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网友投稿  2018-03-23  互联网

  从1996年发展至今,合肥中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由当初的一间门面、两款产品、三个人发展为一家服务区域覆盖5个省,拥有15家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150家百万级渠道客户,以及1000家20万以上的终端客户的极具规模的农资销售服务商。人员规模从30+,到60+,再到200+;年销售额由2011年1.8亿元、2013年2.3亿元、2015年5.3亿元,一直到2017年6.5亿元。中海保持着20%以上的年销售额增长率,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它的品牌服务之路。

  技术和服务是中海的立身之本。在团队转型、服务模式、品牌打造、资源整合等方面,中海都做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探索。团队转型方面,中海坚持人才的专业化,根据销售区域与作物情况决定服务人数,并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服务模式方面,坚持地推与新媒体等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推进。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332”营销策略,即6个推广小组20人团队,要在各团队区域做30场示范、30场农民(促销)会和20场观摩(促销)会。如此的营销模式使服务扎扎实实落到了实处,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品牌打造方面,中海的线上电台节目“中海农广超市”与线下一家形象店、两块示范田、三场会(农民会、观摩会、促销会)的服务方式相配合,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稼优汇”解决方案则是根据当地气候、作物品类、病虫草害发生程度而制定的桶装施药方案。

  中海始终坚持“技术+服务”的发展宗旨,正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它的发展模式也值得广大服务经销商学习和借鉴。

  众邦生物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系列农用生物制剂的生物工程公司。以生物农药为主打产品的众邦生物在创业之初,以年产200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T)立项,通过引入中科院国内首条压力脉动固态发酵新技术为支撑,取得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良好开端。但由于当时生物农药“曲高和寡”以及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经历了最为困难的时期。2003年,董事长黄自云作为股东单位代表进入公司管理层,与高校、科研院加强合作,引进人才,重组管理队伍,重树企业形象,偿还了各种债务,使公司逐步走出困境。

  2010年,公司开始对产品结构作出转型升级,形成以水稻作物为核心,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为辅助的市场定位;以水稻除草剂为核心,杀虫剂、杀菌剂为辅助的产品定位;以“有效型产品”向切实解决问题的“确保型产品”转变的功能性定位;以追随型产品向引领、聚焦型产品升级的定位。水稻田除草剂,从无到有,由少到多。2012年末,产销额双双突破3000万元。产品“黄金万两”和苏云金杆菌产品荣获多项荣誉称号。

  2013年,众邦生物响应“进园区”号召,开始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并于2016年开始投产。基地占地100亩,完全达产后可出品2000吨/年生物农药、9000吨/年生化复配及化学制剂农药,实现产值5亿元。

  今年众邦生物重磅发布了近30个稻田除草剂产品,预计1-2年内,公司将有50多个新产品获准上市。并以此为依托,力争在未来3~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的宏伟目标。倾力打造“十年众邦、百年梦想”的长久基业,力争建成“双百工程”——百强企业、百年大业。

  作为布局全球、区域渗透的大型国有企业,安徽辉隆集团瑞美福农化有限公司是专注于专业性农化服务的企业,自2012年到2017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7%。截至2017年末,辉隆投资集团实现销售额244亿元,瑞美福的农药销售额实现16.75亿元,其中包含银山药业贡献的2.5亿元。截至目前,瑞美福的员工已超过300人,拥有10多家子公司,其中银山药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曾获得中国农药企业最具成长性100强企业。

  2013年,占地8700平方米的智能化综合车间及灌区正式投入运营,采用DCS系统,实现全程计算机控制,使公司生产管理目标最大化,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农药加工生产基地。助力银山药业“小而美”和“小而精”的战略定位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年生产能力10000吨以上农药制剂的生产企业。“小而美”指的是工厂建设和内控管理,“小而精”则是对产品的精准定位。

  辉隆股份副总经理、瑞美福农化集团董事长程金华表示,未来,瑞美福将通过三个一体化,深挖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一是省内外一体化,布局全国重点的省市县;二是工贸一体化,并购银山药业后,同时加强与陶氏、杜邦和富美实等外企技术合作;三是国内外市场一体化,2016年在墨尔本组建澳洲辉隆公司,成功将中国自主品牌农药在澳洲做市场,未来将陆续开拓到巴基斯坦、东南亚、南美等全球各国。

