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上海农垦:聚变中奔向光明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9-01  互联网

  伴着浓厚的时代特征,光明食品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均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近或者上下游产业结合的原则整合,这个新生儿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了覆盖上游原料资源、中间生产加工、下游流通渠道的大格局,形成了一、二、三产业一体的完整的食品产业链。

  光明食品集团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告诉记者,整合是一次聚变――原本分散在各个产业链的小企业通过互相聚合,生成了拥有更多产业优势资源和竞争力的新企业,各自释放出新的能量,最终汇聚成光明食品集团的巨大能量。

  潘建军说这句话的时候一脸平静,但聚变的过程,可谓汹涌磅礴――集团6个层级、50多个产业、800多家企业先后改制、转型、注销,到2012年底,通过6年创新探索,集团企业层级收缩到4级以内,涉及行业从50多个下降到28个,退出企业205家。

  层级缩小,行业收缩,企业数量大幅减量,这些看似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却极大刺激了旗下企业的效益膨胀。

  “在五四农场干了40多年,经历过各种辉煌,但跟最近6年的爆炸式发展比起来,以前那真不能称之为辉煌。”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五四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陈明强提起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感慨万千。

  2008年12月,五四农场利润总额8000万元不到,净利润刚超过4000万元。但是到了2013年底,利润总额2.26亿元,净利润1.54亿元,短短5年时间,净利润翻了近两番,聚变的能量谁能体会?

  五四农场食品包装业的异军突起,可以被视为光明食品集团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这个2008年由于微利和非属核心主业而一度被确定为“有所不为”的对象,通过“老子做食品、儿子做包装”的资源、市场整合,成为光明食品集团新的核心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到2013年便实现了营收7.5亿元,跻身国内食品包装行业10强企业。

  传统农业变成了现代农业,小包装厂转型成集团食品包装业的主角,聚焦产生力量,陈明强说:“公司的发展就像是被推着往前跑。”

  2014年1月,马年的新春还没有来到,光明食品集团对外界宣告,集团于2010年制定的“五三计划”目标提前两年全面完成。“五三计划”指的是利用3~5年时间,在粮食、生猪、奶牛饲料、蔬菜、种源五个方面取得突破――培育三个百万,“百万吨”粮食产业、“百万头”生猪产业、“百万吨”饲料产业,实现上市蔬菜50万吨,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现代农业种源基地。

  也许,另外一组数字更能够直观地展现“五三计划”对于上海的意义:截至2013年底,光明米业的粮食销量达到168万吨,超过上海粮食最低保有量,适合城市人口食用的小包装米占据上海市场份额的30%;光明乳业奶牛存栏量达到上海奶牛最低保有量的98%;蔬菜供应超过全市蔬菜消费量的70%;上市销售生猪达到上海生猪最低保有量的40%。

  数字的背后,是从种源到流通、从流通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就生鲜产业链来讲,一个都市生活,就在上海布局了1000个生鲜专卖店,而一个菜管家,凭借从田头到餐桌的物联网系统,牢牢占据了上海生鲜电商的头把交椅。可以说,有光明食品集团这艘满载着农产品物资的超级航母和它打造的畅通无阻的全产业链在,上海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就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风云际会的国际竞争中,有了稳扎稳打的主心骨。2011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在《全力推进光明食品集团现代农业建设,努力实现五个突破,打造三个百万的情况专报》上作出批示,这“不仅是光明集团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成就,而且是国有企业对上海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贡献。”

  上海农垦在聚变中走向光明,聚变释放出的巨大效益和正能量在光明食品集团的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得到体现,这无疑是带有明显的上海都市特色的农垦,那么,是什么催化了聚合,聚合作用又是如何形成有效聚变?记者调研发现,品牌、现代农业价值链、国际化三大战略是形成聚变的核心源动力。

  全产业链品质焕发民族品牌生命力

  “七颗糖等于一杯牛奶”的大白兔奶糖,伴随着一代人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大白兔”成为国人认知食品品牌的第一启蒙。

  伫立在光明品牌墙下,看着光明食品集团主品牌旗下的52个国际国内驰名品牌,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让记者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包括“大白兔”在内的52个白底彩绘的子品牌组成的品牌墙,诉说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故事,向每一位关注光明食品集团的人士展示着光明品牌战略的成就。

  光明食品集团诠释着新时期民族品牌的丰富内涵,而光明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回答着中国人能不能给自己和世界提供安全、优质食品的时代命题。

  7月11日上午10时,崭新的“雪龙号”划破平静的海面,从上海浦东中国极地考察专用码头启程,奔赴北极。一位科考队员在出发前发出了这样的微博:出发了!与队友合影后喝上一罐光明优+,养足精神,加油!

