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种业企业承担着选育推广适应农业产业化需求的优良品种,推动制种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及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任,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化集团旗下的中种公司依托自身市场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的优势,在产学研用多个环节积极创新思路和探索方法。
建设商业化育种平台
中种公司立项投资50.6亿元启动建设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剑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技术、大通量、流水线、工厂化”商业化育种平台。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种业企业最大规模的投资。目前该中心的研发平台建设已经得到了业内高度认可,获得了“农业部玉米水稻等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资质,使中种公司成为唯一一家同时参与玉米和水稻育种两个学科群建设的种业企业。
2012年5月,中种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制作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6K育种芯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大幅提高了品种选育的精准度和效率,被誉为2012年我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近期,中种公司又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出基因组分布密度更高、检测更精准的60K育种芯片,并已申请PCT国际专利。
选育推广适合农业产业化需求品种
今年2月初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3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显示,目前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共有101个,其中中种公司及成员企业经营的品种有10个。此外,农业部办公厅推介发布的“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中,中种公司及成员企业经营或联合经营的6个水稻品种、2个玉米品种和4个小麦品种成功入选主导品种。
选育推广抗逆、抗病、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是实现我国农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种业企业在农业转型阶段的最重要使命,其中选育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品种更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偏低,农机与农业脱节严重,良种的增产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2012年,中种公司河南省在推出抗倒性玉米品种“中种8号”,非常适合机械化种植。同年,中种公司在河南省周口、商丘、驻马店、新乡、漯河等地设置共设置3000亩“中种8号”示范田,采用机械播种,并通过机械设备将传统的采收、运输、晾晒、脱粒、破碎秸秆等多环节的玉米收购流程,完全简化为现场收获籽粒并同步完成秸秆粉碎的单一程序,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中种公司在研究品种配套种植技术时,还充分发挥中化集团农业投入品一体化的优势,与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签订了种肥同播合作协议,通过反复田间实验,为“中种8号”研制最适宜的化肥伴侣,达到“好种配好肥,好肥促增收”的效果,进一步简化了种植程序,为农户提供了便利。
推动制种产业规模化
在制种企业的支持下,制种生产风险小、收益显著且稳定,一直深受农户青睐。同时,隔离条件与技术要求的限制,决定了规模化制种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制种生产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是最适宜进行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但是,劳动力匮乏、规模化制种技术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我国制种产业化的产业发展。而合作组织缺乏资金投入、运行不规范等问题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种产业化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依靠政策支持、财政投入或农民自发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种业企业,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发展高效集约的现代种业生产模式加以解决。
2012年,中种公司成员企业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四川省适宜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地区流转了部分耕地,并从江西聘请经验丰富的制种大户前来管理,探索了一条“公司+流转基地+专业制种大户+当地劳动力”的制种生产新模式。从制种企业来看,基地流转后,由于实施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种子生产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产量上的规模化效益也开始显现。
原文标题:中种公司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制种产业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