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测产篇:播种希望 收获信任

网友投稿  2018-07-03  互联网

  从去年秋季种子播下去的那刻起,采用茂施种肥同播的小麦已“经冬复历春”。那么,这些承载着茂施人、经销商、示范户希望的示范田产量到底如何呢?

  5月下旬以后,随着我国小麦主产区逐渐进入收获季节,与安徽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小麦种植户们也开始收割示范田的小麦。茂施农化服务小分队先后深入安徽、山东等省,通过对小麦现场收割、称重,最终得出了最真实的测产数据。

  5月24日,安徽九城农场马家湖分场440亩小麦示范田测产结果显示:一次性基施茂施麦坚强(26-15-8)40公斤+15公斤尿素的田块,每亩比常规用肥(底肥30公斤复合肥(15-15-15),第一次追苗肥10公斤尿素,第二次追拔节孕穗肥10公斤尿素+10公斤复合肥(15-15-15)的对照田块平均增产15公斤;比某品牌控释肥(26-14-6)40公斤+尿素20公斤基施,追一次拔节孕穗肥(10公斤尿素)的对照田平均增产50公斤。

  6月6日,山东济阳垛石镇高家村种植户高继忠的示范田小麦开始收割。示范田采用种肥同播方式一次性基施茂施麦坚强(28-20-6)50公斤,平均亩产量为694公斤;对照田底施某品牌复合肥(15-15-15)40公斤,后追施尿素30公斤,平均亩产量为582.6公斤。

  6月7日,茂施农化服务小分队来到山东禹城梁新店镇后赵村,对赵勇的茂施小麦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收割、称重:30亩小麦平均亩产为480.5公斤。赵勇大哥兴奋地说:“在没怎么管理的情况下,我的这块地要比往年精心管理的产量还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主要是因为茂施控释肥的肥效确实好。我是茂施的老用户了,我的小麦和玉米年年高产。使用茂施肥的小麦不但产量高,而且价格有优势,我的脸上更有光,因为这片地的小麦在收割之前就已经被人以每公斤高出市场2毛钱的价格收购当麦种了。”

  山东乐陵市铁营镇桑家村的高大叔去年特意留出3.2亩地使用茂施控释肥(23-18-6)。6月11日下午1点多,茂施农化服务小分队头顶炎炎烈日来到这块小麦田等待收割。从地头望去,高大叔家的小麦明显好于相邻的地块,麦穗大而饱满,颜色发亮。

  经过3个多小时的收割、运输、称重,最后数据出来了:3.2亩地打了1571公斤小麦,亩产490.9公斤。对于这个产量,高大叔很是满意。他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说:“由于天气原因,这块地的小麦抽穗、孕粒非常不充分。在这样的天气条件和不追肥情况下,这块地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真出乎了我的意料。这充分证明了茂施在小麦一次性施肥上取得了重大成功,我对茂施充满了信心。”

  6月13日,茂施农化服务小分队来到山东平度新河镇吕家集村吕德旭家的小麦示范田进行现场收割。从现场看,这片地的小麦无论是在单株穗头大小、籽粒饱满度上,还是在群体密度上都达到了最佳状态。收割现场吸引来了不少过往的农户。大家在驻足观看的同时,还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看这块地的长势,亩产量至少能达到600公斤。”“恐怕650公斤都不止。”那么这块地的小麦产量到底能有多少呢?通过收割、称重,这块田的小麦平均亩产量最终定格在680公斤的高产水平上。吕德旭说,他的这块地已连续5年实行小麦、玉米轮作,而且使用的全部是茂施控释肥,小麦和玉米产量年年都达到了当地的最高水平。

  6月18日,山东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陈家村种植户陈泽风的示范田小麦开始收割。这片示范田于2017年10月6日播种,采用种肥同播方式一次性基施茂施麦坚强(28-20-6)40公斤,肥料投入成本170元,平均亩产480.5公斤,亩收益为1156元;对照田基施某品牌复合肥(15-15-15)40公斤,后追施尿素25公斤,肥料投入成本200元,平均亩产441.5公斤,亩收益为938元。

  结束语:

  经过5期的连续报道,“2018安徽茂施小麦种肥同播示范推广巡礼”到此全部结束了。通过这些报道,广大读者可以从中充分地了解到,茂施控释肥及小麦种肥同播(免追肥)技术不仅省工、省力、省时,而且节肥、增产、增效十分突出,确实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肥料精品和创新性的农业种植技术。茂施人的实践,创造了小麦不追肥也能获得高产的神话,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给经销商和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信任。相信,通过茂施人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茂施控释肥将在不久的将来创造更大的奇迹,成为小麦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首选肥料产品。茂施小麦种肥同播技术顺应了小麦机械化种植的发展趋势,必将掀起小麦种植技术的新革命。

  安徽九城农场收获图

  山东沾化收获图

  山东禹城收获图

  山东济阳数据对比图

  山东乐陵收获图

  安徽农场数据对比图

  山东平度麦穗对比图

  图/文 朱永坤 曹学斌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7-03/32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