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吉林农村跨入“新居时代”

网友投稿  2009-10-30  互联网

新华网长春10月30日电(记者齐海山、王晓明)“土房破屋篱笆院,鸡鸭鹅狗臭猪圈”,这是过去吉林农村的真实写照。而今,从稻浪滚滚的松辽平原到茫茫林海的长白山区,一排排红砖彩瓦的农村新住宅、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公共汽车站和村里广场上的体育健身设施……吉林农村面貌已焕然一新,在民生政策的推动下正逐步跨入“新居时代”。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村人口多、分布散、经济实力不强,政府对农村公共设施投入不足,吉林农村人居环境一直是露天厕、鸡猪院、柴火垛,环境比较落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一直存在。

近几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在分析全省产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采取综合措施把粮食由“包袱”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农村经济取得飞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省委、省政府不断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并把解决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住房困难当作破题之举,实施了农村泥草房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在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基础上,更改变了农民住宅随意建、畜禽随意养、垃圾随处放的旧习,农民的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长岭是吉林有名的贫困县,不少农村土房成群、杂乱无章,经济落后。近年来,在省里泥草房改造政策的推动下,这里的很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我们这里多数是泥土房,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现在我们住的是砖瓦房,政府补助我们4000元,加上包保单位的扶持,一家至少能得到1.2万元以上。现在我们家家都住上了彩钢瓦、塑钢窗的新房子。农民盖房,政府拿钱,你说这日子能过不好吗!”长岭县前七号镇西十一号村农民李喜高兴地说。

吉林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制定和落实多项切合实际的优惠政策,扶助农民进行泥草房的集中改造,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吉林省准备投资17亿元,到2011年解决全省农村泥草房问题。截至目前,已经改造农村泥草房18.8万户、1472万平方米。

在采取措施解决农村泥草房问题的同时,吉林省另有一大批规划中的农村民生工程正加紧推进,民生工程已经成为全省共促和谐发展的“主旋律”。2005年至2008年底,吉林省已投资13.37亿元解决了2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今年年底还将有118.54万人喝上安全水、干净水。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委、省政府更把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个个“硬件”的改善,吉林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和谐、富裕的村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将逐步形成。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0-30/10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