种下的苗木,价值至少在8万元以上。”

  村民们缘何还如此爱绿?面对我们的提问,童喜标给出了答案:由于交通改善,生活提高,机动车在村里窜进窜出,尾气不少,灰尘满天。“种棵花和树,一来可增加绿意,美化环境;二来可降低噪声,减少灰尘,更重要的是可减轻碳污染,保证村民吸上清新空气。”

  正因绿化有这么多好处,童喜标说,今后年年都会发动村民种树,今年就计划再种500棵。

  低碳“活法”四:清洁沼气入村来

  锅里,被炙烤得“咝咝”作响的小黄鱼,香气四溢;锅底,蓝色火苗纹丝不动,火头正旺……正是午饭时分,村妇泮传广守着沼气炉,娴熟地准备着一家人的午饭。

  “要说这沼气炉跟煤气灶做饭有啥区别,在我看来,除了这沼气炉冬天有几个月不能用外,还真找不出其他差别来。”泮传广说,正因如此,现在她家是能用沼气炉的,就绝不用煤气灶。“明摆着嘛,用煤气我们家一月至少要40元,用沼气,一分钱不用花。”

  泮传广说,她们家是去年开始用沼气炉的,当初五六百元的投资,一年多下来,早已回本了。

  泮传广家的沼气,源自养猪大户童于增的养猪场。前年,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老童在村里的支持下,投资10多万元,建了一口200立方米的沼气池。现在,村里20多户的农户,已开始用上了老童免费提供的沼气。

  但在村民主任童喜标的眼里,洋呈村的沼气入户工程眼下还只能算刚破题。“坞根养猪业在台州小有名气,洋呈也不例外,目前全村有大小养猪专业户10多户。但真正建沼气池,目前只有两家。”童喜标说,村里有个规划,就是能找块地,将养猪户都集中起来,共同建一个沼气池,争取今后让家家户户都用上沼气,真正把洋呈打造成绿色能源示范村。

  在洋呈村采访,记者意外发现,村里的洋玩艺还真不少,就在村口,一杆省内罕见的风能太阳能两用节能灯高高矗立,不仅方便了村民夜里出行,而且不用花一分钱。童喜标说,当下,村里“低碳生活”只能算刚起步。未来,村里的“低碳故事”,将会更精彩。

  记者手记:为农村“低碳先锋”喝彩

  在村建设中,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洋呈村以“低碳先锋”的姿态,大做环保节能文章,多少显得有点“另类”,令人不禁产生疑问:这样的举动是否太超前?

  的确,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村建设通常跟经济发展、村庄整治、基层民主自治、乡村文化建设、社会治安改善这5大主题词联接一起——这说明,至少在目前,环保节能,还远不是一个主话题。

  但洋呈人特立独行,在抓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更推崇环保节能,这就让该村的村建设路径和模式,烙上了鲜明的特色和个性。

  这种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因契合了环保的潮流,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契合了农村日益恶化的环境实际,而显得尤为可贵。

  面对洋呈村这样的“低碳先锋”,送上祝福的同时,也有两个小小的希望:一是希望村里今后把各项环保节能措施做得更实一些,使自己更具“先锋”的范儿;二是希望洋呈村在我市今后不是一个孤本,“低碳生活”在台州,也能成星火燎原之势。

  低碳是一种潮流,更是一场革命。让我们一起伸出双手,为洋呈这个农村“低碳先锋”,鼓个掌。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1-12/10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