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 正文 返回 打印

拜农民为师

网友投稿  2011-08-23  互联网

□张立宁

最近,笔者在某农药厂组织的业务员培训会上了解到,该厂新招聘的几位大学生到市场开展农化服务时,在经销商和农民那里并不受欢迎。面对这种尴尬的境遇,大学生不知所措。其中一大学生反映,农资经销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民文化水平又比较低,想把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等于对牛弹琴,一身武艺却到处“碰壁”,自己也想不通。

实际上,大学生下乡“碰壁”的现象,也不只是农资行业独有。大学生到农村去推广农业技术遭人拒绝,不证明知识无用,而恰恰说明他们学的知识还不完全,也说明他们对农村、农民还缺乏了解。从校门出来进入社会,需要经过一段实践的过程,要想让农民认可你,光有一纸文凭不行,还需要深入农村,与农民经常接触和交流。与农民之间没有隔阂了,了解农民想听什么了,才能讲到农民的心坎里,农化服务才能服务到点子上。

另外,对于大学生,包括一些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印象:专业知识无可挑剔,但他们讲课不少农民听不懂,用不上。他们照本宣科,讲得十分投入,听起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还有的讲一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本身同现实相脱节,仅成本一项农民就投不起,这就难怪农民不“买账”了。

那么大学生到农村搞服务,怎样才能让农民、经销商接受和认可呢?笔者认为,还是要不耻下问。据历史记载:卫国大夫孔圉勤奋好学,聪明伶俐,他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这种好学、谦虚的精神,特别赐他“文公”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不耻下问”也由此而来。

毛泽东同志当年也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群众面前,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大学生从事农资行业,只要能放下架子,不耻下问,尊重农民的创造成果,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农民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为农民、为客户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一定会得到他们的认可。

现在一些化肥企业和农药厂家,越来越重视农化服务,都想通过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大学生在这个行业里大有作为。至于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去服务农民、服务客户,并尽快得到他们的认可,最好的办法就是“拜农民为师,问需、问计于农民”。



http://farm.00-net.com/news/8/2011-08-23/31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