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鄂西北边远山区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共918人。近年来,堰河村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堰河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4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堰河村发展的实践证明,党的建设是最大的发展资源。每个村党组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闵黑子:一位优秀的支部书记,舞动了堰河村发展的龙头
今年46岁的闵洪彦,现任堰河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皮肤黝黑,举止干练,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闵黑子”。1992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闵洪彦就立下誓言:“埋头苦干十年,让全村老少都过上好日子!”
堰河村满山是风化烂石。当镇委、镇政府号召发展茶叶时,闵洪彦毫不犹豫,说干就干。他带领群众先后开发出茶园1200亩,年产值突破250万元。同时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林业生产,相继种植杜仲800亩、花椒500亩、板栗600亩、杉树2500亩。原本光秃秃的大山,如今处处叠翠,成为堰河农民的“绿色银行”。
发展茶叶使村积累丰厚起来,村里陆续投入300多万元用于修路、架电、治河等基础设施建设。百日山上两个村民小组过去长期不通路,运输都是靠人肩挑背驮。为修通到百日山的公路,闵洪彦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连续奋战三个冬春,终于架设了10座桥涵,修通了18里的进山公路,圆了几代人的梦想。
出色的成绩,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信赖。2008年,闵洪彦被湖北省委表彰为“十佳村党组织书记”。
28位山里人:一群执拗的共产党员,挺起了堰河村发展的脊梁
“双建双带”标兵游帮立,是用新的理念经营茶叶而开创堰河生态旅游先河的第一人。2003年12月,游帮立创办成立茶叶公司,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建起了集旅游观光、休闲食宿、茶艺表演于一体的天艺茶庄。
像游帮立这样,引领经济发展的党员,堰河村还有很多。在当地先后有18人领办创办农业公司、基地、协会和其他经济实体。在社会事业建设上,堰河村党员也毫不逊色,事事干在最前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三组老党员李树同,每天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推车沿路收拾垃圾,从未间断过一天。
“我们村的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广大党员在村建设中的风采,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在他们的带动下,堰河村民经常在一起学文化、学技术、学文明礼仪常识,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目前,全村形成了一股团结和睦、互帮互助的文明之风。
三级联创:一项持久的党建活动,凝聚了堰河村发展的合力
2003年,农民群众还沉浸在税费改革带来的喜悦之中。如何引导村民把热情投入到农村建设发展上来,堰河村党支部一班人苦思冥想也觉得束手无策。
此时,谷城县委在连续两轮创建成为“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之后,也在思考如何把党的建设融入农村改革发展,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农村,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县委决定运用“三级联创”机制,在全县开展“三级联建小康新村”活动。在联建机制上,实行联目标、联责任、联考评,做到县乡村三级共联共建。
这是堰河村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作为36个试点村之一,扶贫、农发、交通、能源、人畜饮水、卫生改厕等多个项目捆绑进入堰河村,另有4个县直部门驻村结对帮扶,一年累计投资370多万元,其中项目和扶持资金60多万元,农户投资310多万元。
三三制:一套管总的党建制度,掘开了堰河村发展的源泉
2008年8月,襄樊市第七届村级组织“一票制”直选在堰河村试点。五山镇党委书记、镇长胡海洋介绍说:“作为试点,堰河村既要在‘一票制’直选上进行摸索,更要在建立‘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所谓组织构架“三位一体”,是指村党组织、村委会自治组织、村级经济组织主职干部“一肩挑”,其他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从而凝聚村级“三大组织”领导班子的合力,进一步强化发展经济、致富群众的功能。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堰河“一票制”直选试点取得圆满成功。
在堰河村,群众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村里建立了“三会治事”机制,实行重大村务党员大会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委会理事。对重大的建设项目、大额的财务开支、重要的规章制度,都要先召开党员大会进行研究,形成决议,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作出决定,最后由村委会负责办理落实。几年来,堰河村通过票决方式先后决定重大事项30多件。
堰河村还积极推进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三联共建”,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实行党员联农户,力争三年内达到全村无贫困人口,无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有可靠的生活保障。实行干部联项目,每名村干部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分别联系一个重点开发和建设项目。实行班子联院所,积极争取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共建关系,利用院所的人才、技术、智力等资源,帮助村探寻科学发展的途径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