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毒土”上照样种庄稼!原料竟是腐植酸!?

网友投稿  2016-07-19  互联网

  7月12日,一项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在铬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面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的腐植酸修复土壤技术在北京首度发布。


(发布会现场)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田原宇表示,目前国内铬污染修复技术已有不少,而此次发布的腐植酸修复技术最大亮点在于没有二次污染等“并发症”, 同时还能恢复土壤种植功能。这种绿色修复技术的核心源于土壤,最后又回馈土壤,符合自然规律与生态循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污染治理技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会现场)

  据统计,我国已有2000万公顷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这些“毒土”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其中铬污染土壤面积比重很大,最难治理。

  该技术通过将生物腐植酸绿色修复剂与铬污染土壤充分接触,经过“筛选、破碎、湿润、还原、固化”等工序,能将土壤中99.92%以上的最大危害物六价铬转化为不迁移无害的三价铬,实现土壤去毒、修复的目的。鉴定结果显示,该技术思路新颖,原创性强,在铬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田原宇现场分享修复技术)

  据了解,这款“生物液体腐植酸绿色修复剂”是依托于山东创新腐植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济南杰兴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著名院校、机构合作,自主创新研发而成,在行业内首次提出以生物液体腐植酸还原、络合固定、包裹阻断和土壤团粒化恢复种植功能四位一体的协同修复机理,为铬污染土壤实现绿色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首次将生物液体腐植酸作为铬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剂完成了修复示范。


(山东创新董事长孙明广现场发言)

  据悉,这款“生物液体腐植酸绿色修复剂”在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上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山东创新董事长孙明广介绍,这种绿色修复方法反应周期一般在2小时到48小时,因反应时间迅速,能极大节省土壤修复治理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田原宇告诉记者,前年开始,这款修复剂已经在内蒙不同地域的盐碱地上进行了大量的作物实验,修复效果不错,接下来还将陆续在河北、吉林、山东等扩充实验,并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展开进一步的修复实验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王兴润研究员向《农资导报》记者介绍这项土壤修复技术的几项突破)

  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兴润会提醒说,绿色土壤修复仍需要一个长期监管的过程,以铬污染土壤为例,要不断跟踪、检测已修复后土壤中的铬是否会再次从无毒的三价铬变为六价铬,确保无误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最权威、最重磅土壤会议8月召开】

  由全国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指导、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将于8月16日在北京召开。同类会议很多,三点优势让我们有信心做到最好。

  1、专家权威、观点新颖。

  因为土壤污染是个事关三农的大命题,所以我们邀请了环保部、国土部、农业部、工信部、科技部等领导以及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企业共同就“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话题进行详解。针对土壤修复需要多部门联合才能解决的特点。众多专家贡献的真知灼见也成为业界焦点

  2、多方参与、大户到场。

  本次会议到场专家和参会者将来自行业主管负责人、业内专家、农资企业、食品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多行业、多领域、交叉学科的参会者将让参会者收获更多观点、积累更多人脉。其中,众多种植大户到场尚属行业首次。会议将成立“中国土壤修复研究学会暨种植大户对接服务中心”。

  3、首届积累、良心品质。

  连续举办两届,让我们对土壤这一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借助“土十条”的东风,我们希望做一次让“土壤恢复活力”的会议。这次会议将涵盖土壤、化肥、农药和作物解决方案的话题。 行业关注的农资企业在农田土壤修复过程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如何解决作物土壤连作障碍技术?土壤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探讨等议题也将出现全新观点。我们筛选的议题诚意十足、我们的会议充满“干货”。

参会咨询:

王梅红  电话:13521387565

陈   琼  电话:13693531091

徐久凯  电话:13051528464

座   机:(010)82032500

参会费用:

会议费为2000元/人(含会务、餐饮、资料等)。座位次序按到款时间排列,请及早汇款并回传回执。

团体报名优惠:每企业 5人以上参会免1人会议费(含会务、餐饮、资料等)

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6-07-19/32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