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白云深处有新村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9-21  互联网

  一栋栋厂房内机器转得欢,一座座别墅般的农家楼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个个活动场所欢声笑语……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通城县隽水镇宝塔村,见到一幅多姿多彩的村风景画!

  类似这样的画卷,同样展现在赤壁市双丘村、嘉鱼县官桥八组、通山县西泉村等咸宁村建设的“明星村”。

  培植产业 加快村级经济发展

  8月底,记者刚刚走进通山大畈镇西泉村的休闲音乐广场,《樱桃好吃树难栽》的优美乐曲就悠然响起。

  村支书吴义洪自豪地说:“这是自动感应的音乐装置。我们村紧邻隐水洞,有了这么好的旅游环境,村民发展农家乐的热情高得很。才半年功夫,农家旅馆就像雨后春笋,一下子冒出了26家。如今,年接待游客可达3万人次,实现旅游服务产值3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建设村,生产发展是前提,而生产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说,没有产业作支撑,村建设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因此,咸宁各地因地制宜,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像西泉村,咸安刘家桥村均以观光农业带动发展,以乡村游带动致富,以古民居带动开发,形成了旅游产业。

  通城宝塔村、嘉鱼官桥8村则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兴村、以工强村”的新路。上世纪90年代,宝塔村兴办宝塔砂布厂,产品出口东南亚、南非、欧美等20多个国家。现在,其年产值2亿元。如今,全村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有4家。

  目前,村里投资4亿元着手兴建高水准的宝塔科技园。首期工程是建设现代化涂附磨具研发中心,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档涂附磨具生产线,计划5年内实现产值10亿元,并将原有的村办和民办工业企业,分期分批迁至科技园,组建宝塔集团。前期投资1亿元的宝塔科技园,项目用地已进入“三通一平”阶段,一座新型的农民科技园呼之欲出。

  更多的村则是围绕本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走以特兴村之路。赤壁双丘村大力发展楠竹,通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竹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黄楚平说,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为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农村建设成了美丽家园。

  整合资源 把分散资金聚合

  不解决资金问题,建设村可能就会变成一句空口号。

  像通山这样的全省贫困山区县,自身财力非常有限,开展村建设,“钱”的矛盾尤为突出。

  怎么办?

  上级许多部门每年都会有涉农资金,常常是这个村一万,那个村三五万,像撒胡椒面,很难见成效。县委书记曾国平在思考,“能不能把上级的涉农资金有效地用在刀刃上,集中资金为老百姓办几件大事呢?”

  经过反复调研后,县委县政府创新机制,以村建设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开辟“财政专项投入、涉农支农项目投入、部门扶持投入、农户主体收入”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从而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吴田村是该县首批村建设试点村。原来的吴田村是什么模样?家住吴田村的焦爱英婆婆最清楚:“厕所是‘三块木板’,猪圈是臭气熏天,道路是坎坷不平。”

  道路、饮水、厕所……样样都要资金投入。用原来的法子要个两三万,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2007年,该村被列为村建设试点后,县办将水利的饮水安全资金、交通局的修路资金、扶贫办的扶贫资金、发改委的支农资金、财政的涉农资金统统整合在一起,将吴田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和各部门项目实行对接。两年共整合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局面。

  如今,该村不但实现道路全部硬化,排水通畅,饮水安全,绿化、美化、亮化一应俱全。同时,县里还组织专家对该村有“华中第一大夫第”之称的古民居群落王明藩府第,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维修,使之彰显出历史文化新村的风貌。

  近3年来,全县共巧妙整合各种涉农资金5566万元,使129个村建设试点都像吴田村一样,得以突破性发展。

  咸安,崇阳等县市同样注重将资金整合使用。一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扶贫开发、公路建设、能源项目等各类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建设,让国家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清洁乡村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村建设后最直接的改变是什么?通山西坑村村民王能喜说:“村子变美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村庄整治,通山挥出了大手笔。该县重点对境内106国道、核电公路、咸通公路沿线和各旅游公路沿线村庄(自然湾)实施外观整治,沿线村庄的残垣断壁一律拆除,所有土坯房一律进行外墙粉刷,所有两层砖混结构房屋屋面一律建设坡屋顶。

  保洁员,这个城市里才有的工作岗位,在通山农村成为热门。为了整治村庄“脏乱差”,通山在每个试点村定一名保洁员,建一个垃圾池,配一部垃圾手推车,并将每个乡镇保洁经费和农村保洁员补助列入财政预算。

  驱车106国道在通山境内,一村即一景。粉墙黛瓦,绿树成荫,房屋整洁,好一派农村新风貌。

  赤壁市把“清洁家园”作为推进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镇为龙头、村为关键、户为基础”的创建形式,努力探索建立迅速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的长效机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突出沿江、沿国道、沿铁路科学编制村建设发展规划,全市“三沿”村镇建设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在嘉鱼官桥八组宽阔整洁的大道上,路面上连烟头纸屑也难寻见。花园式的环境里,弥漫着精神文明的浓郁气氛,农民们有的在读书室安静阅读,有的在健身房、乒乓球室、灯光球场上运动,处处展现着社会主义村的良好风貌。

  黄楚平说,在村建设中,从解决农民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最有条件的地方起步,从最容易做的事情做起,把改善自然村基础设施条件、美化人居环境作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突破口,让老百姓能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住上整洁房、用上洁净能源,过上幸福新生活。

 



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9-21/10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