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快讯】"绿聚能”为新疆的农业发展提速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0-13  互联网

 棉花专家,徐万里研究员(左一)在指导棉花测产

 

 左边的农民传统施肥的棉花基本没开花,右边用绿聚能的基本开了,对比明显

 

  微风吹黄了路边的胡杨,南疆的秋天有种宁静的美。在这一大片的棉花地里,参与活动的经销商三三两两地拿着几株开得正旺的棉花,讨论着产量和品质,为这个秋天带来了几丝灵动和丰收的味道。“我要把这棵棉花带回店里,让农民知道这就是绿聚能种出来的效果。”来自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的经销商余芳显得很高兴:“麻烦您帮我照个相,让农民知道我是在这示范田里拔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肥效!”

  10月10日,由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绿聚能复合肥棉花、红枣现场观摩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市十二团举行。目前正值作物的收获季节,通过专家组的现场测产表明,在等成本投入或者等施肥量下,用了绿聚能的棉花和红枣比农民传统施肥分别增产55.7%和43.2%,效果显著。来自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先贵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张树清研究员、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徐万里研究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冯义彬研究员与杨健研究员以及江苏中东的专家领导和逾百名附近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参加了活动。

 

林先贵研究员(右一)与徐万里研究员(左一)在分析用了绿聚能后棉花的长势

 

示范户杨进山(左一)向杨健研究员(左二)、冯义彬研究员(右一)分享用绿聚能的体会

  

  棉花增产50%

  新疆是棉花种植大省,由于缺水严重,农民普遍使用膜下滴灌的方式进行栽培,并且随水施肥。由于种植技术先进,施肥与作物生长同步,农民只需要用普通的大路肥就能够获得高产,而且产量稳定。但通过这次绿聚能的示范田对比,功能性的新型肥料开始革新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

  示范田布置在农民杨进山的地里。他家的45亩棉花地都是用绿聚能,旁边有50亩的试验对照,是杨进山邻居的。两块地都是用团里统一的品种,在同一时期播种,底肥和追肥也是从团里统一购买的。但在最后的两次追肥里,试验田用的是绿聚能,与邻居家的施肥成本基本相同。“想不到效果差别那么大,我的花基本都开了,但邻居的还没有开。”选了一个对路的肥料,杨进山难掩高兴。

  在徐万里研究员的指挥下,每个处理的测产样方取3个重复,进行现场测产。几个测产小分队严谨地计算着株距、行距、种植密度、开花数、铃数等指标。此时,更多的农民并不是在旁边观望,而且自己也开始动手数示范田的棉铃数,用他们自己的方法估算着棉花的产量。一位穿绿衣服的大姐向记者解析:“只要数单株棉花的花铃数,产量基本就确定了。我们要找没有缺棵的棉花进行计算,有缺棵了,光照养分吸收得多,棉铃肯定多。”大姐顿了顿说,我们的棉田一般每株8-9个棉铃,我刚数了几次,平均下来,这试验田的棉铃每株大概9个半。杨杰修是阿拉尔农场的种植大户,有1000亩的棉花地,他的经验也相当丰富:“8个棉铃大概亩产400公斤,9个的话500公斤以上没问题!”

  产量结果出来了:示范田亩产542公斤,比农民传统施肥对照增产55.7%!作为棉花专家,徐万里研究员也感到很惊讶:“这样的增产率太高了。不过,只要看到现场的对比照片就可以知道,我们的测产结果还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平时也是打400-500公斤的棉花,一亩地多收50公斤,1000亩地至少多赚30万。看来只用尿素和二铵还是不行,明年我肯定要试试绿聚能!”杨杰修说。

 

张树清研究员(左一)在了解试验田布置情况

  

红枣测产,现场称重

 

  红枣增产40%

  “你们看看这个枣,一个应该有一两重。而且个头均匀,产量应该低不了!”看到绿聚能试验田的红枣挂满枝头,林先贵研究员不禁啧啧称赞。

  示范田的枣树为矮化密植栽培,树冠小,种植的红枣品种为骏枣,由果树专家冯义彬研究员和杨健研究员指导测产。具体方法是,在绿聚能试验田和农民传统施肥的地里随机选3棵果树,计算种植密度,以及每棵树的果实鲜重、果数和单果重,最后计算产量。

