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位于山东南端,北依巍巍沂蒙山,南连苏北大平原,光热水资源丰富。郯城县种子公司是新世纪改革大潮冲击下保留的少数国有体制公司之一,以总经理杜绍印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育种队伍,连续育出多个水稻、小麦、玉米品种通过审定。但是,郯城种子公司再发展遇到了体制羁绊。 总经理杜绍印介绍,郯城县种子公司成立于1978年,是集品种选育、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有公司,拥有试验基地500余亩,种子基地2.4万亩,在海南建有50余亩试验基地。公司自主选育新品种26个,常年销售各类农作物种子1000多万公斤,优良品种惠及鲁南和苏北地区。 郯城县种子公司拥有一支辛勤的育种队伍。水稻育种家杨百战有20年实践经历,主持选育的“阳光200”先后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小麦育种家王成超有25年实践经历,主持选育的“郯麦98”先后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玉米育种家邵泽广有 20年实践经历,主持选育的“金阳光6号”“金阳光7号”通过山东省审定。这些优良品种托起郯城县种子公司成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但是,这样一个受农民欢迎的公司,再发展却遇到了难迈的体制羁绊。据杜绍印介绍,现在公司划归郯城县国资局托管,就是说种子公司从农业系统剥离出去,挂靠县国资局。既非企业亦非事业,基本上成了“独立单位”,没有了行政领导和业务管理,再发展遇到了体制和机制羁绊:公司不准招聘新人,也不再有资金投入,限制了企业再扩展,只能依靠公司营销收入维持。 该公司有人才、有资源、有品种,每年盈利可观,职工收入稳定。但多数职工年龄偏大,对改革诉求不迫切,希望能按事业人退休,比“企业人”退休福利高,约三分之二的职工希望维持现状。此外,职工在感情上认为现在是给国家干事,改制后就是替老板打工,有一种政治待遇失衡感。 国有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有职工身份置换和管理层持股等问题。该公司固定资产23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资产规模偏大,多数领导难以在管理层执大股。有关部门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亦不愿轻举妄动。而且郯城县种子公司名声在外,访者频频。杜绍印告诉笔者,有大企业曾试图对公司整体收购,初步估价约需5000万~6000万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职工工龄买断,但担心育种人员流失,而临门驻足。 郯城县种子公司的未来将是脱胎换骨、维持下去,还是自然消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