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农资导报》等单位近日共同主办的2020土壤精准改良与果品提质跨界峰会上,南洋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洋鸿基)推出的鸡血蛋白酶功能肥成为会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与会代表驻足咨询,“南洋6+1”被会议组委会授予土壤改良明星产品。而南洋鸿基打造生态闭环农业产业链的理念和实践成果赢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高度赞同,从而荣获2020土壤精准改良标杆企业称号。南洋鸿基高管分享了他们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历。
土壤修复迫在眉睫
南洋鸿基副总经理马俊刚表示,近10年来,中国农业实现了粮食的丰产稳产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从丰产农业到品质农业,必须突破生态安全的瓶颈。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38亿吨畜禽粪便要排放,但有58%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造成农田二次污染。与此同时,全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有机质下降,中低产田占2/3,土壤形势日益严峻。
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区域不平衡加剧的根本原因有3点。一是农业废弃物大量堆积,导致养分流失、污染环境;二是中国土壤与作物严重缺钾,使土壤肥力减退十分严重;三是因缺乏科学施肥导致种植用肥量不减反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化肥利用率相对偏低,这样就增加了农民种植成本,降低了农民收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造成有机肥施用比例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于:首先,有机肥的生产、使用及有关配套技术滞后;其次,农民对提高耕地质量、培肥改良土壤积极不高,认为有机肥肥效慢,影响作物产量;再次,农业废弃物的来源复杂,导致由其加工而成的肥料质量安全性差,用这样的肥料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样来看,有机肥产业化步履维艰不容置疑,难以成气候。
土壤精准改良,肥料产品设计就要遵循实验、科学、精准3个原则。要做到这一点,产品开发一定要综合考虑各地的土壤状况、种植结构和农田设施基础。
新型肥料担当重任
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促使化肥减量增效与绿色发展呢?
南洋鸿基销售部长巩怀建认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可以多管齐下:首先,发展有机肥,其替代化肥的潜力大概是10%;其次,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型肥料,主要包括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鸡血蛋白酶、腐植酸、氨基酸)的各种功能肥,这类产品不仅对土壤好,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利用率;再次,利用现代智能施肥打药机具,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农民收益。这三大技术加起来,未来可减施化肥在28%~37%。
有资料显示,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0.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的稳产性就会提高10%~20%。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除了依赖提高单产以外,还应重视土壤基础肥力及其对产量的重要贡献。目前,中国有4100家有机肥生产企业,每年生产大约5000万吨有机肥,消耗的有机废弃物仅占2.2%,而合理的比例应该达到50%~60%。与此同时,国内农田肥料使用有机肥的比重仅20%,要达到有机无机各占一半的农业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生态闭环农业产业链是出路
对于南洋鸿基进入肥料行业,巩怀建说:“有人认为此举只是为了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我觉得有点片面。”其实,南洋鸿基进军微生物、有机肥、大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类水溶肥、氨基酸类水溶肥,尤其是主推鸡血蛋白酶功能肥料,是南洋鸿基打造生态闭环农业产业链整体战略规划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目标通过是建设生态环保与工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把南洋鸿基打造成当地农业资源再生利用的大型生态闭环绿色企业。
对于研发鸡血蛋白酶,巩怀建表示,他们拥有46个养殖场,年养殖量约1.2亿羽。养殖屠宰下来的鸡血鸡羽通过特殊酶解生化萃取技术加工而成的鸡血蛋白酶,是一种非常好的肥料增效剂。加入公司研制的各种肥料中制造成鸡血蛋白功能肥,可以较好地调控土壤微生物系统,让死土活起来。土壤活了,作物自然就能长好。
巩怀建强调,南洋鸿基生产的鸡血蛋白酶具有“三增、三促、两减少”的功能:“三增”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受害蜘蛛的恢复能力、增加产量;“三促”即促进根系生长更发达、促进作物提早成熟、促进品质提升;“两减少”即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目前,南洋鸿基开发出了以鸡血蛋白酶为核心的各种功能肥,是打破土壤连作障碍最佳的配套技术,已在诸多作物上得到验证,可提升作物产量、糖度和货架期,并提早上市。
南洋鸿基的产品使用的原料经过严格检测,从选料初期、生产过程直至终端产品验收,对产品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科学检测,确保产品完全腐熟。
未来,南洋鸿基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生态有机结合。目前,公司已初步构建了“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肉鸡养殖—肉鸡屠宰分割—熟食调理—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功能性水溶肥生产—市场销售”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整条产业链条的紧密衔接,为各个链条端产品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走的是一条生态环保发展之路。
图/文 王军
公司销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