  陪伴科考队员一起出发的,何止一罐光明优+,全程所需的20吨蔬果、2吨肉类产品以及享誉海内外的光明梅林罐头,均来自光明食品集团。这些运用先进保鲜技术特供的“远航食品”,普通上海市民在位于“中华第一街”的南京东路上的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就可以寻到踪迹。

  作为光明食品集团重要的终端通路,第一食品商店自1992年就开始应用GS1商品条码标识系统,是中国首家推广GS1商品条码标识系统的试点企业。

  在第一食品商店自助货柜前随便拿出一盒光明乳业生产的乳制品,右下角那排独一无二的条形码可以帮你找到这罐奶的生产车间、加工过程,找到这罐奶来自哪个牧场的哪一头奶牛,在养殖过程中,它注射过什么疫苗,吃过什么饲料……

  加工品、特供品能确保安全,那么,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光蔬菜消耗量每年就高达600万吨,餐桌安全如何保障?

  为了寻找答案,记者来到光明食品集团旗下蔬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江桥批发市场。去年,该市场蔬菜交易总量206万吨,占全市供应量的70%以上,上海市民餐桌上每一斤蔬菜里有8两左右来自这里,外省供沪的农产品95%以上在此交易。

  “管住了江桥市场,就牵住了上海食品安全的牛鼻子。”江桥批发市场总经理顾正斌每天早晨都要在繁忙嘈杂的市场里转上几个来回,“每一单交易都成百上千斤,一个疏忽就影响下游市场的千家万户。”

  来自安徽的蔬菜供应商陈六云是江桥市场的固定商户,他拥有一个永远不变的20位追溯卡号。每天清晨,通过江桥市场的大门,他车上各个品种的蔬菜便被取样抽检,一旦发现问题,根据商户同市场签订的协议,市场将退返他缴纳的市场交易费,但所有的问题蔬菜也将被市场无条件销毁。傍晚,陈六云的蔬菜被采购商一车车地买走,流出市场的蔬菜附带着一个购物凭条,那上面,陈六云的追溯卡号清晰可见。

  “要求这么严格,为什么还坚持来江桥市场交易?”做了多年生意的陈六云账算得清楚:“越是管理规范,越能形成固定的客户。在江桥市场,菜卖得好,卖得快。”

  尽管每天吞吐量近万吨,但江桥市场做到了“每车必检,车车可追溯”。去年一年,江桥市场共检测农产品样品84.4万个,日均2312个,检测合格率达99.82%,销毁不合格产品20.58吨,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农产品流向市民餐桌。

  “江桥批发市场”成了上海市著名商标,像陈六云这样的“铁杆商户”数以百万计,市场单位面积创利居全国同行首位,连续多年主营收入增长率达18%以上。

  批发市场如此,正广和、冠生园等“中华老字号”,对于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

  2008年9月26日,三聚氰胺事件正在发酵,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冠生园集团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大白兔奶糖全线下架。20多天后,绿色安全标签的1000吨大白兔奶糖重新与钟爱它的消费者见面。9月26日也成为上海冠生园集团每年一度的食品安全警示日。

  “这些中华老字号积累了上百年的国人信任,具备无形的品牌价值。越是如此,越要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这些民族品牌。”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如是说。

  现代农业完整价值链成就城市美好生活

  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国家责任、社会担当和企业效益的矛盾与统一,上海农垦也不例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完成保供给任务的同时,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成为光明食品集团的时代使命,应该说,这一历史使命是都市型农垦与其他垦区的重要区别所在,也是倒逼上海农垦走出一条独特发展模式的历史机遇。

  “我们以最小的体量创造着最好的效益,在中国农垦中牢牢占据效益第一的位置,这还不是引以为傲的地方,值得骄傲的是,集团的现代农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体现了经济、服务、生态的综合效益。”光明食品集团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黄超说。

  光明食品集团形成现代农业完整的价值链发轫于效益农业,无论是被誉为东方“阿斯米尔”的光明食品集团上海鲜花港、有着“孵牛港”之称的都市大型生态奶牛场――上海光明荷斯坦金山种奶牛场,还是远在江苏盐城大丰农场的现代化设施猪场、光明森源位居全国三甲的工厂化菌菇生产基地,无不是集种源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而鲜花港等基地更是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杰出典范。

  站在鲜花港园区的双子座桥上,荷兰街风车群的美景尽收眼底,碧波荡漾的睡莲湖上一片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这一片深居繁华都市的花海之间,上海鲜花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才标算出了一笔“美丽经济”账:稻田变花海,1600亩地带来了年销售5亿元的收入,亩年均效益超过2万元。被称为“最美玻璃屋”的温室花卉基地和郁金香精品展示园,可以春赏郁金香、夏赏荷、秋赏菊,每天仅门票收入最高时就达到120万元。

