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振滇图变 见证云岭大地沧桑巨变(一)

网友投稿  2009-09-21  互联网

       

       

        云南——祖国的西南边陲,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60年云卷云舒,令人感怀:《五朵金花》在浪漫中延续出半个世纪风花雪月的云南印象,云药云烟以历久弥新的品牌确立起云南自然资源大省、烟草工业大省难以撼动的名位,’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更以“花枝不断四时春”惊艳世人。而今,1800多公里昆曼公路,打通了中国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把曾经是祖国交通末梢的云南,推到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60年春华秋实,山河铭记:“直过民族”跨越的脚步记录了解放初期的云岭巨变;改革开放催动了留富于民的伟大实践;迈进新世纪,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云南步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60年沧海桑田,优秀的云岭儿女们,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振滇图变。

        “这里是金殿,听,新千年的钟声正在敲响……”2001年元旦,中缅边境南衮河边,一个不通路、不通电的山村,7岁的佤族孩子王尼在火塘边听着收音机,与千里之外的省城守望着同一个梦想。“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稚嫩的童声和着收音机里的歌声,穿过茅草屋透风的壁板,却穿不透阿佤山沉沉的夜色。
追求幸福的渴望与贫困默默对视。
        我们看到:经过几代人的拼搏,烟草工业辉煌崛起、有色金属产业突飞猛进、鲁布革漫湾等大型水电站成功运行、’99昆明世博会隆重举办……这一个个亮点不断为云南发展“加分”,但是,面对其他兄弟省份更快的奔跑,云南追赶的脚步渐渐吃力:1994年至2001年,云南经济出现了连续7年增幅下滑。
        我们看到:景颇、傈僳、独龙等20个民族约66万人,从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到了2000年,云南总人口4200多万中却有贫困人口1022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478.6元。而这一年,全国贫困人口800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
        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省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就是站在新世纪门槛的云南。
        “一切悲观失望,无所作为、满足现状的观点和情绪都是不可取的。”2001年底,省第七次党代会高举起“加快发展”的大旗——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现存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全党工作都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围棋讲势,“加快发展”这落下的首枚棋子,点出了云南大棋局中纵横开阖的天目;纲举目张,在“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中,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期盼与奋发、追求与拼搏汇成了巨大的能量。
        时至今日,省委书记白恩培当时那句充满魄力的话仍然那么令人深刻回味和认同——“发展是云南最大的政治,没有发展,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二
        60年发展道路漫长,但要紧处往往就是几步。
民族平等、社会主义改造、拨乱反正、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加快发展……60年里,云南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留下了一个关键词,而“加快发展”这四个字显得分外精彩。
在加快发展的主题中,边疆、山区、民族、贫困这曲古朴而悠长的歌,扬起激昂的旋律:在区域竞争中求变,“边疆”可以跃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在调整结构中求变,“山区”蕴藏着丰富资源、良好生态的产业潜力;在发展差异中求变,“民族”意味着丰富多姿的旅游文化资源;“贫困”激发人心思变、人心思富,并将转化为推动发展最可宝贵的精神力量。
一枚枚棋子,顺势而布。
        思路之变。1999年至2000年,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渐渐明晰: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四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五大支柱产业。
        结构之变。我省三次产业结构继1992年实现从“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关键性转变之后,加快了第一产业内部优化及第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的步伐。加大农业种植养殖结构调整,做优烟、糖、茶、胶等传统产业,做强畜牧、花卉等新兴产业;大规模重组烟草行业,完成冶金、化工、制药等10个重点行业的重组整合;打造香格里拉、云南印象等民族文化产业新品牌,加快民族文化与旅游相融合……
        行动之变。2003年,全省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支撑点,以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为着力点,以社会体制改革为突破点,力促改革开放实现整体推进。之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面貌之变。2002年下半年开始,一场“讲团结、干实事”思想教育活动在全省12个县级以上领导班子中展开,15000多名领导干部深刻地领悟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个大字的内涵与分量。颁布《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三观”教育……力度前所未有的行政效能和作风建设,在全省逐渐形成党群一心的干事氛围。
        不歇的变革,不懈的奋斗,我们找到了自信与从容,绘出神来之笔:2002年,经济增幅止跌回升,2003年巩固发展,2004年实现加快发展;2004年、2006年、2008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分别跃上3000亿元、4000亿元和5000亿元台阶。
云南,步入了科学发展新阶段。
        三
        “生存”和“发展”,60年奋斗的核心。当为“生存”呕心沥血的日子渐渐远去,而“发展”却仍然任重道远,催人奋进。
        如果说,2001年云南发展的突围,在“破”的方面多有建树;那么5年后,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的云南,则更多寻求着“立”——立起新的科学发展的框架体系。
        2006年12月,“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奋斗”的大幅标语出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现场,这一崭新的科学发展主题,让所有人收获了又一份惊喜。在此之前,我省人均GDP刚刚跃上1000美元,提前一年实现总体小康。
        “这是一个发展黄金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在新考题前,云南的回答是:立足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富裕云南,注重又好又快的发展质量;建设文明云南,蕴含提升全民素质的软实力;建设开放云南,强调全方位高层次;建设和谐云南,统筹兼顾重民生……云南科学发展的全景目标渐行渐近。
        新世纪的云岭在变,这变化充满新意,更富有内涵。
        在加快发展的不变主题中,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的云南全力树立不唯GDP的政绩观,出台考实绩潜绩、重民生和谐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规模最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省委领导发出了与各级干部的共勉之声: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首先从中心理论组开始。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孟连“7·19”群体性突发事件典型案例教育举一反三,让人警醒。
        在追求幸福与和谐的道路上,兴边富民工程、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边疆惠民解五难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中低产田改造,树起群众心目中真正的丰碑;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政府职能转变3年奏响“三部曲”……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固然让云南感到了深深寒意,但困境中人心未散,脚步不乱:调整姿态,树立信心,反思短板,危中寻机,一系列组合拳完成得干净利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推进优势产业发展计划、启动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一系列加强基础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举措正为长远发展寻找更坚固的支撑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振滇图变注入了更新的内涵。我们坚信,找到自信与从容的云南各族人民,一定能把云岭大地建设得更壮美、更辉煌、更灿烂!
 

