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南通江山制剂板块(南沈科技、哈利民)群策群力,主动求变,实现全年制剂销售额9亿元、逆势增长30%以上的好成绩。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南通南沈植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表示,在行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要时刻保持微创新的习惯和思维,先人一步作出调整,长此以往才能勇立发展的潮头。
《农资导报》:2020年的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农业变化对于农资企业有什么影响?
王利:2020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受新冠肺炎疫情、汇率波动、中美关系的影响,农化行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比如,关键原料进口难导致成本和价格暴涨暴跌,生产型企业在设计和生产时要把对关键原料的有效把控放在首位。出口由原料化向制剂化转变,企业要加速海外登记,适应本土的法规和操作。汇率的变化、集装箱运输瓶颈导致卖货不赚钱,有货卖不出的现象频发。此外,国内制剂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市场种植水平逐年提升,企业运作逐步完善和规范,国内外企业一致重视中国本土市场,特别是过去以原药出口为主要业务的本土头部企业,纷纷加入国内制剂份额的争夺。
2020年,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价格暴涨。大豆、小麦、玉米、花生等价格涨幅超20%,甚至创历史新高。一方面表明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另一方面,进口粮食受阻,中国阶段性粮食短缺形势依然严峻。2021年是种植者种植积极性提升的一年,更是农资企业抓住机会谋求布局和破局的好机会,企业应衡量自身能力,以更积极的市场政策,将自身优势最大化地转为市场动作,实现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
农业投入品的成本在这一年也不断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汇率变化、中美关系等因素影响,关键原材料的涨价和供应短缺等都导致成本大幅度提升。国内制剂企业应积极调剂和完善自身产品线组合,优化农业投入品的终端应用方案,合理搭配产品链条,优化运营成本,提升产品和方案的性价比,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农资导报》:对农业和农资行业来说,怎样才算是高质量发展?
王利:近两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对农资行业提出高要求。农业要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农资行业要高质量发展,就要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进行专业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市场化发展。
首先是专业化发展:传统制造型企业要尽快转型,不仅仅懂得生产好产品,还要懂得用好产品解决用户的问题,倒逼企业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更有竞争优势、更适合应用的产品。塑造企业自身专业化生产、专业化销售、专业化服务的团队管理体系和相互联动的运营管理体系。
其次是品牌化发展:无论市场好坏,坚持做好产品、树好口碑的底线思维,竖起品牌的同时带动企业品牌美誉度发展,把打造企业品牌当做企业的终生使命来对待。
最后是市场化发展:尊重市场,尊重用户,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组织企业资源,设计市场动作。以市场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来衡量企业自身的发展质量。
《农资导报》:对于行业的未来有什么判断,企业如何顺应?
王利:未来行业规模不会有效放大,但产品质量的结构会加快优化,化合物和配方以及剂型间更新迭代会加速。企业要保持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积累发展底蕴;保持市场化运作思维,以市场接受度检验企业行为;保持“大胆尝试,小心求证”的创业者心理,时刻优化企业战略的微创新。
未来线上销售会对传统渠道冲击更激烈,会倒逼传统渠道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手段,在服务半径内培植粘性种植者,成为粘性种植者的种植导师。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接触互联网销售和服务模式,学习互联网的优势,挖掘互联网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和传统渠道的互信合作关系,缩短渠道通路,培养核心渠道,最好形成相互参股或者局部控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关系。
未来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加快,跨行业的竞争者可能成为传统企业的“野蛮人”和“掘墓人”。规模较大的企业要保持良好的现金流,以待时机合适进行收购动作,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和产品线,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和竞争能力;小型企业要保持和坚守核心竞争能力,在市场并购大潮中保持生存能力和溢价话语权,一旦核心竞争力下降要赶紧谋求出售。
《农资导报》:在新的发展格局之中,企业的自我定位是什么?
王利:在新的发展格局中,自我定位是致力于成为有竞争力的制剂生产商和品牌服务商。
产品端,以市场化思维为导向,建立国内制剂产品的开发及其产品化的管理流程,根据市场需求导入新产品。形成特定产品、特定剂型的规模化生产优势;形成自有专利化合物的商业化布局;形成能满足农作物从种到收的全程作物解决方案。营销端,定位不做高端奢侈品,不做末端伪劣品,重点打造中端合理性价比的品牌产品。优化销售渠道,培育增长动力,提升市场推广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王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