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专家观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1-26  互联网

会议现场

与会代表参观新一代智能配肥工厂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

智能配肥发展需要思考四个问题

在当前的农业形势下,减用量、提效益、绿色发展已成为农资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与此同时,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民要求更低的劳动强度,因此,简便、自动、精准的农业服务模式将是重要方向。智能配肥模式正是满足了这个需求。

“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是我们当时提出来的,当时的模式是政府测土、企业配肥、推广指导、农民用肥的模式,可以说为中国测土配方施肥闯了一条道路。但是今后如何让智能配肥可持续发展,需要思考四方面问题:一是技术上要简便、精准;二是要大幅降低成本,保证效益;三是要摸索一套多赢的机制,最重要的是让农民参与进来;四是依靠监管和诚信,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农资导报》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健秋:

智能配肥在探索中前行

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紧紧围绕需求变化。近几年,随着土地规模化运营加速,规模种植热情高涨,但能实现良性运转的种植大户屈指可数。究其根本,规模化种植与散户相比,存在强烈的全程个性化服务需求,这种需求是传统渠道难以满足的。以施肥环节为例,肥效针对性不强、用肥成本过高是种植大户普遍面临的困境,而测土配方施肥攻克的正是这一痛点。

随着“互联网+农业”兴起,一波依托“互联网+测土配方施肥”的商业浪潮席卷农资行业,以六国易农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正嫁接更多高价值的、贯穿从种到收全程专业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一方面让农户精准减量施肥、符合国家减肥增效战略,另一方面让化肥供应链更高效,让农户得实惠。

与此同时,智能配肥模式的推广与落地还面临一些实操难题,仍需全行业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农资导报》作为行业权威媒体,将持续关注智能配肥发展,并努力搭建行业交流对接平台,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劲松:

智能配肥顺应时代潮流

智能配肥模式集聚了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互联智能、节肥增效、低碳环保、易于落地等方面综合优势,业内认可很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发展模式。

六国化工作为国有大型上市公司,于2016年底正式推出“六国e农之家”智能配肥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2017年,六国易农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落地生根,开业门店70余个,召开各类培训、促销、观摩、订货会500余场,出具测土配方数据报告近3万多份。

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建设落地1000家智能配肥站,基本完成农业链服务体系搭建,并积极推动主板上市。新机遇、新挑战、新视野,智能配肥创新模式为广大农场主们提供了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舞台,这个伟大的时代值得每个人去奋斗。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

智能配肥是肥企新的突破口

2017年化肥行业数据显示,氮肥、磷肥在国内产量和消费量都呈下降趋势。而复合肥企业的利润率下降,中型企业退出复合肥行业的现象增多。2018年产能和产量会继续下降。长远看肥料行业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肥料生产与农业发展不相匹配,暴露出很多问题,包括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滞后于农业现代化需求。因此企业要找新的突破。

中国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兼顾生态环境和农业效益,这对肥料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企业要在控制成本、省时省工省力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农业需求相匹配,六国化工的智能配肥模式嫁接了使用指导、农技服务等方面的农业服务,正符合这种要求。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司腾飞:

智能配肥利于化肥零增长

2018年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指导企业提升农资供应服务水平,健全农业现代服务体系,推进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发展农化服务组织,引导农民合理用肥高效施用,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化肥成本。在化肥零增长背景下,智能配肥将是一种选择。

化肥行业的健康发展要从三点入手:第一,多措并举,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第二,激发活力,努力填补供应短板;第三,强化监管,促进安全绿色发展。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充分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未来化肥以及智能配肥行业的发展方向。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李敬海:

支持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化肥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化肥行业发展的政策、市场、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入推进化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服务,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我国化肥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规模化农业的发展,种植户对企业“产品+服务”模式,乃至种植全程托管服务模式的需求日趋强烈,我们支持化肥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适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贯穿“肥料生产—科学施肥—种植业解决方案”的完整链条,实现企业与用户效益最大化。2018年我们将继续推动化肥工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智能化水平、加速转型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施肥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杨俐苹:

