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上龙乡:荒田屯里没荒田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0-13  互联网

        在龙州采访,记者发现上龙乡民权村有个叫荒田屯的地方,从这里土地变迁的轨迹,看到了当地农村发展的历程,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变化。

        走进荒田新村,郁郁葱葱的甘蔗长势喜人,香蕉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60多岁的农玉庭告诉记者,同是一块地,生产队大块田的时候庄稼可没有长得这么好。“那个时候,我们出工休息都规定时间,就像现在的人上班那样,大伙在地里干一天的活,就得到几个工分,做多做少,都差不多一个样。有人偷懒,上工的时候拖拖拉拉,下工的时候一溜烟就没影了。虽然大家天天都去劳作,但是庄稼产量就是不高。那时吃的是大锅粥,经常吃不饱。”

        这种“大锅饭”的日子,大家不能自主经营,种一棵菜,养一只鸡都不容易,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这种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前的大块田变成了小块田,分田到户后村民干活的积极性高了。“生产队那会,队长吹了好几次哨都不见人影,分田到户后,大家都积极了,农忙的时候,天没亮就跑到自己地里干活了,大家开始种玉米,种香蕉,种木薯,收成比生产队时高多了。”屯支书阮海民说。

        分田到户给荒田屯村民的生活带来转折。80年代初,荒田屯的村民年均收入有了500元。90年代,龙州县有了糖厂,屯里陆续种上了甘蔗,收入稳步上升。但是由于村民的土地小块,零散,不便于管理,难以实行机械化生产,无法实行规模化种植,农业产业效益受到制约。

        村民闭奇峰家里有20多亩地,加起来总共就有30多块,零星分布于不同的地方。他告诉我们:“这样东一块西一块分散,单单是查看庄稼,走完30多个地方就要花上很多时间,农忙的时候,扛机械都扛得够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荒田屯党支部决定进一步整合优化土地资源,把土地“小块并大块”,并整村搬迁统一规划建设村。耕地调整后,将原来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把小块变成大块,田埂变成田地,统一耕作管理,按原来的亩数分红,为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到2008年,全屯甘蔗种植550亩,香蕉100亩,建立120亩无公害蔬菜喷灌基地,还建起了沼气池,逐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成为龙州县村建设的成功试点,并被列为自治区“百村示范工程”。

        从生产队的大块土地集体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再到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流转新模式,人们的米缸里从空到满,菜篮子从单调变得丰富,村民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

        如今,低矮破烂的泥瓦房摇身变成漂亮楼房,村民的人均收入已从500元增长到3800元。闭奇峰高兴地说:“现在种田不但不用交公粮,还有补贴,我家甘蔗年收入就有2.5万元,土地从小块变大块,我家的电视机也由小台变大台,还买了小车,生活越过越好了!”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0-13/10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