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黄丰乡,站在坡上眺望四周,你会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这里的坡坡坎坎、沟沟洼洼都载满了柑橘。刚刚染上金色黄的果实挂满枝头,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陈建军的柑橘基地就坐落在这一望无际的柑橘种植带中,300亩的种植面积,每年能够给他带来8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使他成为当地赫赫名的种植达人。
以韧劲应对开头难
说起陈建军,坐在一旁的爱人顾理忍不住插话进来:“他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旁的陈建军笑着摇摇头,开始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
2012年前,陈建军还是一个信贷公司的经理。由于体制原因,信贷公司停业,他失业了。在人生出现拐点的时刻,他没有秃废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重新创业。
选准农业种植是他至今认为做出的最正确决定。当初,朋友们告诉他,柑橘那可不是说种就种的事,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为此,2013年初他先后到上海、北京市场调研柑橘市场,感到春见和不知火两种柑橘市场需求非常大。回到眉山的一个月后 ,他就通过贷款和亲戚朋友支持,开始了第一批百亩柑橘工程建设。
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远比预先想的大得多。陈建军和顾理两个城里长大、对农业一窍不通的人,硬凭着一股韧劲,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坚持了下去。
技术管理好肥都重要
为了掌握科学种植的本领,陈建军经常到眉山和成都去学习,请教农技专家。他平时也通过互联网和科技书籍,寻求问题答案。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托人到成都买书,成都买不到就到重庆,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通过技术实践和不懈努力,他现今不仅用所学技术管理他的柑橘园,而且还经常受邀到村民中间做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
技术问题解决了,劳力雇工却是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经常因为雇工难找,雇工成本高,夫妻两个亲力亲为进行管理。他们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每一棵幼苗。一次夜间突然狂风大作,清晨到园子里一看刚刚栽下的整片幼苗被风连根拔起 ,有的已经被吹的无影无踪。两口子从早忙到晚将幼苗重新栽好,又购买了新幼苗补齐。就是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从2013年起陈建军的橘园由起初的百亩面积越滚越大,三百亩柑橘基地应运而生。
陈建军说:“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是需要比别人付出百倍和千倍的努力才会修成正果。种果树就像养小孩,要时刻注意它的生长习性,成长期间的需求,营养的搭配 ,以及科学管理。”
施肥是柑橘种植的最重要环节,选好肥料,就是选了好的收成。西洋复合肥已经为李建军种植基地的标配肥,它肥效持久有劲,橘树长势茂盛,叶片墨绿,结出的柑橘个头适中,着色均匀 ,6年树每棵产量在40公斤左右,经相关检验部门检测糖度达到14.9以上 ,果品堪称一流。产量更是超群 了,一亩柑橘均产1750公斤至2000公斤,创收都在1.3万元以上。在陈建军基地务工的村民,看到他施用西洋肥效果好,回家后都改用了西洋肥种植柑橘。
种好果,做好人
现今,在陈建军的带动下,周围的村民纷纷效仿种植柑橘,在彭山区形成了大户带小户,种植规模超万亩的奇观。
柑橘种植户邹春莲就是他扶持起来的种植大户,各种果类面积十分广泛,遇到种植难题的时候,总是请他到橘园做技术指导。这个时候他总是有求必应,因此 ,他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陈建军的橘园中间有一条村民出村必经之路,过去每当遇上下雨,桥上漫水,村民都要踩着泥泞的路绕道出村,出行及其不便。刚刚见到回头资金的他主动捐资建桥,让村民们走了多年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出村再也不用绕远了。
由于陈建军的种植基地面积较大,每天都需要几名人员管理橘园,赶上农忙时,他的橘园都有几十名工人做劳务。据顾理介绍,每年付给工人的工资就达数十万元。
陈建军说:“做人就是要厚道,踏踏实实。与村民相处要像朋友,对消费者要提供我自己能吃的水果 。”这就是一个在新兴种植产业中,拼搏进取的种植达人的品质。 (图/文 徐密林)
陈建军
陈建军指挥工人为柑橘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