                

        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局 
        五大产业 撑起一片天
迎着扑鼻的花香,倘佯在歌舞的海洋,沉醉于迷人的自然风光,中外游客纷纷来到梦想的天堂;云烟、云药、云花、云茶,更具风姿、更有活力,占据广阔的市场;云电、云矿昂首挺胸,冲出省门、国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培育了烟草、生物、旅游、矿业、电力五大支柱产业。
        烟草,作为我省支柱产业的“排头兵”,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道路。发展的路上,也曾出现过低迷、徘徊,但却从没停下过前进的步伐。新世纪里云南烟草果断树起改革大旗,省内资产重组,省外品牌扩张,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套套有力的组合拳,一招招有效的举措,云南烟草在重新定位中实现了跨越发展。去年,全省烟草产业实现工商利税717亿元,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659亿元,对保持全省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最有力的支撑拉动作用。现代烟草农业也大力推进,已经实现了把烟地作为第一车间。
        苍山叠翠,洱海映月,三江并流,幅幅画面让人神往;傣家竹楼,丽江古城,梅里雪景,种种风情让人流连。随着岁月的推进,昔日的南蛮之地,已逐渐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天堂。特别是近年推行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发展思路和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为战略举措的“二次创业”以来,云南从旅游大省迈向旅游强省的足音越发响亮。从2005年到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由430亿元增加到663.3亿元。200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6.8%,旅游业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0.3%。
        生物资源开发,是新兴产业。多年来,我省积极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努力实现由生物资源大省向生物经济强省的跨越。如今,云药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品牌。全国鲜切花市场上,70%的数量来自云南。绚烂的“云花”还漂洋过海,盛开在海外市场……目前,云南正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茶叶等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力争到2012年,12类重点生物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2020年达到10000亿元左右。
        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的云南,矿产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守着金矿过着穷日子,这是云南曾经的写照。可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经过长期的发展,云南矿业形成了从勘查、开采、选矿、冶炼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涵盖了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化工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实现年产值2000多亿元。近日,昆明(国际)矿业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标志着滇矿业交易迈入国际化的进程,对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提高矿业权和矿产品交易基础服务水平,促进区域间的广泛交流合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横交错的山川河谷,自然形成的强大落差,蕴含丰富的水电资源。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走过的足迹,云南电力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仅为1.45万千瓦,1978年为130.40万千瓦,2002年达到920万千瓦。自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几年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在大力发展水电的同时,全省加强了煤电的调节功能,大力发展了一批火电项目,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大力推行“上大压小”政策,强化节能调度和需求测管理,使全省电力进入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时代。电网建设高歌猛进,“全省一张网”的格局基本形成,“西电东送”大幅增加,“云电外送”开创了第四经济大通道。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府职能 让人民更满意
        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从盯着农民缴税纳粮到为老百姓办实事再到首问责任制、督查工作责任和追究制度、干部问责制……60年来,这些让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折射出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清晰脉络。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进行了多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位长期在政府供职的同志深有感触:“亲历政府由依靠权力管制转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服务型管理的职能转变过程,以往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正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政府官员从经济建设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变成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力争做‘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
        进入新世纪,我省的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大大加快。2007年出台了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等八项制度,打造法治政府。2008年出台了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打造责任政府。今年初,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设置工作部门42个,部门管理机构6个,更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促使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今年我省在全省县以上政府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据统计,截至7月28日,今年全省共举办了770多项听证 会,公示5090项重要事项,发布11166项重点工作通报;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累计接通群众的政务查询电话45538次,回复满意率高达98.8%……
        判定政府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办实事”因而成为各级政府最响亮的工作口号之一。到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20个重大项目、20项重点工作作为督办重点,表明政府转变职能有了质的飞跃。
        “以前我家住破瓦房,现住上了50平方米的廉租房,我很满意。”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给昭阳区的下岗工人刘昭葵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我家建新房花了5万元,政府补了1万元,挂钩帮扶单位支持了8000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关心。”昭阳区盘河乡油榨村67岁的农民卯照宽对到家里走访的干部吐露心声。  今年以来,昭通市70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纷纷走向基层,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共为基层、企业、群众办实事5000多件,形成调研报告2056篇。
        问责制动了真格。今年截至8月20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791名不作为、乱作为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干部实行了问责。
        “在日益完善的考评体系前,想当‘混日子’干部已不可能。干部应该深入到群众和实际工作中去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民间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让人民更满意。”这是一位政府官员的心态。
 