  穿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与鲜花港遥遥相对的,是五四农场的员工们用1.6万亩土地为上海打造的城市绿肺――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正是三伏时节,8岁的杨可缠着父母带她到海湾森林公园去看荷花。百鸟湖上,小杨可的母亲轻声教女儿念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父亲兴冲冲地提议稍后要去湖边的唐梅厅吃羊肉。“夏日里观荷,伏天里吃羊肉都是老上海人的传统活动,有了海湾公园这样的公共休闲空间,市民文化才有了新的生命力。”杨可的父亲是一位社科专业的大学讲师,面对这一片都市休憩之地,他显然看到了城市绿肺背后更深的意义。

  五四农场远不止一个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赢得市民交口赞赏,荷兰原木进口的小木屋游客中心、蔬果千姿百态的“都市菜园”,五四农场发展的高效现代农业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

  “2014年,五四农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年营业额将力争达到66亿元,这在全国农垦系统的农场中,首屈一指。”陈明强骄傲地告诉记者,他的脚下,是父辈曾经奋战过的沟汊纵横的芦苇荡。

  首屈一指的效益自然值得骄傲,真正让上海农垦人满怀自信的,是包括种源、设施、信息在内的综合性集群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在长江农场宽大舒适的物联网系统平台演播室里,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1万多亩水稻基地的生产资料、田间环境、安全追溯、生产管理情况一览无余。烈日暴晒之下,一块稻田的水位有所下降,总经理助理易峰点开手机上的水利控制系统APP,几公里之外的水泵开始工作,水层控制精确度以厘米计。“一个人管400亩稻田,亩产常年超‘吨粮’,这就是现代农业的魅力所在。”

  “借船出海”播撒光明的种子

  凭港成市,因港兴市的大上海从不缺少海洋精神,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光明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把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方能把集团3~5年的发展蓝图与改革方案落到实处。正如集团董事长吕永杰所提出的光明使命那样,“光明食品集团是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模范供应商,是上海城市主副食品的主要承担者,是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中国食品领军品牌。”

  上海农垦之长,在于靠近市场、信息发达,上海农垦之短,在于土地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高。要成就中国食品领军品牌,获得原材料和通路两大命脉资源,必须得实施全球布局跨国经营这一国际化战略。

  2010年11月,光明食品集团收购新西兰新莱特51%的股权,开启了光明食品集团国际化的序幕,第一次出手,就实现了中国乳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海外并购。

  “这次并购的成功,为‘符合战略、业务协同、价格合理、风险可控的’国际化四原则提供了第一次实践的机会,加上之后提出的团队优秀原则,这五大原则成为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的护身符。”集团财务总监李林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正是因为恪守原则,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之路相对稳健,即使像英国UB公司、法国优诺公司、美国的健安喜保健品公司等国际著名公司提出某些优厚的并购条件,一旦违背了某一个并购原则,光明食品集团就果断地停止并购。

  而澳大利亚食品巨头玛纳森食品控股有限公司、英国第二大谷物和早餐麦片生产商维多麦、法国葡萄酒商DIVA、以色列特鲁瓦等多家在欧洲、澳洲的食品公司则先后被收于光明食品集团麾下,并藉此建构起了分布在北美、欧洲市场的1.2万个营销终端网络,从而使光明食品集团的品牌真正拥有了通向国际的通路。

  原集团财务总监曹晓风告诉记者,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的成功取决于五大原则,也离不开两个创新做法,那就是海外融资和海外上市。

  2012年9月,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惠誉和标普分别给予光明食品集团“投资级”及发展展望为稳定的国际信用评级,随后的11月,光明食品集团采用“俱乐部融资”方式完成对英国维多麦公司的并购,融资成本则从4%降至3%~3.2%,成为国企利用“全杠杆融资、俱乐部融资”的海外并购范例。

  2013年7月,光明食品集团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的第32个月,新莱特乳业正式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成功实现了由“海外输血”到“海外造血”的转换,在创新海外融资,率先在境外收购境外上市,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光明食品集团的海外并购原则及创新做法得到各方高度赞同,今年年初,上海国资改革意见中将光明食品集团列为重点培育的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名单。

  吕永杰告诉记者,未来三至五年,光明食品集团将把国际业务占公司总体营收比重由目前的15%左右提高至25%左右。

  毫无疑问,从“本土领军”到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光明食品集团立足大上海――保障着这座中国人口最多城市的食用物资供应的同时,正在让这个城市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兼容并蓄、游刃有余,树立了中国企业稳健、负责的国际形象,乘风破浪之间,一条新的“海上中国”之路正愈加清晰。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4-09-01/32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