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年集体收入从零到超10万元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0-27  互联网

  

       

        乌石村民小组是鹤山市龙口镇中七村委会的一条并不大的自然村,只有250多人。乌石自然村最美丽的风光是那一片片整齐的鱼塘,衬以远处的青山,更显得路宽楼新,乡风纯朴。近年来,乌石自然村在村长任胜华的带领下,实现了零的突破,集体收入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领头羊”的诞生:

  走南闯北 还是家乡好  

  踏入乌石村民小组,最让人奇怪的是,一路上看到的村民不是老人,便是小孩,几乎没有青壮年男女的身影。同行的龙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乌石村是一条“务工村”,因为地少,多数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在乌石村文化楼前,记者终于见到了一位青年男子——乌石自然村村长任胜华。任胜华今年35岁,因为胖胖的身型而被多数村民昵称为“肥仔”。“肥仔”和多数乌石村的青年一样,十几岁时便外出闯荡,在服装厂打过工,做过建筑,搞过生意,但是他告诉记者,走南闯北,始终还是觉得家乡好。5年前,任胜华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决定回到乌石村落地生根。

  离家多年,见识过不少大城市的繁华,更让任胜华觉得家乡发展迟缓。他说:“人家村里逢年过节在文化楼吃团圆饭,舒服又热闹,我们却只能在黄土路边上摆宴,风一起,大家脸上、碗里都是泥。”

  2005年,自然村干部换届,任胜华毛遂自荐当上村长,走上了一条带领家乡致富的艰难路。 

  “领头羊”的速度:

  1 改造低产鱼塘 实现零的突破  

  任胜华上任时,乌石村可谓“一无所有”,不但集体收入为零,每年更欠下了不少钱。他说:“我们人少,地更少,每人分不到半亩田,种田,没收益,养鱼,七除八扣,每年还要欠下不少人工、电费。”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实现集体收入零的突破?任胜华说:“当时鹤山市正在开展低产鱼塘改造工作,我从文件、媒体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感觉用在我们村非常合适:地少、鱼塘低产,可以通过收回每个村民的鱼塘进行统筹改造,以村集体名义出租承包给村民或外来养殖户,产生的效益再返还给村民。”

  任胜华告诉记者,即便是这一皆大欢喜的计划,当初实行时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主要是有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观念转变不过来,思想工作很难做,我灵机一动,找来了儿时的玩伴,也就是这部分老村民的儿子,通过儿子做老子的思想工作。”任胜华这一招果然见效,有的地方几年都落实不下来的“鱼塘低改”,在乌石村不到半年时间就全部完成了。

  据任胜华介绍,“鱼塘低改”完成后,乌石村年集体收入一下子实现了从零到10万元的突破。全村100多亩鱼塘,通过出租承包创收,收入三成留归村集体支配,七成返还给村民,平均每位村民一年分得350元,虽然不多,但是对乌石村民来说,这一举措不但实现了增收,也彻底解放了劳动力,让外出务工的村民没有了后顾之忧。  

  2 村 新规划 新气象  

  在“鱼塘低改”工作开展过程中,任胜华对乌石村的规划重新作了一番审视。人畜分离、实现村道硬底化和修建文化楼等工作也陆续铺开。任胜华说:“村就要有新气象,新气象是靠新规划带动的,以人畜分离为例,我们村是一条外出务工村,村民外出打工已经很辛苦了,如果回到家里,到处是牲畜粪便,怎能有家的感觉?又怎么会继续支持家乡的建设?”据了解,目前乌石村在人畜分离上,实现了猪圈距离民居200米以外,达到了省内先进标准。

  据同行的龙口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乌石村在进行村道硬底化的工作中,将影响辐射到周边自然村,带动了这些村开展村道硬底化工作。现在,乌石村村外是一条长达1.5公里的水泥路,村内是长近800米的水泥村道,做到了“路路到塘头,运输机械化”。  

  村民来评“领头羊”

  采访中,记者看到乌石村文化室有一户村民正在新建住房,带头的是年过花甲的老村民任润权。回忆起近年来乌石村的变化,任润权不胜感慨,他告诉记者,乌石村村民个个都是勤奋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在村里也不闲着,能干农活的干农活,谁家要盖房办事,大家也一起帮忙。“以前我们村为什么这么穷呢?关键是路子没走对,人老了,思想也旧了,‘肥仔’年轻,见过世面又有干劲,他当了村长这几年,村里发生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听到这里,一直健谈的任胜华反倒不好意思,拉起任润权,撇下记者,坐到鱼塘塘基上拉起家常了。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0-27/10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