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陕西频道10月13日电 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白水县近年来大力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战略,通过大扶贫破解县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问题,在扶贫开发科学发展轨道上取得了新突破。
2005年,白水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每年度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工程来抓。自此,白水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突飞猛进,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到2008底,整村推进建设扶贫重点村109个,完成财政投资3170万元,提前两年完成了新阶段10年扶贫规划重点村建设任务。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12万下降到6.67万人,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水平0.3个百分点,在新阶段荣获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县。
CDD项目试点:大扶贫是一种理念
2006年7月,由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项目"(Community Driven Development,简称CDD),落户白水县的15个行政村。由此,白水县开始了农民参与式扶贫试点工作。
CDD不是单纯的扶贫项目,其核心是加强贫困农民的综合能力建设,基础是贫困农民的广泛参与,是一种尊重贫困农民意愿、提升贫困农民综合能力的新机制。项目的内容包括:社区小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子项目;社区发展基金子项目;社区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改善子项目。白水县CDD项目总投资1107.84万元人民币,直接受益人口2.2万人。
杜康镇和家卓村是CDD项目村。项目实施以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发展的出行难、吃水难、借钱难三大瓶颈。实施道路基础设施3.5公里,筑造"U"渠1220米,修建沼气卫厕60个,整平拓宽社区巷道1450米,铺设人畜饮水管网8616米,自来水入户280户占计划100%。村委会主任郭跃进动情地说:"过去,扶贫项目是上级分配下来的,实施程序和资金都由领导说了算,村民只是被动的接受。CDD项目直接下到行政村项目管委会,各社区(村民小组)项目管理小组必须组织全社区村民经过讨论,决定本社区最急需建设的项目,然后由村管委会按照项目实施手册的程序组织各社区项目管理小组进行竞争,最后报县项目办审批,项目资金直接到社区项目管理小组的户头。这才是真正的村民自主。"
整村推进:大扶贫是一种魄力
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的"整村推进"项目试点,项目沿白水苹果长廊集中连片开发,覆盖全县6个乡镇16个行政村4990户2.06万人。项目自去年6月份启动以来,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实施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科技培训等四大类扶贫开发项目。到今年4月底,完成投资3500万元。
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中,北井头乡富卓村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村两委班子争资引项,积极实施惠民工程:实施优质苹果示范园建设项目2100亩,新打机井3眼,铺设输水暗管15公里,使全村村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灌溉土地近3000亩,新修和打通村五路一环和通村主干公路的硬化及柏油铺筑,实现油路里程4.8公里,并在所有主干路、村道进行了绿化,主栽金丝柳、女贞、西湖柳、国槐1.5万株。村上发展起"苹果人家"民俗旅游特色产业,日接待能力1500人,年收入达200万,安置劳动力200多人。"进农家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听特色方言、逛绿色果园、观自然风光"已成为富卓村打造渭北生态旅游的真正品牌。
信贷扶贫:大扶贫是一种智慧
白水县委、县政府通过信贷扶贫推动,科技扶贫支撑,在苹果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两方面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群众脱贫致富。通过科技扶贫示范,建设苹果示范园3.2万亩,实施苹果套袋1.3亿只,养牛2864头,羊7210只,猪11330头,建设设施农业大棚240个,先后形成大棚西红柿、养牛、养猪和苹果人家等一批专业示范村。
上徐村、耀卓村和王河村,是近年来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涌现出来的明星村。而在过去,这三个村是出了名的穷村、上访村和"烂包"村。现在走进白水县北井头乡上徐村,婀娜多姿的柳树随风摆动,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田间地头,农民们个个笑逐颜开,有的在为苹果树定果,有的在建蔬菜大棚……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村两委班子确定了"苹果产业上台阶,大棚产业上规模,畜牧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为了提高苹果的商品率,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行技术培训和党员干部带头实施"四大技术",使苹果的商品率达到90%,每亩比以前多收入1000多元。今年全村苹果示范园达到1000亩,间伐果园500亩,目前,建立绿色认证示范园300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大棚特色产业。今年村上兑换土地80亩,办理小额扶贫贷款50万元,重点支持大棚产业,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260座大棚,目前已完成60座大棚的土建工程。实施果、畜、沼一体化循环经济,村上发展养猪户200户,建设千头养猪场5个,户均存栏50头以上,每户1口沼气池,走生态农业之路,把上徐建设成为全县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耀卓村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全村5700亩土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发展起苹果、食用菌、畜牧等良性互动循环产业。王河村通过信贷扶贫托起塑棚设施农业一片蓝天,小小西红柿开启了文明乡风。也正是以他们为代表,以整村推进为契机,搞生产、整村容、正乡风,以大扶贫带动起全县村建设的热潮。
以人为本:大扶贫是一种和谐
几年来,白水坚持把加快贫困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与养殖、种植业紧密结合,建设沼气池,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净化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彻底改变农户的杂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的现象,逐步实现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上徐村过去巷道坑凹不平,杂物乱放,村子脏乱不堪。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投资224万元修建水泥巷道8公里,建垃圾集中堆放点,改厕改圈,村上统一要求,粪不能在门前堆,树枝不能进村,条条巷道设有卫生组长、监督员。如今的上徐村,村道宽畅,村貌整洁。村民们高兴地说:"扶贫真正让我们得到了实惠"。
他们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逐步在贫困村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调解会等群众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和"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营造和睦相处、互助友爱的家庭邻里关系氛围。高西村以"乡风文明"为突破口,先后投资30万元,建成了村文化大院、高标准灯光篮球场,完善了村级业余文化娱乐组织,通过开展篮球比赛、锣鼓、秧歌、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关心公益事业的人多了,讲文明礼貌的人多了,村民和谐相处得多了,惹事生非的人少了该村多年来无刑事治安案件,被县政法委评为"综合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