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金沂蒙:把握技术创新节点 开拓缓控释肥新路

网友投稿  2012-06-01  互联网

    科技含量高是新型肥料的一大特质。对于肥料产业,科技给予的推动是根本性的,科技所改善的是产品本身,所带动的是整个农业施肥和种植观念的改变。缓控释肥的出现和发展将中国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带入相对规范的轨道,并形成了政府、科研、企业、流通甚至终端农民共同参与、合力推动的良好局面。目前国内新型肥料企业总计2000多家,占到全国化肥生产企业总数的1/4,新型肥料生产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彰显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其中,作为中国新型肥料的代表,缓控释肥料产业的发展给中国新型肥料领域所带来的探索和建树、示范和带动作用是巨大的,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新型肥料发展的无限可能。
  金沂蒙作为中国肥料产业的拓荒者之一,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肥料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与众多后起者不同,金沂蒙的新型肥料发展之路更充满了抉择、突破和自我超越,而这背后的动力正是源于科技的发展。从尿素、二铵等基础肥料到传统复合肥料,从传统复合肥到新型肥料,再到今天的缓控释肥料,金沂蒙凭借自身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对中国肥料产业深切的责任意识,一路创新突破,与众多同行一道不断推动中国肥料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参与行业交流
  促进缓控释肥技术升级

 
  5月25日,第五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于山东临沂成功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化肥信息中心、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与会人士表示,作为一家从传统肥料企业转型发展而来的大型肥料企业,金沂蒙主办本次会议对企业和行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也预示着该企业向新型肥料领域不断冲击的决心。  
  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峰表示,放眼国内整个肥料产业,缓控释肥在其中的比重还相当小,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关键的时期,整个行业都应该联合起来,科研领域应该发挥研发优势,企业应该发挥资金、生产和推广优势,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公司更愿意搭建一个供新型肥料领域各方力量交流、碰撞和探索的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国家和行业宏观政策指导下共同推动缓控释肥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将关注重点放在缓控释肥技术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行业标准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上,通过政府、科研、企业和流通等多方面的交流碰撞,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缓控释肥的发展途径。来自工信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家部委、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300余人出席了会议。金沂蒙集团总经理张思武将本次会议称为一次学术盛会,他表示,这对于加强肥料技术的合作,提高肥料行业的研发水平,加快缓控释肥的推广与应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深远意义。与会相关人士分析,以金沂蒙、鲁西化工、华昌化工为代表的众多传统大型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政府层面的政策解读及行业前瞻,让与会人士感受到了国家对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的重视和不断加强的支持。工业与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处长张文明表示,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将发展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列入“十二五”化工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重点,缓控释肥作为新型肥料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缓控释肥在发展中还存在问题,需要不断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转变化肥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过快增长,增加钾肥供应和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
  

    缓控释肥进大田
  技术过关是关键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樊小林介绍,国内缓控释肥产品繁多,研发方向不一,但是总体可以划分为树脂包膜控释肥、缓释肥、稳定性肥料和肥包肥长效肥料四大类。樊小林教授指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缓控释肥发展的目标是大田作物,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两个方面多做努力。赵秉强研究员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中国缓控释肥料发展的主战场是大田作物,而肥料养分能否被作物高效利用,关键在于水、肥、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特征。
  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峰表示,金沂蒙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把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了先进技术,又克服重引进轻消化的现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努力实现在高起点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创新,形成自主创新成果,成功跳出了“引进―消化―落后―再引进”的循环怪圈,实现了金沂蒙的快速发展。
  在考虑了当前缓控释肥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后,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了改性壳聚糖包膜内质缓释肥料。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宾介绍,该技术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网捕控失技术、中国农科院纳米材料胶结包膜技术,并与高塔熔体造粒生产复混肥料技术、转鼓包膜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改性壳聚糖包膜内质缓释肥料是传统缓释肥料的升级型产品,融合了内质型缓释肥与包膜型控释肥技术,具有内缓外控的特质。产品以控制肥料养分流失和挥发为切入点,解决了现有高塔工艺存在的工艺适应性单一、兼容性差,产品溶解快、肥料养分易损失等难题。
  在成本控制方面,黄宾介绍,该产品生产技术简单经济,缓释材料与现有肥料生产工艺易于嫁接;解决了传统缓控释肥技术生产缓控释肥的一些弊病,如设备投资较大、生产能力受限、肥料养分较低等问题。
  向现有条件要效益、挖潜增效是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保持自身良好发展势头的得力举措之一。关于高塔装置改产控失型复混肥料,黄宾介绍,利用高塔装置生产控失型复混肥料是将养分控失剂添加到高塔熔体造粒工艺过程中,使之与熔体料浆进行充分剪切混合,形成巨大互穿网络结构,“网捕”住肥料养分,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金沂蒙方面表示,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农业发展需求契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科技产业化、让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就要把技术开发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使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并产生经济效益。
  

    缓控释肥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当前,中国缓控释肥在经历了科研开发、产业化转化、产品推广应用和快速发展之后,产业和技术不断升级。但新形势还需新发展,作为论坛的承办方,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峰表示,当前国内的施肥现状,如何提高土壤利用率、改良土壤结构、控制肥料流失、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把缓控释肥料的发展推向了潮头浪尖。
  论坛上,工业与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处长张文明指出,当前化肥行业要抓住机会,把握趋势,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措施,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沟通协调,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十年化肥行业进步发展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来引领和推动未来五年化肥行业,尤其是缓控释肥产业的尽快可持续发展;要通过不断的规范引导,使其健康发展。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副处长黄辉在对缓控释肥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指导意见。他表示,缓控释肥符合肥料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科学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要求;今后缓控释肥的发展要合理规划,统筹发展;注重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避免产能简单重复;突出缓控释肥料中的氮养分,防止氮磷钾一包了之;明确重点区域和作物;规范产品标签标识,科学客观宣传。
  随着缓控释肥发展的深入,该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环境正在持续改善。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磷肥行业和氮肥行业,都将发展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作为行业重点发展的复合肥产品,并强调要重点发展新型肥料生产技术。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表示,缓控释肥料研究和产业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崭新阶段,缓控释肥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经济作物和大田作物,目前中国已成为实际上最大的生产国和使用国。同时,修雪峰也指出,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在重视产品研发的同时,也要关注产品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的评价,并不断提升关键、共性技术和配套工程化装备研发水平。
  与会专家表示,通过金沂蒙生态肥业近几年的新型肥料发展之路不难看出,肥料行业里科技贡献率正在不断提升,而正是依靠科技,传统肥料企业也在实现着自身转型突破。据了解,近年来金沂蒙围绕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先后投入几十亿资金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开展了1000多项试验研究和科研技改攻关项目,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峰表示,科技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持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华文)

                                                        (责任编辑:吕海波)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2-06-01/31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