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引德 通讯员谢娜
单纯依靠常规化肥数量上的增加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必将以牺牲资源、环境和高额成本为代价。这样下去,既不符合党中央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方针,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现有化肥生产应用技术与品种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就显得尤为迫切。
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贾树龙,他提出的肥料生产应逐渐向浓缩化、专用化、缓控释长效化转变的“三化”观点,引起了业内许多同行的共鸣。
《农资导报》:请问“三化”的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贾树龙:“三化”的具体含义就是指生产和使用的肥料养分含量逐渐提高,不同作物由施用通用型肥料变为施用不同营养配比的专用肥料,肥料中的养分由速效变为长效并达到可控制的缓慢释放的程度,以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农资导报》:提到浓缩化,现在高含量复合肥独占市场鳌头,是不是有效含量应该越高越好?
贾树龙: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总的来说,肥料的浓缩化有利于减少运输和使用成本,便于施肥操作,因此有利于节能减排。高含量的复合肥也比低含量的复合肥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它一般副成分较少,性质也较为稳定。但对于具体作物和具体土壤来说,不一定总含量高的复合肥就是好肥料,更重要的是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否则就会造成某些养分的严重浪费。例如在北方地区,土壤钾含量相对较为丰富,对钾元素的需求量并不是很高,如果为了提高化肥总养分含量而大幅度提高钾元素的含量,那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现在农民施肥有种误区,好像肥料总养分含量越高越好,有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不是引导农民合理施肥,而是一味迎合或误导农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讲的浓缩化并不是要求每个元素的含量同步提高,而是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提高养分含量。
《农资导报》:在目前复合肥盛行的情况下,为什么说各种专用肥将成为发展趋势?
贾树龙:一般复合肥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达到合理施肥,还必须配用一定量的单质肥料,以调节养分比例,所以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其他肥料等配用比例也不太好掌握。而专用肥料是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以及不同区域的土壤特点配制的,农民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营养平衡,减少浪费,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因此,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各种专用肥料将成为未来肥料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有不少厂家开始生产专用复混肥料,一个具有科学配方的专用肥将会给农民带来方便与效益。
至于国家提倡的测土配方施肥与专用肥并不矛盾,除了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生产的作物专用肥外,各种地域专用肥也是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因此,这种区域性的专用配方肥更加适合不同地域的土壤特点,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种作物专用肥、地域专用肥将受到农民的欢迎,并将大面积推广。
《农资导报》:过去农民用肥一般都是选择速效化肥,存在很多弊端,近几年缓控释肥逐渐发展起来,请问发展缓控释长效化肥料有何意义?
贾树龙:无论对于厂家、经销商还是最终的使用者农民,缓控释长效化肥料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它可以减少施肥环节,随种子一次性施入,不用追肥,既便于机械化操作,又符合目前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的状况。其次,它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施用缓控释长效化肥料氮元素的利用率能够从目前的30%~40%提高到50%~60%。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损失和流失,因此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的污染,因此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更能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世界范围内,缓控释长效化肥料生产与消费的制约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缓控释长效化肥料工艺的复杂性会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就目前来看,毕竟生产缓控释长效化肥料的厂家还是少数,不排除中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如果发展到大家都在生产、都在使用时,竞争的加剧也许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就国内而言,农民对肥料要求速效、速溶、速散是推广缓控释长效化肥料的主要思想障碍,传统的施肥习惯使农民一时对一次性施肥还难以接受。因此,降低生产成本,转变农民对缓控释长效化肥料的认识,才能够推动中国缓控释长效化肥料的健康发展。