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六十载风雨植保路甲子年砥砺创一流

网友投稿  2017-11-03  互联网

□本报记者江华蒋善军

201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喜迎60周年华诞。10月29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图书馆报告厅召开了植物保护学科发展论坛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建所60周年总结交流会,周雪平所长作了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报告,向全国植保界汇报了植保所60年来取得的成绩。

肩负时代使命受命危难之际60年前,为了加强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研究,迫切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植保重大科技问题,增加农作物产量,保障农产品供给,经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农业部批准同意,以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系和农业理化系农药研究部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为中国农科院首批成立的5个研究所之一。

60年来,在几代植保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逐步发展为植保学科较为完整、科研平台日臻完善、科研队伍趋于合理、综合实力不断巩固提升的国家级植保科研机构。尤其是2013年启动实施的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为植保所学科全面发展、持续稳定研究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了有利保障。自2012年以来,在全院研究所综合评价中,植保所一直保持“人均实力第一”的成绩。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和院党组的领导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办公场所和机构设置几度变迁,但无论在建所初期牵头制定“全国植物保护科研规划和协作计划”,组织编写新中国第一部植物保护科学著作《中国植物保护科学》,率先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建议,还是在当今牵头进行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科群建设,组织再版第一部全面系统反应中国植保科学技术成就的学术著作《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乃至牵头推进“一带一路”植保国际联盟建设,始终不忘国家队的责任使命,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立足农业生产第一线,致力国家重大需求,矢志推进植保科技创新,为推动中国植保学科发展一盘棋,解决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重大科技问题,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十载求索路成就可圈可点

一代代植保人围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重大科技需求,牵头主持了数百项国家重大项目,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承载机理与调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成果4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成果近200项。

尤其是近10年来,研究所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机理与防控技术开展持续攻关,不断提高对全国植保科技事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努力做到“顶天立地”。

在顶天方面,围绕Bt棉花生态效应、病原-植物互作机制、昆虫信息感受机制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Science、Nature、PNAS等世界顶尖刊物发表了数十篇科研进展论文,其中“转基因抗虫棉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生态学实验证实Bt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这两项成果分别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大幅提升了植保所在国际植保学科前沿领域的影响力。

在立地方面,围绕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棉铃虫区域治理、外来入侵生物监控、高效多靶标农药创制及农药高效低风险体系创建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中国小麦条锈病原菌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彰显了植保所在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生产应用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重视人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植保所实施人才强所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各种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成才环境,培养造就了以邱式邦、李光博、郭予元和吴孔明4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近150人次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部级以上各种人才或荣誉称号,形成一支以院士为龙头、高科技人员为主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

近年来,坚持引育并举,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吸引30多名高层次人才来所工作,其中包括“千人计划”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4人,大大增强了重点学科领域创新团队建设。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激励“组合拳”,合理调配资源,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2人获得国家杰青基金资助,3人获得国家优青基金资助,4人入选“万人计划”,7人入选全国农业科研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各有2人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此外,通过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为社会输送了近1500名高层次植保科研人才。

在国际合作方面,植保所积极拓展战略合作伙伴、谋划国际合作项目、建立联合实验室,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植物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先后与全球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和参与国际性科研合作项目200余项。建立联合实验室及引智示范基地6个,2012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生物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配合实施农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选派专家处方上千人次。现有专家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机构任职70多人次。推动农业技术南南合作,已有3项病虫害防治技术走出国门,转移到朝鲜、老挝、缅甸、卢旺达、蒙古等发展中国家,在地区间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农业科技“走出去”成就成为国家的典型。

在决策咨询方面,植保所依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针对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安全等重大问题,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积极建言献策,开展生物灾害决策咨询活动,很多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纳,为国家植物保护科技政策法规和技术措施制定以及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7-11-03/32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