  2015年,辉隆集团推出农业电商平台——“农仁街”,其通过整合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和供销系统资源,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尖端信息技术,建立集互联网+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农技服务、金融服务、新供销为一体的综合电商平台。2017年,“农仁街”实现营业收入7239.57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8.80%。“农仁街”与其他农资电商最大的区别在于更注重线上技术指导和线下服务落地,提供农化服务全程解决方案。

  合肥星宇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奉行“共荣·发展”的企业理念,专注于高品质农用化学品研制与开发。产品覆盖农药原药、制剂、农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工产品。

  星宇的生产基地位于合肥循环经济工业园,占地100多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乳油、水剂、水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粒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分散粒剂自动化加工车间以及标准化研发中心、质检中心、全自动恒温光照室内生测室、现代化仓库等相关配套设施。星宇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每年的科研经费要占销售额的3%左右据合肥星宇总经理何普泉介绍,公司拥有89个登记证件,产品几乎覆盖所有作物。除台湾、西藏外,公司的营销网络已几乎覆盖全国,并在海外几十个国家建立了经销商系统,包括南美、东欧、东南亚等地,销售额每年以50%的幅度增长。公司专注于除草剂领域,由旱田除草剂不断向水田除草剂方向转变。

  对于未来的发展,何普泉认为,一要培育好自己的品牌,二要坚持环保治理。培育品牌主要依靠三点:一是坚定决心,二是培养人才,三是持续宣传。对于环保治理,要坚信“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环保治理一劳永逸,应该大刀阔斧地进行整改。星宇目前拥有8套废气收集系统,2018年公司节能减排项目预计投入1000万元。只要环保做得好,企业就能生产,就能带来收入。工作环境好、收入稳定,也会使人员流动性减少。此外,环保整改会使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农药行业百强企业、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拥有全国最大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原药合成及制剂加工生产基地,占地面积600余亩,总资产超过3亿元。2017年,久易销售额4个亿,利润2000多万。

  久易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办公楼内自建文化墙,随处可见《论语》等古文警句。久易董事长沈运河表示,久易始终秉承“天下凡事,久为则易”的理念,“久”即长久、坚持;“易”即变化、创新。更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安全、高效、可持续是判断农药是否要生产的根本条件,要以生产食品的责任感来生产农药。农药企业必须要有担当,要以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和痛点为己任。在产品方面,沈运河认为企业一定要做实力派而不是印象派。五年前,杀菌剂、杀虫剂是企业发展重点,并逐渐将除草剂提到新高度,如今,要从除草剂单一品种向多品类不断发展,并要在杀菌剂方面取得突破。中国的制造业终将成为世界的智造业。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以“有温度、有颜色、有厚度、无异味”为强企目标,在全国25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中位于百强之列。自2017年收购并成立湖北丰乐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后,全面开启“种药肥一体化”的征程,成功转型并快速发展,助推公司2017年完成销售收入8.47亿,同比增长30%以上。

  自国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以来,丰乐农化也确立了“种业+农化”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2016年丰乐农化毅然将分散的生产厂区集中搬迁至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生产基地,并进行规模化、智能化的生产建设,2016~2017年共建设了15条智能化制剂生产线,逐渐建成智能化包装车间、合成DCS中控、智能化仓库等。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花园式工厂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2017年12月公司获得了安徽省首张农药企业排污许可证。

  在市场营销中,公司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向人力资源要效益。激发员工积极性,通过培训帮助员工成长,每年安排优秀员工到华为公司学习;二向管理要效益。导入KPI、3S等管理手段,辅以专题性、系统性培训,变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三向现有设备和产能要效益。充分利用现有产能,不断推进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四向新经济要效益。形成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环境友好型的格局。

  据丰乐常务副总经理张帮林介绍,未来,丰乐农化将围绕“五大战略”“八大工程”的战略规划,深化市场布局,开拓种、药、肥、贷、险、收多元发展新局面。预期3到5年内,产值目标突破20亿元,实现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

  编者按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不断落实,农药行业所面临的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保政策趋严、去产能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终端需求不断变化……新时代新环境,给农药行业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更多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态势。

  3月13~16日,本报记者跟随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走访了安徽多家农药行业代表性企业,近距离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发展,让我们一起看看安徽农药企业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期,破釜沉舟治环保、大刀阔斧调结构、环环相扣做服务、多点布局搞营销。

  可使人力缩减为原来1/4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参观企业生产车间

  本版图/文 刘轶祚 王玉东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3-23/32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