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荷兰瓦格宁根大学Oene Oenema教授
人类生存离不开营养丰富的食品,而生产营养丰富的食品离不开微量元素和生物刺激素的作用。人体生长、发育、代谢维持和生育需要碳水化合物、水、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氮、磷、钾、镁、钙、硫、铁、锰、锌、钼、氯、钴、钠、硒、碘、镉、镍、钒、锡、砷、氟等22种元素,对人体健康比较重要的微量元素有锌、铁、钙、硒和铜,但是当今全球有超过20亿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全球有超过50%的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直接导致了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降低,过去几十年,作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一直在下降,微量元素缺乏已经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土壤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绝对缺乏和相对生物有效性缺乏,后者如由于化学固定、有机物固定、与其他离子的竞争等致使土壤中本来有的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科学发现,微量元素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表现为:一、参与作物光合作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各种酶活性反应;二、参与其他非酶反应,包括核糖体(DNA、RNA)合成,铁蛋白和豆血红蛋白合成,参与脂质代谢。作物补充足量的微量元素后,利于改善种子的质量,如发芽和出苗率,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增强对疾病、病原体和非生物逆境抵抗能力。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微量元素缺乏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广泛关注,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正在意识到通过丰富的饮食来补充微量元素的重要性,科学家正在通过育种和生物科技来解决农产品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的问题。实践证明,育种可以增加作物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基因改良可以优化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其中通过施肥等农学措施是当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供给作物充足的微量元素营养的举措。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间接地促进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效果,但通过施肥来补充微量元素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的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下,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大不同,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都在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活性。一般情况下,主产品(果实、籽粒)和副产品(秸秆、叶片)之间微量元素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且微量元素含量与作物蛋白含量和磷含量呈现出正相关系。
大部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到底是选择土壤施肥还是叶面施肥取决于土壤类型(pH、粘粒含量、氧化物含量)、肥料类型(氧化物、盐、螯合物、纳米颗粒)、作物品种。土壤施肥比较容易,但作物养分吸收效率更高的叶面施肥在施肥时间的选择上却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微量元素的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效果平行比较的研究较少。我们开展的锌肥试验结果显示,合理施用锌肥能够很明显地促进作物增产和作物锌含量的提高,但是如果施用过量容易造成锌的毒害。
除了传统的土施、叶面喷施外,水肥一体化也是为作物补充微量元素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还可同时提高水和养分的利用效率。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微量元素施用正在被全球越来越重视,中国肥料技术在以史丹利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的推动下,也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