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今日中原肥料双交会,这款产品真有个性:一肥四效!

网友投稿  2017-03-24  互联网

围观理由

腐殖酸、生物菌、中微量元素……在减肥增效和土壤修复的大潮之下,这些名词如今在化肥行业炙手可热。有没有一种产品,将这些功能“一网打尽”,让农民一次施肥就能解决多个难题?  

  今日在郑州开幕的中原肥料双交会上,北京阳光国农化工有限公司(简称阳光国农)展出的硫酸脲腐殖酸生物复合肥就是这样的“爆品”,展位上 “一肥四效”的标语,引得参会厂商频频驻足。河北磁县稼恒种植专业合作社王卫东去年试用过这款肥料,他的评价简单明了:对经销商而言,这个产品确实有卖点;对农民来说,它不仅增产,而且养地。  

  一肥四效的含义是什么?一款肥料怎么能有这么多功能?会不会是厂家炒作?实际使用效果又是如何?

一肥四效:无机化肥有机化

  在中原肥料双交会开幕的前一天,3月9日,阳光国农针对这款新品专门召开发布会,中原肥料双交会的主办单位河南省肥料协会理事长肖兴贵、阳光国农董事长崔麦田,以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的百余名经销商参会。

河南省肥料协会理事长肖兴贵

  发布会上,崔麦田坦陈创制这款新品的“初心”:让传统的无机化肥实现有机化,传统化肥已走到十字路口,必须进行增值。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多年以前河南的小麦和玉米亩产就已突破1000斤,这么多年过去了,化肥用量与日俱增,小麦、玉米产量未见增,病虫害倒日趋严重,种地效益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就是因为化肥利用率太低,土壤病了。”崔麦田说。  

  一肥四效是在氮磷钾基础上,把腐殖酸、生物菌和中微量元素的独特功能嫁接进来,硫酸脲腐殖酸生物复合肥因此得名。崔麦田解释,这款产品采用先进的硫酸脲工艺,其中的氮养分具有缓释性,添加的腐殖酸则能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强作物抗逆性,生物菌是自然环境的卫士,可以显著改良土壤,同时产品含有硫、锌、硼等当前土壤最缺乏的中微量元素,一肥四效由此而来。

技术攻关:让菌与肥共存

  就目前所见,类似的产品市场几乎没有。但是,设计一款产品很容易,付诸实施,技术难点不少。崔麦田介绍,为了这款产品,阳光国农力求在每一个环节做到最好,引进领先的工艺,添加优质的原料,反复试验,最终才投放市场。

阳光国农董事长崔麦田

  首先需要攻克的难关就是硫酸脲工艺。目前复合肥造粒主流工艺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短板:高塔造粒的产品,养分均匀性好,但高温熔融易导致尿素产生缩二脲,引起烧苗;转鼓造粒则需添加粘土,产品纯度不好。硫酸脲工艺与之相比优势明显:一是无需添加粘土,纯养分造粒,水溶性极高;二是反应温度低,不会产生缩二脲;三是其中的氮具备一定缓释性;四是含有第四大元素硫。不过,掌握硫酸脲工艺的企业并不多,技术相互保密,而且国内也没有成熟的配套设备,阳光国农团队靠无数次的试错,最终成功。  

  最大的难关还是如何解决生物菌与化肥的共存问题。业内人都知道,生物菌在化肥中的活性很低。  

  阳光国农别出心裁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双层包膜。第一层膜是腐殖酸涂层,采取高活性的黄腐酸涂抹在氮磷钾颗粒表面,在此基础上涂抹生物菌,形成第二层包膜,黄腐酸作为有机质,为菌提供所需养料,大大提高了菌的存活率。  

  “不是所有的腐殖酸都可以用来做包膜,我们与国内一流的腐殖酸生产企业山东创新腐殖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购他们的优质黄腐酸;此外,不同企业生产的菌也差异很大,我们在很多微生物企业中优中选优。”崔麦田强调说。

田间示范:有卖点更有实效

  这样一款个性十足产品,看上去很美,效果怎么样?显然,这是关键。

  河南省肥料协会理事长肖兴贵说,当前传统肥料在减少,推广新型肥料是大方向,阳光国农承诺从含量、原料、工艺、配方上严格把关,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要“上天入地”:上天即要做好宣传,入地即做好示范。

2月20日摄于山东平原县汉曲村刘洪章的麦田

  发布会上,先期进行试验的阳光国农代理商分享了各自的示范体验。河北磁县稼恒种植专业合作社王卫东去年10月在200亩小麦上做试验,今年2月初,他到田间查看,发现示范田的小麦根系确实更茂密更粗壮。“虽然最终的产量还不知道,但根好苗好,产量肯定高。”让王卫东信服的还有,200亩的小麦,居然长势都齐扎扎地好过其他麦田。

2016年10月摄于河南获嘉县职王村职四辈的稻田

  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兴农粮食专业合作社杜成友也是去年8月第一次试验,他有30亩秋梨,拿出8亩做示范。当年10月份秋梨挂果,他仔细做了测产:产量比其他地块高出10%-15%,梨子色泽亮、口感甜,价钱也卖得高。  

  据了解,阳光国农的这款产品去年7月正式推出,截至目前,已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云南多地开展示范。初步测算,可减少20%的化肥用量,作物增产10%以上。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7-03-24/32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