智能配肥发展前景广阔

我认为以土壤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的小型配肥生产蓬勃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智能配肥通常建厂(站)成本相对较低;配方肥通常选择养分含量高的原料肥料,故节约运输成本;而且配方是根据具体地块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设计的,因而在农艺上是合理的,更好地为农民带来高产、高质和高收益。配方肥不仅是商品,更是社会化服务形式,企业应当加强智能配肥技术依托,去除假服务、伪服务,服务先于产品,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建立以高效土壤测试和科学推荐施肥为基础的,融合生产、营销和农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供应体系。建议企业在智能配肥产品中加入新型肥料创新技术,如有机—无机配合技术、氮肥缓控释技术、微生物肥技术、生物刺激素等,生产利用效率高的配方肥料产品。

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智能配肥质量监管,亟待修订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和掺混肥料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范和健全配肥企业服务档案,建立配方肥料样品存留监管机制,使配方肥真正成为科学施肥的有效载体。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特聘专家高俊丰:

智能配肥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手段

智能配肥是一项创新业务,是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手段。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为农服务写在了第三条。中国从2016年开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近三年每年支持三个项目:第一土地托管,第二惠农服务,第三新型社会化合作。

2015年农业部提出“化肥零增长行动”,在政策的引导下,如何能减少化肥施用呢?答案是提高肥料效用,即施少量肥也能保持产量不变。这就需要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研究农作物生长最恰当的施肥量,避免用肥浪费,把不合理的施用减下来。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东奎:

智能配肥是服务农场主的有效方式

六国化工经过一年的探索发现,智能配肥是服务农场主的有效方式。相比于小农户,农场主对服务的系统化有更高要求。六国要跳出传统渠道和模式,为农场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必须要有测土服务和专业的技术指导。智能配肥就是最佳的选择。

智能配肥是一个大产业,需要众多企业参与。六国化工有信心做好智能配肥,有四方面优势。

一是原料优势,六国化工是国内第一个生产磷酸二铵企业,并且有两个基地。

二是品牌优势,六国品牌已经运营30多年,有很强的影响力,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是网络优势,六国化工坚持做驻点直销已经二十年,在全国有1500个直销点,是很好的支撑。

四是体制优势,六国化工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便于对接相关资源。更主要的是六国化工是在扎扎实实推进这个项目。

农场主申国希:

用智能配肥,一年省了20多万

我从2011年开始种地,2016年下半年底开始接触六国易农智能配肥。一年下来3000亩地,仅肥料成本就省了20多万。以小麦为例。全生长期分别施底肥和追肥。以往,底肥施用的是知名品牌45%含量复合肥,每亩用量100斤,市面价约110元;用智能配肥配出的肥料,每亩用肥成本约90元,底肥省了20元。在小麦追肥环节,习惯是追70斤硝酸磷复合肥,但用过智能配肥后的麦地,只追40斤尿素即可,省下了45元。以玉米为例,当地一次性施肥较多,传统复合肥每亩约95元,而智能配肥成本仅80元,每亩省下15元。综合算来,全年每亩能省80元。智能配肥,我认可!

农金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赵光楠:

农业金融助力智能配肥

当前种地大户面临三个痛点:第一,种什么的问题;第二,怎么种的问题;第三,资金问题。前面两个问题,传统服务模式都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是规模化种植中出现的新问题。一户农民的土地面积从一百亩到五百亩,成倍增长势必导致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传统资金服务并没有进行更新换代,并不能够满足资金需求。过去种植户的资金是借,或向银行申请小额借贷,更多的是民间高息借贷,农村金融介入后能给种地大户、农场主提供真实有效的帮助。例如我们推出的收购贷,主要满足种植户购买机器设备以及收购粮食时的资金需求,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资金成本。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8-01-26/32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