  枣树上的两个对比试验是等肥料量投入,底肥用量和品种一样,但在开花前和座果期的两次追肥的品种都是不同的。绿聚能处理的第一次追15-15-15的20公斤/亩,第二次追18-7-15的20公斤/亩;农民传统施肥两次都是追17-17-17的进口肥20公斤/亩。“我这地有46亩,分了6块半畦,其中3块半用了绿聚能。第一次追肥下去,过了10天左右效果就不一样了。叶片显得特别绿,长势也很好。我想让对比的地块在第二次追肥时都用上绿聚能,他们的业务员就劝我说,看看使用两次后,真正对比效果怎么样。最后我也答应了他们。”今年47岁的示范户唐文健,指着中东的业务员笑笑说。

  “这个用了绿聚能的显得更沉。”在工作人员准备对摘下来的红枣称重前,观摩的种植大户迫不及待地拈量着两桶不同试验处理的大枣,明显感觉不一样。“经过现场测产,使用绿聚能复合肥的红枣,单株产量4.2kg,单株果数151个,单果重27g;农民传统施用某进口肥的红枣,单株产量2.9kg,单株果数144个,单果重20g,施用绿聚能的骏枣比某进口肥料增产43.2%。可见施用中东绿聚能肥料与某进口复合肥相比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单果重,增加总产量。”杨健研究员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其实,对于果树来说,品质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会进一步测试两个处理的糖度、酸度、VC含量等可溶性固形物指标,将两个处理在品质上的对比效果用更直观的数据体现。”冯义彬研究员表示。

 

  没想到效果那么明显

  “真没想到,效果那么明显。”郑雄今年30岁,来自阿拉尔市十五团。由于他在棉花施肥后期时才买到绿聚能,所以只用了一次追肥。“我用了后,过了4~5天就有效果,叶子颜色显得深绿。绿聚能跟以前的肥料成本投入差不多,但效果更好,我当然选绿聚能。”阿克苏地区的经销商田华对试验田也相当满意,特地拔了两个处理的棉花进行对比:“用了绿聚能的棉花,除了开花早提高品质外,根系也比对照的发达。”而对于厂家来说,这次的试验示范效果也是他们的意料之外。江苏中东新疆大区经理孙志龙表示,其实布置试验前只是计划增产20%左右,没想到红枣增产高达40%,而棉花更是达50%之多。

  当然,产量增加的背后肯定有科技的支撑。绿聚能复合肥作为现下功能性的新型肥料代表之一,不仅养分全面,而且含有有机活性提取物和生态螯合剂,能够显著地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活化土壤中固定的养分,延长肥效。“这个肥料中不含激素,但能有效地提高植物光合能力。所以,绿聚能适合多种作物的需要。特别在旱作上,因为它还有一定的保水功能。”作为绿聚能的主要研发人员,林先贵对它的特点如数家珍,“在棉花上增产那么多,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农民施肥不科学导致的。这里属于盐碱地,很多中微量元素有效性低,譬如锰、硼、锌,土壤中至少缺乏50%以上,绿聚能含有中微量元素,刚好补充这个空缺,所以产量就上来了。”张树清研究员对此表示赞同:“土壤偏碱,含有的碳酸钙就多。很多元素都会被固定在土壤里,植物不能吸收。所以有活化养分能力的功能性肥料显得犹为重要。”

  产品的试验效果明显,适应当地的需求,对于销量的增幅肯定会非常显著。由于绿聚能今年刚在新疆市场正式铺开,目前南疆地区销量仅为3000吨左右。但10月、11月、12月都是当地的备肥旺季,通过此次现场会的影响,孙志龙表示:“预计在未来的三个月,我们再销5000吨不是问题!另外,我们在北疆的吐鲁番、哈密和伊犁都开发了一些市场,明年将会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在今年布置的300个示范点基础上翻一番,覆盖全新疆。我们希望让更多农民用上绿聚能,为新疆的农业发展提速。”

  

 与会专家林先贵研究员、经销商田华与示范户唐文健在试验田合影留念

 

现场合影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4-10-13/32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