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延庆乡村游实现华丽转身

网友投稿  2009-10-29  互联网

  优良的生态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众多的景区景点,使延庆的乡村旅游充满魅力。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和洗礼,延庆乡村旅游由单一的依托景区到依靠自身质量求生存;由自由发展到打造品牌;由孤军奋战到集团作战,实现了三个华丽转身,呈现出勃勃生机。
  由吃新鲜到吃环境吃服务

  延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有景区、景点30余处。八达岭、龙庆峡、康西草原等景区远近闻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这些知名景区为依托,延庆的乡村旅游开始自发出现。

  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的赵宝,是延庆最早尝试民俗接待的农户之一。赵宝最初靠到松山为游客做向导,养家糊口。1998年,赵宝借4000元外债,办起全村第一家民俗院。为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需求,他用山野菜、柴鸡蛋以及农家土炕招待游客,当年就收入2万元。如今赵宝年收入增至10万元。在赵宝的带动下,全村29户人家中,7户搞起了民俗接待,其余农民到这几家民俗户打工。西大庄科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村,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0年前的2000元增至去年的1.2万元。

  能依靠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毕竟是少数,延庆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内容。他们从消灭农村脏乱差入手,改善接待环境。如今延庆民俗村呈现出“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村风貌。在政府支持下,农民改水改厕,为解决洗澡难问题,民俗户建起太阳能浴室;经过培训的农民穿着、说话讲究起来了,饭菜有了质的飞跃。经过几年发展,延庆民俗旅游完成了由单纯为游客提供一顿新鲜农家饭,到提供优质特色服务的转换。

  由自由发展到打造品牌

  在自由发展阶段,延庆民俗户时多时少,时饥时饱,时好时坏,呈现出自由无序状态,因此打造民俗旅游品牌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99年以后,延庆民俗户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钟离故里——汉家川,独山陶艺——盆窑,火盆锅豆腐宴——柳沟村等一批主题民俗村应运而生。该县因势利导,鼓励和支持民俗游品牌。2002年以后,延庆的民俗游真正进入品牌时代。

  柳沟村的“火盆锅豆腐宴”是延庆民俗的金字招牌,该村通过挖掘包装使之大放异彩。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逾40万人次,收入达1000万元。如今,柳沟民俗户不为客源少发愁,而为客源多的无法接待而发愁。

  昔日辉煌的水磨炸糕经包装后,慕名到水磨村吃炸糕的人络绎不绝。玉皇庙主打山泉“水豆腐”,成了北山观光旅游带的明星品牌;千家店古家山寨的“粽子”经过2年的培育和包装,成了远近闻名的粽子村。

  纵观整体乡村旅游,凡创出品牌的村,都不愁客源,接待水平和档次都不断得以提升,形成了良性互动。创品牌难,守品牌更难。延庆县乡两级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村,尤其是品牌村监管,从卫生、服务、质量、价格上把关,从而带动了延庆整体乡村旅游发展。

  由散兵游勇到集团作战

  延庆乡村旅游起源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发展过程中,分散独立经营的弊端愈加明显:形不成规模,接待能力小;缺乏整体配套设施,水平难以提高;孤军奋战,很难给游客一个整体乡村旅游的印象,也很难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市场。

  为此,延庆县乡村旅游转向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2007年,延庆建设妫河生态走廊、龙庆峡生态走廊、北山观光走廊及官厅库滨带走廊四大生态走廊。四大走廊是四条乡村旅游观光路线,将延庆重要果品产区、旅游景点、民俗村有机地连接起来。

  在山区,他们通过发展沟域经济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08年底,千家店镇把1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统一规划,营造山水景观,打造沟域经济,发展旅游,每个周末都有2000多名市民涌入千家店,沉醉在“百里山水画廊”里。辛栅子村民俗户成玉说,他的“成家大院”去年全年收入10万元,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这个数。他盘算着明年给“成家大院”开个分店。

  数字虽是枯燥的,但也是最能佐证事实的。目前,延庆全县的民俗村已达48个,民俗户1400余户,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接待游客220万余人次,实现收入8870万余元。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0-29/10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