         三大 战略 百姓得实惠
        丰富的生物资源,绚烂的民族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如何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这一命题,始终是云南历届省委、省政府所关注的重点。世纪之交,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目标的提出,奏响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动人旋律。
        “我们得到了实惠。”葡萄协会会长张贵华高兴地谈到富民县1984年引入葡萄栽培至今,实现产值3200多万元,带动了大家共同致富。
        国家保密配方的云南白药、金色烟叶缔造的“烟草王国”、陈香醇厚的普洱茶,是每个云南人值得自豪的品牌。面对曾经的辉煌,云南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而是抓住世纪性战略产业兴起的机遇,加大生物资源开发力度,涌现出一批开拓创新型企业,创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和产品;鲜切花产量已达53亿枝,产销连续十四年保持全国第一,随着烟草、蔗糖、茶叶、天然橡胶、畜牧、林业、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绿色保健、花卉和绿化园林、生物化工等十大生物产业的发展,彩云下的云南凸显绿意盎然的勃勃生机。
        “我们得到了实惠。”民营企业老总周志强说起文化体制改革后,公司推出的《丽水金沙》演出至今总收入2.2亿元,对文化发展充满信心。
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山间铃响马帮来》让人们了解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如今随着《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一部部反映民族原生态的歌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发展的强音吹响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角。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兴边富民”工程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加快推进;“泼水节”、“阿诗玛”等34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云南的形象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展现出绚丽多姿的时代风采。
        “我们得到了实惠。”花商麻勇发现通过昆曼公路运输鲜切花成本比空运下降了60%多。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云岭大地后,多年来的努力,使云南从改革开放的末梢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今随着建设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目标提出,全省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昆曼公路、腾冲至密支那公路上贸易往来不断,昆明新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交通网络的正在形成,大通道集现代物流、旅客集散、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区域性国际合作平台的作用逐渐凸显。如今,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额每年均有两位数的增幅,“南方丝绸之路”在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下,焕发新的活力。
我们都得到了实惠,这是每个云南人的切身感受。三大战略目标的实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让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寻找商机,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让支柱产业建设更具特色。

         特色回眸
        ●第一次党代会
        时间:1956年6月
        【核心速读】进一步团结全省各族人民,发挥全党和全体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而奋斗。强调在继续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同时,注意从各个方面调整和稳定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便保证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二次党代会
        时间:1971年6月
        略

        第三次党代会
        时间:1979年8月
        【核心速读】集中力量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针对长期干扰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自觉调整比例关系,使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以及农业内部、工业各部门能够比较协调地向前发展,使积累和消费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把国民经济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强调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认清国情省情,从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四次党代会
        时间:1985年7月
        【核心速读】以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为纲领,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保证,搞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扬长避短,团结奋斗,使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并对国家多作贡献。
        ●第五次党代会
        时间:1990年8月
        【核心速读】进一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到本世纪末,我省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强调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团结稳定的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次党代会
        时间:1995年8月
        【核心速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十四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发展,科教兴滇,坚持两手抓,把云南建成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睦,社会文明进步的省份。
         ●第七次党代会
        时间:2001年12月
        【核心速读】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四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五大支柱产业,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八次党代会
        时间:2006年11月
        【核心速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突出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握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机遇,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两大关键,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两大动力,突破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两大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两大进程,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9-21/10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